摘要: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方丈编辑|方丈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在古代,一些妃子去世后,葬礼中有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奇怪习俗——将肛门堵塞起来。
这个做法让许多人感到困惑,似乎是荒唐和不敬。
然而,细究其中的原因,你会发现这背后不仅仅是迷信,更蕴藏着古人的一番深思熟虑。
古人对生死的理解、对尸体的保护以及他们在礼仪中所展现出的智慧,都在这一行为中得到了体现。
为什么堵塞肛门?这一习俗究竟有何深层的意义?
在古代中国,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十分重视丧葬礼仪。
尤其是在皇室贵族阶层,更是讲究排场,隆重其事。
他们秉承着"死者为大"的理念,认为只有隆重的葬礼,才能表达对逝者的敬重和怀念之情。
从寻常百姓到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虽然身份地位天差地别,丧葬规格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但在"以礼殡葬"这一点上却是殊途同归。
百姓人家虽囊中羞涩,却也要尽其所能,为亲人操办一场风光体面的后事;而那些权贵之家,更是斥巨资,大兴土木,建造气势恢弘的陵寝墓园,以示对先人的追思和敬仰。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又兴起了一股独特的丧葬新风尚——陪葬。
人们开始将生前的贵重财物,甚至是毕生的心血,统统埋入亲人的墓穴之中,以此表达自己的孝心。
这一风俗迅速在民间传播开来,形成了一种竞相效仿的社会风气。
那些王公贵胄,为了表现自己的权势和财富,竞相在陪葬品上做文章。
什么金银珠宝、玉器珍玩,甚至是难得一见的异宝奇珍,都成了他们眼中的"摆设"。
这场声势浩大的"比孝大赛",最终导致陪葬之风日盛,甚至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
奢华陵寝凸显皇威皇帝,作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自然更加注重身后之事的布置。
为了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其帝王般的奢靡生活,他们在位时便开始修建气吞山河的陵寝,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倾举国之力,只为日后"居"得舒坦。
以秦始皇为例,据史书记载,他在即位后不久便开始营建自己的陵墓。
动用了全国各地征调来的七十多万民夫,历时 38 年才最终建成。
其陵墓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真可谓穷奢极欲之作。
纵观历朝历代帝王,像这样生前大兴土木建陵寝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他们看来,死后的生活同样需要奢华富丽的宫殿,需要万千奴仆的服侍,只有这样,才不辱没他们尊贵的帝王身份。
对生命的留恋和对死亡的恐惧,是人之常情。
在那个科技水平低下的年代,人们对生死的认知还停留在迷信和神话的层面上。
追求长生不老,几乎成了当时人们挥之不去的执念。
最有名的莫过于秦始皇,他为了获得永生,曾多次派人出海访仙寻药,希望能觅得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
有一位方士,为了保命逃避惩罚,竟献上一种含水银的丹药,谎称服用后可以长生不死。
秦始皇深信不疑,服用之后却因水银中毒,英年早逝。
这个荒诞的故事,成为后世茶余饭后的笑谈。
古人的"防腐术"在古代,人们不仅希望能在去世后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更希望自己的身体能够完好如初,不会腐朽。
于是,防止尸体腐烂的方法应运而生。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用水银等物质浸泡遗体。
尤其是在皇室贵族阶层,这几乎成了必不可少的丧葬环节。
他们相信,水银不仅能防止尸体腐烂,还能保住死者的容貌,使其在另一个世界依旧光鲜亮丽。
九窍塞的神秘作用为了确保水银等溶液不会渗入体内,从而破坏遗体的完整性,古人还祭出了一个独特的方法——堵塞死者的九窍:鼻、耳、口、眼等。
他们专门制作了昂贵精美的玉塞,用来填补死者身上的这些孔洞。
从某种角度来说,古代的防腐术不无道理,毕竟在当时缺乏科学手段的情况下,这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尸体的腐烂。
只是这背后所依附的,是人们对死亡的无知和恐惧,以及对永生的一厢情愿的幻想。
还有人认为,给死者堵上九窍,是为了防止体内的精气外泄。
按照当时的观念,人的精气散尽就意味着肉体的消亡。
堵住九窍,就是为亡者封存精气,使其在另一个世界得以"重生"。
历史印证玉塞之谜2000多年前的西汉,刘胜作为汉文帝的侄子,享有极高的地位和荣誉。
他去世后,夫妻二人合葬于河北省满城县的一处陵园内。
1968年,这座沉睡地下两千多年的古墓终被考古工作者发掘。
出土的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副保存完好的玉衣。
上面镶嵌了2000多块玉片,并以黄金丝线串连固定,工艺之精湛,价值之高昂,令人叹为观止。
而在那副玉衣的周边,散落着许多大小不一的玉器。
仔细辨认,竟是一整套九窍玉塞,分别对应眼、耳、鼻、口等身体开口部位。
这一考古发现,不仅为"九窍塞"的传说提供了实物依据,也让后人得以管中窥豹,一探西汉王侯贵胄的奢靡丧葬之风。
转瞬即逝终究难逃追求长生不老,渴望在死后重获新生,想要身体不朽,魂魄永存……古人在面对死亡时,展现出的种种执念,无不反映出人性深处对生的眷恋。
然而,无论权势多么显赫,财富多么巨大,到头来还是难逃死神的魔爪。
秦始皇穷尽毕生心血所建的地宫,终究成了他的最后归宿;刘胜夫妇千金所购的玉衣,不过是为腐朽的遗骨披上的华丽外衣;那些精美的九窍玉塞,也只能封存住亡者的形体,却留不住逝去的生命。
如今,当我们再次审视古人的种种丧葬习俗时,更多了一些悲悯和感怀。
生命如此脆弱,而欲望却如此膨胀;永恒是人类的梦想,而死亡却是谁都无法逃脱的宿命。
或许,唯有珍惜眼前人,把握当下生,才是我们应有的生命智慧。
参考信息来源: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司马迁
《汉书·外戚传》 班固
《满城汉墓发掘报告》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1980年
来源:麟史通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