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我做了三条关于小提琴音乐专辑的视频,每条视频介绍10张专辑唱片,列举了一些不同发烧程度的发烧友所认识的唱片,结果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不错的反响,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发烧友对于这些唱片内容的反映不一。有人点赞,有人希望多介绍名盘,也有人希望我介绍一下某张专辑,
最近我做了三条关于小提琴音乐专辑的视频,每条视频介绍10张专辑唱片,列举了一些不同发烧程度的发烧友所认识的唱片,结果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不错的反响,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发烧友对于这些唱片内容的反映不一。有人点赞,有人希望多介绍名盘,也有人希望我介绍一下某张专辑,也有人表示不服。毕竟内容是人策划的,会随人本身的经历,所列举的这些唱片会有强烈的主观性。但必须承认的是好的小提琴专辑实在太多,区区三十个名额完全不够。在短视频出来之后,我又重复翻看了一遍,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Jascha Heifetz这位杰出的小提琴家的录音实在太少,虽然我手上有好几张Jascha Heifetz的录音,但只介绍了一张专辑实在有点过不去。因此,我打算在将来的短视频里面再给大家继续介绍。
但由于短视频需要快速简洁,每张唱片的介绍都是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至于这些唱片的相关介绍是不可能通过短视频来呈现的,我把这三个短视频里面所列举的唱片做成一个专题文章让大家参考,喜欢的朋友欢迎到视频点赞,有建议的朋友可以在留言区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入门级发烧友喜欢哪些小提琴专辑?
ARMEN - FANTASY — Anne-Sophie Mutter
穆特《卡门幻想曲》
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
发行时间:1993年
唱片编号:437 544-2
Anne-Sophie Mutter(安娜-苏菲·穆特)在早期因为得到卡拉扬的支持,这有比同期出道的很多小提琴家更好的优势。穆特的录音主要集中在DG唱片公司,我手上也有部分她在70~80年代与卡拉扬合作的录音。但论名气而言,穆特的《卡门幻想曲》毫无疑问是最厉害的一张专辑,成为了音响发烧友,音响商家演示音响器材的热门唱片。这张唱片在1992年录制,1993年发行,刚开始以CD和盒式录音带发行。因为销量好,DG后来陆续的发行了金碟CD、SACD、XRCD、K2HD CD版本,在2017年还推出黑胶版本……
《卡门幻想曲》是一张典型的炫技专辑,同类型的炫技专辑有很多,也不缺演奏水准比穆特更好的专辑,但这张唱片的音响效果却是最好之一,不接受任何反驳!这一方面归功于DG工程师们的努力,另一方面归功于DG 4D录音技术。话说起来,我手上也有一些DG 4D技术制作的唱片,如:《Paganini For Two》,沙汉姆演奏的《维尼亚夫斯基第一/二小提琴协奏曲》,以及Archiv的《贝多芬第三/四/五号钢琴协奏曲》等,这些唱片的乐器质感、声场、动态和细节都很好。4D录音技术是DG和Yamaha公司合作下的产物。据介绍,在录音时麦克风与麦克风放大器/AD转换器之间的距离很近,AD转换采用21bit(后来提升至24bit)和62倍超采样;数字信号通过网络方式传输到控制室,以缩短模拟音频信号的传输距离;后期方式也采用数码方式混音;制作母版时采用ABI技术,让21bit转为16bit/44.1kHz CD的过程中实现更好的性能。
Paganini For Two — Gil Shaham & Göran Söllscher
帕格尼尼二人组
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
发行时间:1993年
唱片编号:437 837-2
Gil Shaham与Göran Söllscher二人合作的《Paganini For Two》与穆特的《卡门幻想曲》专辑是同年发行。《Paganini For Two》翻译过来应该叫“帕格尼尼二人组”,Gil Shaham(沙汉姆)演奏小提琴,Göran Söllscher则负责演奏吉他。《Paganini For Two》一共收录了7部帕格尼尼的奏鸣曲作品,还有一部“摩西幻想曲”和“Moto Perpetuo(无穷动)”。看看这些演奏的作品,基本上属于冷门曲目,尽管如此也未能影响广泛发烧友对它的喜爱。《Paganini For Two》刚推出时分别采用CD唱片和DCC数码录音带发行。由于制作认真,且销量出色,所以DG公司也先后推出了金碟CD、SACD、XRCD、SACD版本,2013年也推出黑胶唱片版本。不仅如此,俄罗斯的Aquarius唱片公司也曾把这个录音引进到本土销售。
《Paganini For Two》的出色,一方面是4D技术的录音效果的确出色,另一方面是DG公司对4D录音技术在当年的大力宣传和推广。《Paganini For Two》的音响效果也很好,乐器的质感和声像呈现效果都相当好,十分真实,尤其是小提琴的擦弦质感和空气感的表现出色,音色清爽,细节丰富,而且音乐的旋律优美,非常好听,也非常适合作为音响演示的唱片。毕竟只有两件乐器演奏,对音响器材的挑战难度远不如交响乐录音高,翻车机率少。除此之外,《Paganini For Two》作为背景音乐听也很适合,我经常就是一边听一边工作,或者做家务的。再说Gil Shaham 和Göran Söllscher这两人的合作,除了1993年的《Paganini For Two》,在2002年的时候,两人又合作了一张《Schubert For Two》。
Verdi & Variations
威尔第与变奏曲
公司:Chandos公司
发行时间:1999年
唱片编号:CHAN 9662
这也是音响发烧友几乎每人一张的唱片,也是大多数音响发烧友刚玩音响时买的唱片,包括我也一样。当时就是看了唱片推荐文章买的。《Verdi & Variations》是英国Chandos公司在1999年发行的CD唱片,2013年又推出黑胶唱片,目前依旧能买到CD和黑胶两种实体唱片,同时流媒体平台也有相应资源。这个专辑里面包含两部分曲目,分别是“Fantasia On Arias From La Traviata《茶花女》咏叹调幻想曲”和“Grand Concerto On Themes From Verdi's I Vespri Siciliani(西西里晚祷起义盛大演唱会的主题曲)”,以及“String Quartet In E Minor(E小调弦乐四重奏)”,前者是法国音乐创作人Marc-Olivier Dupin在1995年在歌剧《茶花女》中挑选了几个选段进行改编,后者是意大利作曲家Antonio Pasculli的作品,“E小调弦乐四重奏”是威尔第的原创作品。至于负责小提琴演奏的是俄罗斯小提琴家Alexander Trostiansky,乐队是I Musici de Montréal(加拿大蒙特利尔音乐家乐团)。
这张专辑最多人听的曲目正是《茶花女》咏叹调幻想曲,尤其是以“祝酒歌”改编的曲子最多人听,毕竟“祝酒歌”本身就是耳熟能详的曲目,改编之后用小提琴来演绎变得柔美,加上熟悉的旋律,让人很容易接受,当然整个专辑的录音水准也很高。这张唱片我平时很少听,毕竟太多发烧友拥有,而且也是音响店里面的热门演示唱片,不论是拜访发烧友,还是到音响店都能听到。我最多就是做家务时作为背景音乐使用。
Diabolus in Musica
魔鬼之音
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
发行时间:1996年
唱片编号:449 858-2
《Diabolus in Musica》在发烧友圈子里面的叫法不一,最多人称之为“魔鬼的颤音”,也有人称为“红魔鬼”。实际上直接翻译过来是“魔鬼之音”。《Diabolus in Musica》在1996年由DG公司推出,是从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Salvatore Accardo(阿卡多)在DG公司70年代的帕格尼尼作品录音当中精选一部分出来集合而成的专辑。说到Salvatore Accardo,他曾经在1957和1958两年参加“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其中,1957年获得二等奖(与Pierre Doukan并列二等奖),1958年则获得一等奖,那年他才17岁,成为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
《Diabolus in Musica》也是因为销量好,先后推出金碟CD、XRCD、K2 HD等版本,2011年又推出双碟装的黑胶唱片版本,同时在线流媒体平台也能找到。对于资深的发烧友,他们会选择DG公司在70年代录制的阿卡多全套帕格尼尼全套小提琴作品录音,毕竟内容更全,而且全部采用高价唱片定位,且单张专辑形式发行,音质更好。不得不说的是,DG制作这一系列的录音非常认真,当年听黑胶唱片的效果的确终身难忘,阿卡多演奏的小提琴音色真是有一种芬芳扑鼻的感觉,Charles Dutoit(迪图瓦)指挥棒下的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伦敦爱乐乐团)规模庞大,非常扎实。但对于发烧友初哥来说作为精选集而推出的《Diabolus in Musica》是一个不错的选择。《Diabolus in Musica》不仅受到音响发烧友喜爱,也是音响店里面使用率最高的小提琴录音唱片之一。
Serenata
小夜曲
公司:Philips公司
发行时间:1984年
唱片编号:412 322-2
《Serenata》,发烧友称为“夜莺小夜曲”,是Philips公司在1984年发行的专辑,也是当年音响发烧友几乎人手一张的唱片,同期还发行盒式录音带和黑胶唱片。从音质角度,《Serenata》制作得非常不错,音乐听起来慢悠悠的,感觉特别轻松,很令人愉悦,而且录音很好,音色也很美。
当经过一天紧张的工作之后,回到家里躺在沙发上听个几首感觉放轻松。这张专辑由荷兰小提琴演奏家和指挥家André Rieu率领Maastrichts Salon Orkest(马斯特里赫特沙龙管弦乐团)演出,由André Rieu负责小提琴独奏,或者领奏。
《Serenata》是一张富有沙龙色彩的音乐专辑,选曲也是受欢迎的沙龙音乐。所谓“沙龙”就是Salon的音译,意思就是“聚会”,主要是指上流社会的聚会。通常这些聚会里面需要乐手来演奏一些让人感觉轻松和愉悦音乐。而且《Serenata》在制作上有一个特别之处,第一段的“Toselli--Serenade(托赛利小夜曲作品)”当中加入夜莺(一种鸟类)的歌声,还有流水声,仿佛置身在大自然一样,再加上优美的旋律,听起来特别美好,也是最多人听的一段,本专辑“夜莺小夜曲”的名字就这么来的。
据说,当年飞利浦公司为了收录到清晰的夜莺歌声,特意在鸟经常出没的地方安装麦克风。《Serenata》是飞利浦最热销的唱片之一,后来又推出金碟CD、XRCD、K2HD版本,如今全新的CD唱片和黑胶唱片依旧能买到。
Violin Showpieces
炫技小提琴
公司:RCA Victor
发行时间:1992年
唱片编号:09026-61210-2
《Violin Showpieces》是BMG公司在1992年发行的一张炫技专辑,又名“超技小提琴”,是一张廉价定位的唱片。音响发烧友基本都认识,要是哪个发烧友说不认识的话就必须拉去打屁股!《Violin Showpieces》是集合了Erick Friedman(费雷德曼)在1962年和1963年RCA时期的录音。《Violin Showpieces》的音响效果在廉价唱片当中算是不错,一但对比起高价定位的唱片(如:DG、DECCA公司的高价唱片),《Violin Showpieces》专辑的音色缺乏了点温暖、圆润和华丽的特质,甚至会有一种粗糙和率直,演奏水准也是平平无奇。另外,唱片的包装也非常简陋,内页的介绍信息也非常简单,甚至还不如DG平价的画廊系列,可谓能省就省,尽显平价货的特质,但并不能阻止音响发烧友对它的喜爱。
《Violin Showpieces》也是BMG一张畅销的唱片,所以BMG公司在1998年的时候推出了24K金碟版本在中国香港发售,属于高价定位唱片(Red Seal)。我也有这个版本的唱片,对比起最早推出的廉价版本,24K金碟版本的声音明显更圆滑,更悦耳,但细节和质感上却不如最早的廉价版本。后来又推出了XRCD限量版本,同样是高价定位唱片(Red Seal),不过我没买,不知道这版本在声音方面做了什么调整,而且也不便宜。在2011年的时候,SONY BMG发行又发行的双碟装的黑胶唱片,2014年又推出SACD版本,不过目前也有普通的CD版本可选,可谓任君选择。
Homage To Sarasate
向萨拉萨蒂致敬
公司:Dorian Recordings
发行时间:1994年
唱片编号:DOR-90183
我都忘记了为什么当年会买这张唱片,但大概率都是朋友推介给我的。《Homage To Sarasate》在发烧友圈子里面有一定的知名度,由美国Dorian Recrodings唱片公司在1992年录音制作,1994年发行。在2016年再次推出SACD和黑胶唱片(双碟装)。从录音角度来说,声音还真不错,小提琴的音色柔顺光滑,非常讨好。毕竟《Homage To Sarasate》也属于炫技型专辑,Rachel Barton的演奏在速度和力度方面还是有所欠缺,个人感觉比较拘束,不够奔放。
Rachel Barton是一名美国女性小提琴家,3岁开始学琴,7岁开始演出。在录制这张《Homage To Sarasate》之前,她获得多项小提琴比赛奖项,包括1992年德国莱比锡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国际比赛冠军、约瑟夫·西盖蒂小提琴比赛(1992年)、弗里茨·克莱斯勒国际比赛(1992年)的二等奖、蒙特利尔国际音乐比赛(1991年),还有帕格尼尼比赛(1993年)和伊丽莎白女王音乐比赛(1993年)的奖项。
她的人生非常励志。1995 年因为一次意外,身体受到严重的伤害,经过两年时间接受了多次手术和物理治疗终于康复,并重新开启她的职业生涯,继续录制唱片,以及与多位音乐人合作演出。另外,Rachel Barton的音乐爱好相当广泛,不仅局限于古典音乐,还包括巴洛克、民谣、凯尔特、摇滚和爵士,甚至还创作音乐,改编音乐,是一位多元化发展的音乐人。
The London Violin Sound
伦敦小提琴之声
公司:Cala Records
发行时间:1994年
唱片编号:CACD0105
《The London Violin Sound》是英国Cala Records公司在1994年发行的唱片。另外,还有《The London Viola Sound》、《The London Cello Sound》、《The London Viola Sound》和《The London Double Bass Sound》,分别是“伦敦中提琴之声”、“伦敦大提琴之声”和“伦敦倍低音提琴之声”,它们都是音响发烧友喜欢的唱片,被合称为“伦敦提琴之声”。
《The London Violin Sound》收录了6个曲目,由伦敦爱乐乐团,皇家爱乐乐团,爱乐乐团这三个乐团共48位第一小提琴手负责合奏,澳大利亚指挥家Geoffrey Simon担任指挥,所以发烧友称这张唱片为“48把小提琴”。首先,这张唱片的选曲很好,旋律优美,其次是录音效果非常出色,声音圆润华丽,弦乐的声音一片又一片,此起彼伏般的演奏实在太美了,可惜就是曲目太少了,总时长只有26分钟左右,感觉一晃就过了!
这个专辑从推出到现在经过多次发行,有CD、SACD和黑胶唱片,流媒体平台也能获取。其中,以CD版本非常复杂,甚至说有点乱。我记得当年是由香港Top Music公司引入,后来Top Music又推出Alloy Gold CD版本,上述的SACD和黑胶唱片也是Top Music的出品。另外,Top Music也从《The London Viola Sound》、《The London Cello Sound》、《The London Viola Sound》、《The London Double Bass Sound》里面挑选部分曲目后集合成一张精选专辑推出,可谓花样繁多,丰俭由人。
The Hi-Fi World Of ViolinHIFI
小提琴的世界
公司:DENON/Nippon Columbia
发行时间:1994年
唱片编号:GES-804
这张由DENON/Nippon Columbia制作的录音对于发烧友初哥来说也是值得关注。小提琴演奏由韩国女小提琴演奏者金智妍 (Kim Chee Yun)负责,钢琴部分由日本钢琴演奏家Akira Eguchi(江口明)演奏,在1994年发行。收录了“卡门幻想曲”、“钟(帕格尼尼)”,还有改编至约翰·斯特劳斯的圆舞曲作品。马斯奈的“沉思曲”等等,这些都是音响发烧友们耳熟能详的旋律。这张唱片是我父亲还是处于初烧阶段购买的一张原版CD唱片,记得当年买回来之后在一段时间内,他几乎都要每天听一遍。而且这张唱片的音质在当时给我们的感觉真是极品,小提琴的音色亮丽清晰,有一种一耳朵听起来就觉得惊艳的感觉。但久而久之,随着不断购入唱片数量增加,有了更多的对比就发现这张专辑过于强调音响型,在音乐表达方面还是欠缺,缺少了一种让人共鸣的感觉。所以后来又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拿出来听。最近因为要写关于小提琴专辑的专题内容时,我又一次拿出来回味了一下。
对于DENON/Nippon Columbia制作的唱片,我认为又不少专辑还是值得挖掘的。尤其是DENON/Nippon Columbia与捷克Supraphon唱片公司的合作,DENON/Nippon Columbia获得了一批捷克艺术家的作品,以及一些经典的录音得以重新推出,包括小提琴家Josef Suk(德沃夏克外孙),指挥家Vaclav Neumann(瓦切瓦夫·纽曼),Karel Ancerl(卡雷尔·安切尔)等等,喜欢德沃夏克、斯美塔那的作品,切勿错过DENON/Nippon Columbia的出品。
Gala Stradivarius Concert
斯特拉迪瓦里盛大的音乐会
“最昂贵的音乐会”只是这个专辑的俗称,“斯特拉迪瓦里盛大的音乐会”才是它真正的名字。为什么叫“最昂贵的音乐会呢?”因为这场音乐会在1987年12月1日举办,目的是为了纪念意大利琴匠Antonius Stradivarius(斯特拉迪瓦里)逝世250周年。该音乐会一共用了13把斯特拉迪瓦里的名琴演奏,也包括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这些琴都是绝无仅有,价值非凡,这些名琴全部由收藏家及Biddulph Recrodings唱片公司的创始人Peter Biddulph提供。音乐会由英国著名指挥和小提琴家指挥,伦敦室内乐团演奏。
《Gala Stradivarius Concert》是英国Start Records公司在1988年发行的专辑,分别发行CD和黑胶唱片。其中,黑胶唱片是双碟形式,完整的收录了维瓦尔弟的“四季”小提琴协奏曲。比较有意思的是,“春”、“夏”、“秋”、“冬”这四个乐章都由不同的乐手使用不同的名琴进行演奏。
另外,还收录了巴赫的“D小调为双小提琴写的协奏曲”,巴赫儿子C.P.E.Bach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舒伯特的“A大调柔板与回旋曲”、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但CD版本却是阉割版本,去掉了巴赫和巴赫儿子的作品。直到1990年,Start Records在日本再版发售的双CD版本《Gala Stradivarius Concert》才是最完整的曲目,如此骚操作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从录音的角度,《Gala Stradivarius Concert》也是一张很不错的演示唱片,而且至今还在发行唱片。
//
未完待续
来源:影音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