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会上半场,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极其精彩,雅尔维的现场演出状态与排练、走台时大为不同,思维极其活跃,沉浸度、投入度,情绪完全外放,肢体语言更加富有攻击性和感染力。这种攻击性并非带有破坏力的攻击性,而是全力带动乐团、感染乐团,使得指挥与乐手之间尽可能最
文 | 胡玛李赫
3月30日,指挥家帕沃·雅尔维再临春意浸染的魔都,执棒上海交响乐团带来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的两部重磅佳作。
音乐会上半场,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极其精彩,雅尔维的现场演出状态与排练、走台时大为不同,思维极其活跃,沉浸度、投入度,情绪完全外放,肢体语言更加富有攻击性和感染力。这种攻击性并非带有破坏力的攻击性,而是全力带动乐团、感染乐团,使得指挥与乐手之间尽可能最高密度地互动、碰撞。第一幕开场,指挥郑重鞠躬后迅速转身直入正题。起速让人激动而惊喜,快得有些心惊肉跳。在这样“越线”的极限速度下,第一幕开端,乐团的配合稍有错位,到了排练号三前的四小节,长笛声部与大提琴声部律动明显错乱,但很快通过下一个乐句,从7连音带起拍,重新拧成一股绳。这样的速度选择在句法上使得整个大场景一气呵成,通过不断向前流动的大线条铸造出舞剧般的场景。只这开篇,便将嘉年华集市里人来人往、摊贩吆喝、游客嬉闹的繁忙嘈杂之态尽显无遗。
这是一部复杂的作品,它既要求整洁度,又有强烈的画面感,乐迷需要在听的同时想象舞剧的场景以及芭蕾中的角色。铜管声部令人沉浸在光怪陆离的音色氛围里,五彩斑斓的木管声部雕塑出三个木偶形象:虚张声势的摩尔人、不停脚尖跳舞的芭蕾舞女,以及怪诞、丑陋又矮小的主角彼得鲁什卡。单簧管首席戴乐的演奏尤为俏皮生动,技巧上游刃有余。第二幕开头,两支单簧管一支演奏着C大调主和弦,另一支演奏着升F大调主和弦。著名的彼得鲁什卡和弦有着非常诡异突兀的听感,且C与升F本身所构成的三全音(魔鬼音程)加剧了这两个和弦拼凑在一起时的冲突,给人以不寒而栗感,呈现出一种毕加索式的块状效果。第三幕中芭蕾舞女和摩尔人共舞的华尔兹片段,雅尔维学木偶的姿势指挥,引导乐队的演奏模仿机械式的造型和步法,在演奏法上对音乐形象进行“描红加粗”。第四幕末尾,两支小号走到后台完成了小丑升天获得自由的片段,音色漂亮,安排有趣。相较之下,雅尔维的版本没有恋爱脑般的矫情与可怜虫式的哀怨,反倒透出一股“不管不顾”的疯癫劲儿,原本浓郁的悲剧色彩冲淡了许多。
1947年,斯特拉文斯基修定了《彼得鲁什卡》,删减了一些复杂的配器;同一年,普罗科菲耶夫大刀阔斧地修改了他的《第四交响曲》。下半场上演的,便是普罗科菲耶夫《第四交响曲》(1947版)。此次也是该版本的上海首演,乐团的演绎状态比上半场更胜一筹。上海交响乐团对这部一度鲜为人知、又经大师“回炉再造”的杰作的呈现无疑是出彩的。作品的创作灵感脱胎于芭蕾舞剧《浪子》配乐,从中可窥见普罗的精神内核。普罗科菲耶夫在新古典主义时期追求简单清晰的音乐语言,从这部第四交响曲可见端倪。与音乐会上半场曲目的“复杂”形成对照,它周身洋溢着“简约”之美,动人心弦。第一乐章的木质打击乐使用了红漆大木鱼,响度大、音色更有棱角,为作品增添了更加浓厚的“反叛”色彩。终曲的木鱼片段情绪更加剧烈:打击乐手王纲弓步摆开架势,左手高高抓举木鱼,右手挥着木棒奋力敲打出“残酷的苏维埃之声”。慢乐章是非常典型的普罗科菲耶夫风格,优美的旋律性主题将故事娓娓道来。引子部分主题长笛与提琴声部进行了一次音色对置,从木管组到弦乐组,于动态衔接中实现了音乐情绪的搭扣。
全作过半,普罗身上矛盾综合体的特质已然鲜活树立:有拒人千里的冷气,也有亲切明朗的温暖。雅尔维对整体音色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度。这场音乐会,他别具巧思地将钢琴摆置于正中央,如此布局的音响效果着实不错:在与打击乐的节奏配合上更加紧密,同时为低音声部提供有力的支撑补充。第三乐章尾声的动机素材繁杂且结构自由,在重复和变化中生长出新的血肉。第四乐章一提、二提的连顿弓弱奏,使得演奏难度进一步攀升。在这些细节中,更深刻地体会到普罗在创作时放纵不羁的姿态,他把纯真隐藏在音符中,把生活的残酷悲伤克制而优雅地安放在旋律中,时不时地在其中添上几笔自己的恶作剧。这些美丽、纯真和顽皮,令人心动又心碎。第四乐章末尾的渐强如雷霆万钧,弦乐与管乐的交织浪潮汹涌而来,乐迷的心与音乐厅一同共振。极具表现力的木管组,在高难度技巧和高标准的音乐要求下依旧整齐划一的弦乐组,反应迅速的铜管组……最重要的是整个乐队灵敏精准,配合熟练又有平衡意识——这些因素无疑彰显了上交驾驭大型作品的能力。
在普罗的创作里隐匿着一种难能可贵的少年气。这种少年气,仿若点彩派的绘画技法,凭借无数精细的笔触一点点累积,最终达成整体的和谐。从这个视角审视,普罗的作品理念与现代艺术的追求不谋而合。然而,我们深知,现代艺术从不是在逼仄空间中所能孕育的,正如同安徒生曾诉说的那般: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阳光、自由和一点花的芬芳。
- THE END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来源:音乐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