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利康“卓越中心”落地,携手中国医生重塑肿瘤治疗未来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9 19:36 2

摘要:临床医生是临床试验的核心驱动力,多年来阿斯利康一直与之加强合作。在今年阿斯利康中国研发日当天,阿斯利康宣布了多项与中国顶尖医院和专家的重磅合作。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临床医生是临床试验的核心驱动力,多年来阿斯利康一直与之加强合作。在今年阿斯利康中国研发日当天,阿斯利康宣布了多项与中国顶尖医院和专家的重磅合作。

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国临床医生与国际药企的合作正成为推动医学进步的关键力量。作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与中国顶尖医院、临床医生的深度协作,加速临床研究的转化与应用,为患者带来创新疗法。

今年3月28日至29日,第六届阿斯利康中国研发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研发日以“倾力攻克癌症”为主题。会后,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全球肿瘤研发负责人高书璨(Susan Galbraith),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中心负责人何静,广东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主席吴一龙,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接受了包括“医学界”在内的媒体采访。

第六届阿斯利康中国研发日会后群访

临床医生与药企携手,加速肿瘤治疗创新

在肿瘤药物研发的生态中,临床医生不仅是治疗的执行者,更是创新的推动者。以肺癌领域为例,吴一龙教授回顾了与阿斯利康长达20年的合作历程,从IPASS试验推翻欧美关于EGFR-TKI无效的结论,到第三代EGFR-TKI药物的全球开发,再到奥希替尼在辅助治疗中的应用,这些成果均离不开临床医生的深度参与。

他强调,临床医生应该在药物研发早期就参与其中,因为他们最熟悉临床实际问题。通过企业与临床的深度合作,能够确保研发方向始终贴合实际需求,避免过去先开发、后找应用场景的模式。

广东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主席吴一龙教授

在胃癌领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也分享了类似的实践经验。胃癌作为中国高发肿瘤,其分子异质性远超其他实体瘤,传统研发模式屡屡受挫。“但通过与阿斯利康的合作,我们建立了早期研发平台,主导了多项全球临床试验。” 沈琳教授表示。

例如,针对Claudin 18.2靶点的ADC药物,团队从末线治疗逐步优化剂量与联合方案,快速推进至全球III期临床试验。“过去我们只能参与后期试验,现在我们可以主导早期研究,甚至影响全球方案设计。”沈琳教授强调。这一突破性进展的背后,是临床医生对疾病本质的深刻理解与药企研发资源的无缝衔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

在采访环节,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中心负责人何静也指出,医生的临床洞察对优化试验设计至关重要。她还提到:“不仅如此,通过对转化医学研究可深入理解疾病机制,为全球医学界贡献中国的科学发现。这些合作不仅可推动中国肿瘤治疗的创新,还能加速中国医学发展和临床研发的国际化进程。”

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中心负责人何静

阿斯利康推动多方协同,构建全球研发生态圈

转化医学是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关键环节,而药企与医生和临床机构的合作正在这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转化医学的核心,是从临床问题出发,回到实验室探索,再将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沈琳教授在分享中强调这一理念。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与阿斯利康共建的“胃癌卓越中心”,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阿斯利康于2024年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共建胃癌卓越中心,有多个研究项目正在进行和推进之中。例如在转化医学方面,针对Claudin 18.2阳性胃癌患者(多为腹膜转移)面临的评估难题,中心正在探索通过外周血寻找生物标志物,以替代传统评估方法。


“此外,我们已将几项临床研究推进至III期,进入关键研究阶段。同时,我们正在将部分药物从末线治疗逐步推进至一线,这在胃癌领域尤为难得。”沈琳教授表示。

阿斯利康中国研发日“胃癌卓越中心分论坛”

未来,“胃癌卓越中心”也会探索从单一瘤种扩展至其他领域。“我们计划将胃癌卓越中心的成功经验推广至其他消化道肿瘤领域,通过跨瘤种的合作,推动更多创新疗法的临床转化。”

在本届研发日上,阿斯利康也宣布与广东省人民医院新建“肺癌卓越中心”。对此,吴一龙教授介绍,团队近年来提出了多项创新概念,例如通过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指导治疗,以及“适应性治疗”策略(即根据患者动态情况调整治疗强度或暂停治疗),这些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前瞻性。

阿斯利康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共建“肺癌卓越中心”

阿斯利康多年持续关注中国肺癌领域的最新成果,此次共建卓越中心,将充分结合阿斯利康的研发优势和中国科研机构的基础科学和临床资源,推动全球研究突破,为实现肺癌慢病化管理及治愈提供强大的助力。

据了解,阿斯利康已在研发日宣布在中国成立2个“卓越中心”,支持6个转化医学项目,并迎来4位中国研究者加入阿斯利康全球肿瘤博士后项目。此外,阿斯利康还在中国构建了强大的临床研发网络,目前正与近500家医院进行160多项临床试验。

3月21日,阿斯利康宣布25亿美元投资计划,用于在北京新建全球战略研发中心。这是除上海外,阿斯利康在华成立的第2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全球肿瘤研发负责人高书璨在采访中也介绍,北京和上海的两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将形成“双引擎”模式,促进研发创新生态圈的进一步发展。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全球肿瘤研发负责人高书璨(Susan Galbraith)

自2022年创办中国研发日以来,阿斯利康一直致力于搭建一个与中国临床医生、学者及生物科技公司代表的交流平台,这也是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与中国医药研发创新生态圈合作的重要纽带。

今年,已成功在上海举办五次的阿斯利康中国研发日,在北京召开并圆满落幕。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Pascal Soriot)首次亲临研发日现场,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全球肿瘤研发负责人高书璨(Susan Galbraith)、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负责人尹思睿(Iskra Reic)、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中心负责人何静及阿斯利康全球肿瘤研发管理团队出席本次研发日。

本次研发日聚焦于阿斯利康在肿瘤领域的全球研发布局、临床研究策略、前沿进展及未来合作机遇,设有主论坛及五个分论坛,围绕中国高发癌种、核药、细胞治疗、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入交流。近80位中国本土顶级专家、学者、生物科技公司及阿斯利康管理层齐聚一堂,充分交流和分享,吸引了超过600名现场观众和超过20,000名线上观众观看。

阿斯利康中国研发日主旨论坛讨论环节

本次研发日分论坛上,除了胃癌和肺癌两个热点话题,阿斯利康在细胞治疗分论坛成立了首届细胞治疗科学委员会,继续推动科研合作。在核药和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分论坛上,来自核药领域的多位专家,以及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学者、受邀科技企业的负责人与阿斯利康全球研发相关领域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在多个领域展开了深度的合作讨论。

结语

从精准治疗的个体化探索,到疾病卓越中心,到全球研发生态圈的共建,中国临床机构和医生与国际药企的合作正在重塑肿瘤治疗的未来。正如高书璨(Susan Galbraith)所言,合作与创新密不可分,只有通过不同视角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我们才能不断推动创新。

未来,阿斯利康将携手更多中国临床研究机构和医生,持续深化在肿瘤领域的合作,加速创新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