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身体里那些负责修复和再生的各类细胞,它们平时处于静息状态,保存实力,等着在关键时刻(比如受伤或感染时)被唤醒,加入恢复工作。而随着衰老,这些细胞却……越来越难被唤醒。
你有没有感觉,上了年纪后,我们的身体似乎越来越难从损伤中恢复,活力大不如前?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身体里那些负责修复和再生的各类细胞,它们平时处于静息状态,保存实力,等着在关键时刻(比如受伤或感染时)被唤醒,加入恢复工作。而随着衰老,这些细胞却……越来越难被唤醒。
为什么会这样?就在昨天,来自《Cell》上的一篇研究,就为我们揭示了这背后一个出人意料的机制[1]:静止细胞内的巨自噬过程,可能会损伤细胞内部的清除系统——溶酶体,从而限制了它们的再激活,使得细胞一睡不起。
沉睡、唤醒
就拿干细胞给上述说的这种现象举个例,它们平时处于静息期(G0期)的沉睡状态[2]。在此期间,它们依然保留着分裂、分化的能力,只要收到信号(如组织损伤),就能立马被唤醒,投入到组织修复和再生的工作中。
图注:细胞周期
不过就算进入休眠模式,细胞内部也不是完全风平浪静。时间一长,它们依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bug蛋白质(功能出错、折叠异常)。如果不及时清理,它们就会像垃圾一样越堆越多,最后抱团形成蛋白质聚集体,加速衰老。
图注:利用Proteostat检测细胞内的错误折叠和聚集的蛋白质,发现在长时间“沉睡”的细胞内部会逐渐堆积起不少这类蛋白质“垃圾”(右图中)
堆了这么多“蛋白垃圾”,细胞肯定不能干看着不管,它们会启动巨自噬(Macroautophagy)程序。通过ATG-9(形成自噬体的关键跨膜蛋白)包裹异常蛋白聚集体,并将它们运往最终的目的地—溶酶体,进行彻底地分解消化和回收利用。
图注:图左看到绿色溶酶体(SCAV-3::GFP)上覆盖着洋红色的聚集体(在MERGE图中呈现白色或紫色重叠),右图显示正常细胞中,有很高比例的溶酶体(约50%-85%)都与这些聚集体相关联
到此,巨自噬完美地扮演着“清道夫”的角色,一切似乎都在按好剧本发展。
巨自噬的意外副作用
然而,线虫模型却给了科学家们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反转:在长时间“沉睡”的线虫里,过度的巨自噬反而成了问题!持续超负荷运转的巨自噬过程,会不停地将大量蛋白垃圾一股脑地全送往溶酶体。最终引发溶酶体的膜结构受损,导致功能紊乱,伤及细胞本身。
图注:L1期(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停滞阶段的幼虫出现溶酶体损伤
在L1期停滞的幼虫中,溶酶体损伤标记物形成了明显的点状结构,几乎明示溶酶体开始出现不对劲。为了进一步确认,科学家们利用Galectin-3蛋白(损伤标志物),发现这些Galectin3点状结构与溶酶体完美重合,大亮红灯,实锤溶酶体的损伤。
所以,“停滞”导致溶酶体损伤,这跟巨自噬有啥关系?实际上,这种损伤很大程度上是由巨自噬引起的。在巨自噬功能异常的突变体中,科学家们发现Galectin3标记的溶酶体数量肉眼可见地减少,溶酶体的损伤程度降低。
图注:重合部分(红色)表示出现溶酶体损伤,Z1-Z7为单个溶酶体的不同平面
而且,这种自噬导致溶酶体损伤的现象,除了在线虫中观察到外,在实验室培养的人类和小鼠细胞中,同样得到了证实。
图注:3T3(小鼠细胞)、C3H/10T1/2(小鼠细胞) 和 ARPE-19(人细胞),P为增殖状态、Q为静息状态。蓝色越多代表溶酶体损伤越强
这下证据链就闭环了:巨自噬就是导致静止细胞溶酶体损伤的真凶。
修复、协同
受损的溶酶体不仅处理垃圾的效率低下,更可能影响细胞感知营养、调控关键生长信号(如mTORC1通路)的能力,让整个恢复的过程卡壳。那细胞就没有相应的修复机制,只能坐视不管吗?显然是有的。第一个解决方法是:通过IRE-1/XBP-1信号通路进行修复。
IRE-1/XBP-1是帮助细胞从长期静止到复苏的关键信号通路,它能重新激活细胞感知营养和生长因子的关键通路—mTORC1通路,恢复细胞增长。
图注:缺乏IRE-1或XBP-1的线虫,在给予食物后它们绝大多数都无法像正常细胞那样重新启动发育,左上角纵坐标表示能够从L1期停滞状态恢复并继续发育的动物的百分比
除了唤醒沉睡细胞,IRE-1/XBP-1还有另一层身份:修复受损溶酶体。研究表明,在长时间的休眠中苏醒后,功能正常的线虫能通过IRE-1通路,有效清除溶酶体上的损伤标记(Galectin3点状体)和内部累积的蛋白质垃圾。
更重要的是,IRE-1还能确保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能保质保量地生长、成熟,就比如负责溶酶体消化的CPL-1蛋白。相比之下,缺乏IRE-1的线虫,在修复与再生中均出现明显缺陷,导致它们溶酶体在经历长期休眠压力后,无法恢复正常功能。
图注:突变体ire-1线虫在重新喂食后,其溶酶体功能无法恢复
除了IRE-1/XBP-1信号通路的修复外,还有另一条路子:“1+1>2”的协同效应……这从何而来?科学家们发现,无论是单独抑制巨自噬(atg-9突变),还是单独增强溶酶体功能(过表达HLH-30),都只能带来有限的、部分的恢复(下图蓝、绿色)。
图注:纵坐标表示能够从L1期停滞状态恢复并继续发育的动物的百分比
然而,当这两种方法同时实施——一边适度抑制巨自噬,另一边增强溶酶体功能后,这些线虫的“唤醒”能力得到了惊人的、近乎完全的拯救,其恢复发育的速度远超任何单一干预措施,几乎达到了正常野生型的水平(上图紫色)。
最后总结,静止细胞的再激活(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能力受到一个内在因素的限制—巨自噬过程本身会导致溶酶体损伤,使得细胞难以“苏醒”。而要克服这个障碍,细胞需要依赖IRE-1/XBP-1信号通路来修复受损的溶酶体,恢复其正常功能,让细胞顺利过渡至增殖状态。
图注:本文机制图
时光派点评
与平时我们认为自噬抗衰略有不同,本次的研究揭示了自噬在特定细胞状态(静止)下的复杂性—其作用可能并非是全然的有益。过度自噬通过损伤溶酶体,反而阻碍了细胞的再生潜力。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自噬的益处,未来的抗衰策略,我们可能需要更加关注细胞的状态。寻找自噬与溶酶体处理能力之间的平衡点。
—— TIMEPIE ——号外!时光派第六届衰老干预论坛火热筹备中!集结哈佛、剑桥、北大、巴克研究所等40+学者与行业领袖,于9月20日-21日空降上海,衰老干预特别课程:洞悉长寿行业,搭建合作平台丨生物极客闭门会议:聚焦抗衰实践可复制性丨抗衰科技博览会:五大方案,产学深度交融。千人”长寿盛会“,期待有你同行。
来源:时光派科学抗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