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司今天转账我知道,但收款方名字不对。浙江这家公司,我没听过……”4月1日下午4点多,我市某房地产公司负责人黄先生接到秦皇岛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柜台工作人员电话,核实大额转账情况。而黄先生的话,把来办业务的公司财务韩女士吓坏了。
AI模拟语音电诈,险些骗走500万元
幸亏银行工作人员小心谨慎
“公司今天转账我知道,但收款方名字不对。浙江这家公司,我没听过……”4月1日下午4点多,我市某房地产公司负责人黄先生接到秦皇岛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柜台工作人员电话,核实大额转账情况。而黄先生的话,把来办业务的公司财务韩女士吓坏了。
韩女士告诉记者,当天上午,“公司负责人黄先生”将她拉进一个微信群。“群里只有3个人,包括黄总、公司法人和我。我当时看了他们俩的微信头像,是没问题的,也看了微信朋友圈,和真实的朋友圈完全一样。”
随后,“黄先生”给韩女士发了一段语音,要求她去做一些日常工作。“那声音和公司负责人的一模一样。现在想想,那应该是AI做出来的声音。”韩女士说,“下午3点左右,他安排我去银行做一笔转账业务,金额是500多万元,给浙江的一家网络公司。”
由于公司近期确实有一笔资金要对外转账,再加上微信群里的“黄先生”几乎毫无破绽,韩女士没有丝毫怀疑,在对方急切的催促下,带着相关材料很快赶到秦皇岛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为韩女士提供服务的,是柜台工作人员闫青。闫青对韩女士提供的转账材料进行了审核,发现没有问题。但由于资金额度高于20万元,按规定,闫青必须要与企业相关负责人通过电话进行确认。
闫青尝试拨打黄先生电话,但连拨了两次都没人接听。与此同时,韩女士的手机不停收到“黄先生”的催促。
韩女士告诉对方:“转账需要您接电话进行确认。”
对方语音回复:“没问题,转吧!”
韩女士将“黄先生”这条语音播放给闫青。但闫青认为,微信语音留言和打电话不同,不符合银行相关规定,所以依然坚持电话联系。过了一会儿,电话打通了,黄先生表示,公司并没有要给这家公司转账。
“你很有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闫青郑重提醒韩女士。韩女士很快镇定下来,跑回公司汇报情况。这家公司随即对内部进行细致调查,推测是有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窃取了相关信息,从而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诈骗行为。至于那个微信群,或许是对方见韩女士迟迟没有转账,猜到诈骗行为已经暴露,便将她踢出了群聊。
“太感谢了,要不是你们,我们这500万元肯定就没了。”4月8日上午,韩女士和公司相关负责人将一面锦旗送了过来,对银行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点赞。事后,秦皇岛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公安机关。
记者从公安机关了解到:冒充领导或熟人诈骗属犯罪分子惯用伎俩,随着AI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诈骗手段也在不断翻新。请广大群众在工作和生活中务必时刻提高警惕、擦亮慧眼,尽量当面确认,谨防上当受骗,如遇不明情况,可及时拨打110报警求助。
来源:铿锵蝈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