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属离子掺杂双钙钛矿材料因在光电器件中的巨大应用潜力备受关注。近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陈翘楚博士团队以该校为第一完成单位,在国际知名期刊《Nanoscale》和《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连续发表两篇高水平综
湖南日报4月8日讯(通讯员 邹瑞睿 全媒体记者 刘镇东)金属离子掺杂双钙钛矿材料因在光电器件中的巨大应用潜力备受关注。近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陈翘楚博士团队以该校为第一完成单位,在国际知名期刊《Nanoscale》和《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连续发表两篇高水平综述论文,系统梳理了金属掺杂无铅双钙钛矿材料在光电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与技术路径,展现了学校在该领域的科研进展。
在《Transition Metal Ions-Doped Lead-Free Halide Double Perovskites for Stable Light Emission: Optical Properties and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一文中,团队聚焦 Mn²⁺、Cu⁺、Cr³⁺等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对无铅双钙钛矿材料的性能调控机制,深入探讨了掺杂策略、作用机理及微观调控规律。研究揭示,通过精准引入过渡金属离子,可有效优化材料的光学与电学特性,使其在固态照明(白光 LED、近红外 LED)、温度传感、防伪技术、光电探测、X 射线闪烁体及太阳能电池等多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针对当前研究面临的掺杂位点精准定位、表面缺陷钝化、发光光谱拓宽、掺杂浓度控制及材料稳定性提升等挑战,团队提出未来可聚焦多离子级联能量转移机制、微观作用机理解析及表面 / 晶格工程优化等方向,为推动高性能发光材料与光电器件的研发提供了清晰的研究路线图。
另一篇题为《The Impact of Antimony on All-Inorganic Lead-Free Perovskites: Progress in Optical Advancement and Applications》的论文,深入解析了 Sb³⁺离子掺杂对无铅钙钛矿光学性能的革新作用。团队从发光原理、电子结构及能量转移机制出发,阐明了锑掺杂如何提升材料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实现发射颜色精准调控并改善稳定性。研究指出,该类材料在发光二极管、防伪加密技术、光电探测器等领域具有显著的应用潜力,为无铅钙钛矿材料的实用化提供了关键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近年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持续深化科研创新与学科交叉融合布局,聚焦新能源材料、绿色制造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此次相关研究成果的发表,是该校主动对接湖南省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生动实践。
来源:畅享科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