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陀区一直以来是人口大区,基层治理任务重、压力大,这也练就了这里的基层党组织书记“能打硬仗”的优良品质,涌现出了“梁慧丽、杨兆顺”等一批“大梁”书记典型。面对城市基层党建的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推动这支队伍的建设“跟得上、立得住”,成为当下的重点。
4月9日召开的普陀区基层党组织书记论坛现场,融通培育发展等一系列发展“组合拳”正式发布。
普陀区一直以来是人口大区,基层治理任务重、压力大,这也练就了这里的基层党组织书记“能打硬仗”的优良品质,涌现出了“梁慧丽、杨兆顺”等一批“大梁”书记典型。面对城市基层党建的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推动这支队伍的建设“跟得上、立得住”,成为当下的重点。
以“融通培育”成就基层书记发展之路
从“楼宇”到“居民区”,曾经的天汇广场楼宇党委书记张华如今成了真如镇街道芝川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他的挑战接踵而至。他坦言,称呼从“华哥”变成了“小张”,工作场景从“玻璃幕墙”变成“老旧公房”,接触人员从白领青年为主变成阿姨爷叔,自己的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楼宇的工作经历,成为他激活社区治理效能的催化剂。依托绿地广场打造的“错峰停车连连看”项目,他解决了小区内的停车痛点。楼宇练就的“夜跑谈判法”则化身破冰利器,让张华可以用“趣缘”凝聚起小区的共识。
“当我们把楼宇的开放思维带进社区,把街坊的温情脉动传向高楼,就会创造奇妙的化学反应。”张华在论坛上的一席话,正是普陀区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融通培育计划的写照。
据介绍,从城区发展上看,融通培育是破解“治理孤岛”的现实需要。过去,居民区、街区、楼宇园区书记“各守一域”,导致资源分散、经验难共享、问题难协同。融通培育要打破“单打独斗”的惯性思维,构建全域治理“一盘棋”格局。
从基层需求上看,融通培育是应对“治理迭代”的战略选择。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涌现,基层治理边界日益模糊。居民区书记需要懂经济服务,街区书记要会协调商居矛盾,楼宇园区书记更要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只有推动书记跨领域学习、跨场景历练,才能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带头人。
从群众满意上看,融通培育是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回归。无论是居民区的“家门口”服务,还是楼宇园区的营商环境优化,本质都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通培育就是推动全区的基层书记们跳出原有的舒适“小圈子”,在多元场景中更深刻地把握群众需求,把“为民办实事”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每个角落。
具体而言,组织体系要融,普陀区将用好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攻坚行动的成果优势,深化楼宇、街区党组织建设,推动构建以网格党建联席会议为统筹的“三区”党组织协同运作模式,真正实现组织联动。
治理理念要融,普陀区将依托“多格合一”工作体系,用好“同题共答”机制,定期研判社区物业治理、街区环境整治、园区营商服务等跨领域难题。
资源支撑要融,普陀区将强化阵地共享,构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以居村、楼宇党群服务站为延伸的资源聚合机制,推动各类资源下沉一线。
怎么融?普陀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将在“选”上凸显“多元融合”,建立“内培外引”相结合的储备模式。在“育”上强化“立体赋能”,构建“蹲苗、育才、提升、融通”四大课程模块,打造贯通式成长体系。在“管”上探索“精准高效”,突出群众满意度、难题破解率、协同贡献度等量化考核,树立“实干实绩”导向。在“用”上践行“为民初心”,探索实施“破界领办”项目机制,由基层党组织书记跨领域组队认领,推动一线难题融合破解。
普陀区希望以队伍“融通培育”换群众“乐业安居”,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跨领域学习、跨场景历练,在多元维度中把握群众需求,把“为民办实事”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每个角落。
以“迭代升级”探索“大梁带小梁”优化途径
“三维一体、跨界领学、精品带教”,当梁慧丽书记现场逐一点出3.0版本的鲜活特点时,“大梁带小梁”这个持续8年的品牌,再一次迭代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临着日趋复杂的治理格局,普陀区系统化打造了“大梁带小梁”居村书记队伍培养机制,推动着一大批优秀的小梁书记成为社区治理主心骨。面对新问题新要求,普陀区委组织部一直在推动这个“老品牌”焕发“新光彩”。
据介绍,在师资组成上,普陀区将构建“首席+新任”双重带教跨界团队:首席大梁书记配合街镇党(工)委每半年对所在街镇居村开展全覆盖走访,重点做好“裉节剖析”“资源链接”“堵点赋能”三项带教任务;新任“大梁”书记从优秀居民区、街区、楼宇(园区)党组织书记中选任,围绕物业治理、楼宇党建、“两企三新”党建等专业领域,通过“你呼我应”机制主动设计项目带教。
在带教模式上,重点开发设计“大梁赋能三件套”,打造一堂精品课。由大梁书记凝练自身带教体会、工作经验,围绕政治理论素养、书记队伍建设、实务实操能力、问题解决办法等方面形成精品课程,提升教学精准度。
开设双向线上课。依托“一午一时”、书记论坛等品牌项目,打造“首席大梁+街镇小梁”“新任大梁+项目化带教小梁”的双线上常态化交流平台,常学常议实训提升。
设计跨域联动课。依托沿沪宁等优质教学资源,坚持“开门学习促提升”理念,定期组织带教书记到其他地区参观学习,互学互鉴。
普陀区将推动基层书记在破解治理难题中磨砺真本领,在服务民生实事中锤炼硬作风,在攻坚克难第一线锻造铁肩膀,从而培育一批堪当“改革攻坚破冰船、创新实践播种机、党群连心彩虹桥”的基层“小梁”书记。
以“跨域联动”拓宽一线头雁发展视野
对于基层党组织书记来说,能走出自己社区的一亩三分地,走向基层治理的广阔天地,对于自身的成长将有不菲的助益。
在普陀区,基层书记们有了新选择。当天论坛上,沿沪宁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正式发布,循着“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这条珠链,普陀区与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镇江、泰州的治理资源被有效串联了起来,成为基层党组织书记成长的沃土。
记者了解到,8个月的培训周期,沿沪宁的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将齐聚一堂,逐期走进不同城区开展学习,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主线,聚焦政治理论学习、党建实务培训、区域发展交流、实地观摩学习等内容,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案例分析、小组研讨、交流展示等方式,不断增才干、广视野,提升自身的本领。不同城区的优秀探索经验,将成为培训班的重点实训主题。
普陀区供图来源:柠檬酸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