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类媒体在“新春走基层”报道中答好正能量与大流量必答题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0 09:43 3

摘要:70余家行业媒体、3500余名编辑记者参与,刊播稿件1.5万余篇,截至3月20日,新媒体总阅读量达36.5亿次……“新春走基层”活动是各媒体开年第一号采编“大会战”“大练兵”。

70余家行业媒体、3500余名编辑记者参与,刊播稿件1.5万余篇,截至3月20日,新媒体总阅读量达36.5亿次……“新春走基层”活动是各媒体开年第一号采编“大会战”“大练兵”。

近日,中国记协发布了全国性行业类媒体2025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优秀案例,这些深深扎进泥土中的行业新闻如何获得最广泛传播?行业类媒体“新春走基层”报道“破圈”的秘诀是什么?

破题

从重大决策部署中找方向

已持续开展15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行业类媒体怎样常走常新?

坚持从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中找思路、找答案,是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破题之道。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永远是他们的“第一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这为我们找准宣传主题、明确宣传重点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樊剑英说。

宣传定位要从新情况新形势中找。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樊剑英说,在经济发展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越是挑战大,新闻媒体越是需要坚定扛起聚民心的政治责任。

电力发展和用电数据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风向标”。能源行业头部媒体在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中不仅担负着重要职责使命,而且具有天然的专业优势,“沿着总书记足迹 开年电力看经济”2025年“新春走基层”大型融媒报道应运而生。

由10余路报道小组及编辑团队共计60余人组成的融媒体报道团队,从科技创新、向海经济、文旅经济、乡村振兴等多角度,跟踪报道各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并敏锐抓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部署新要求,为旗帜鲜明、有理有据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找到了切入口。

破圈

用创意表达搭建“共情通道”

敢于冲破常规做法,是行业类媒体“新春走基层”作品让人印象深刻的秘诀。

打造融媒“爆款”,让冰冷法条变成“暖新闻”,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开启了“破冰”之路。2月12日,《人民法院报》推出《衣柜里的欠款人》一文,扫描文章标题旁的二维码,这是一则集纳“文字报道+海报+AIGC创意视频”的融媒作品,由此实现了“破圈”传播。2025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报道全景展现人民法院通过小切口改革举措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护航美好生活的创新实践。系列报道全网点击量突破1131万次,#法院新春走基层#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达2985万次。

走深走实又走“新”,融法融技也融情。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总编辑张守增说,积极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坚定不移站稳人民立场,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将人文温度融入工作报道,用创意表达搭建起司法与民众的“共情通道”。

张守增深知,全媒体时代,法治新闻报道的深度不仅在于题材的重要性,更在于能否穿透表象、触及法治文明的本质肌理。“我们将法治建设的宏大叙事转化为了可感知、可思考的新闻文本。”

例如《“绣花”功夫扮靓雄安城》体现了法治作为社会治理“稳定器”的制度价值;《一份〈法律咨询意见书〉》展现了司法服务民生的智慧与担当;《“221套房子全都卖出去了”》呈现了司法化解经济社会矛盾的完整链条,为理解法治与市场经济的互动关系提供理论范本。

破界

突破“自说自话”行业局限

想要“破圈”,就要有所改变。作风要转、文风要改,此外,在眼界上更要“跳出行业看行业”。

“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我们实现了和中央媒体深入联动、行业媒体高效协同以及气象部门宣传资源的上下贯通。”中国气象报社社长王雪臣说,这样的尝试既有助于气象报道突破“自说自话”的行业局限,也能让气象与国家战略和其他行业发展建立更好的连接。

今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人民铁道》报社积极组织编辑记者挺进世界屋脊、徒步林海雪原、蹲点偏远小站,生动呈现了“16万公里铁路托举起流动中国”的壮阔图景。人民铁道、中国铁路微信端产出10万+爆款32个,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3500万次,单篇作品全网传播量突破5亿次。

爆款是怎样炼成的?《人民铁道》报社通过变换主体视角,重构新的意义空间,把春运“老”故事讲出了新气象——

用新年的视角看春运。结合蛇年热点,《人民铁道》报社记者捕捉到位于陕西省新丰镇站的编组场内,火车在钢轨上丝滑“蛇形走位”的画面,推出了图文视频产品《“蛇形走位”的火车冲上热搜!网友惊叹:怎么这么丝滑?》,展示了春节期间铁路编组站繁忙、钢铁大动脉运输不停的火热场景。一个原本常见的场景结合新年元素,被赋予了新潮的意义,一经推出,迅速火爆全网,并登上微博热搜。全网传播量突破5亿次,140多家媒体同步转发。

《人民铁道》报社社长谭小建表示,《人民铁道》报社正以“工作成果故事化表达、专业知识通俗化表达、服务举措社会化表达”为理念,提升行业报道感染力。

破茧

在科技巨变中寻找“新生”

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渗透到新闻工作中。在这场巨变面前,行业类媒体走基层该何去何从?

“AI时代下更需要走、更需要新。”中国石化报社社长杨守娟说。

“新春走基层”活动中,中国石化报社先后推出《“桃花源”新记》《守护满满“氢”意》《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藏着哪些宝藏加油站?》等一大批兼有文字、视频、AI等多种组合形式,又有趣、有“梗”、有料的融媒体作品,获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必须承认,作为一种‘经验压缩器’和‘全民思维健身器’,AI工具带来的最大诱惑是有问必答、即问即答的丝滑体验。AI虽然拓宽了我们的认知边界,但它无法替代那个有感受力和好奇心、保持质疑、创新思考的主体。有骨有血有肉、有温度有情怀有深度,永远是新闻的内核。”杨守娟表示。

技术革新浪潮汹涌,媒体人需要更清晰的认知。杨守娟说:“我们需要破茧,而不是作茧。我们不需要AI工具下的‘虚假创新’,而是要在题材、角度、内容、呈现、落地等方面进行细水长流、精心精细精致的创新。”

虽然算法来了、算力来了,但新闻的底层逻辑没有变,以人为本的温度不会变。

《中国交通报》记者深入最“冷”的地方——有“中国冷极”之称的内蒙古根河市,记录养路工极寒中的坚守;到最“愁”的地方,探寻新能源车主“里程焦虑”如何破解。《人民公安报》记者驱车近700公里,来到中蒙边境的二连浩特,在除夕夜零下30摄氏度的气温中,与民警一起包饺子、爬火车、钻车底,亲眼见证一列列中欧班列开出国门。《中国应急管理报》记者以融媒体报道形式,呈现探访未来之城——河北雄安建设真实情况,通过报道,受众身临其境,仿佛可以听到这座城市“拔节生长”的声音……

基层和现场,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触动人心的精品佳作,是“破圈”突围的首要前提。

杨守娟认为,2025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意义重大,因为它再次廊清AI大势下的迷雾,也更加坚定了新闻人的职业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新春走基层”活动没有终点,期待越来越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在新时代破茧成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