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关税风暴来袭!锂电产业链如何应对?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0 09:48 5

摘要:4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以“中国未撤回34%报复关税”为由,宣布对华加征50%关税,叠加此前税率,对华商品总税率飙升至104%。这标志着中美贸易冲突从“摩擦”演变为“核战级对抗”。

4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以“中国未撤回34%报复关税”为由,宣布对华加征50%关税,叠加此前税率,对华商品总税率飙升至104%。这标志着中美贸易冲突从“摩擦”演变为“核战级对抗”。

就锂电产业而言,加上美国目前对中国电池产品征收3.4%的基础关税,以及其计划在2026年对来自中国的储能电池施加25%的301条款关税(该税率已适用于动力电池),将使得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对应的关税从82.4%/64.9%进一步升级至132.4%/114.9%。

这一意味着,从2日到9日两轮加征关税后,我国对美电池出口关税已达历史高位,出口电池价格将大幅上涨。若关税落地生效,中国电池产业链的成本优势将大幅下降。

需要提及的是,美国4月2日对所有国家加征关税,尤其对越南、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分别加征24%-46%的高额“对等关税”,这对中国电池企业以往“绕道”出口美国的破局路线,带来更大的挑战。预计,接下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积极拓展美国以外的全球多元市场的实际应用场景。

01

冲击中国电池产业链?

相较于其他产业,目前来看,此次超额关税对于国内锂电产业链的冲击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大。

从电池出口类型来看,动力电池方面,由于IRA法案对锂电池关键原材料与组件中来自非FEOC(外国敏感实体)的比例限制要求自2023年的40%/50%持续提升,满足要求的车型才可获得IRA补贴,故当前美国对于中国动力电池的直接进口相对较少,主要以日韩电池厂商供应。

新能源车方面,2024年我国对美出口新能源车不足3万辆,占总新能源车出口比例1.4%,对应动力电池装机出口规模不足1.8GWh。

因此,新能源车与动力电池直接出口所受影响相对较小。

储能电池方面,2024年我国对美储能电池出口额达62.7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量57%,对应约35-40GWh需求规模,因此整体规模来看,加征对等关税政策对于储能电池影响较大。

同时储能电池主流采用的磷酸铁锂材料工艺技术目前仍主要由中国电池企业掌握,日韩厂商产业化进程相对滞后。松下、LG新能源、三星在美产能为三元,LG新能源和三星虽有铁锂规划,但仍需26年起量,且规模较小,难以满足美国市场需求。

因此,关税承担上或由储能企业及美国本土终端企业共同承担。预计双方价格协商后,仍需进口中国产品。

此外,市场对关税影响预期充分,龙头估值早已刨除美国利润。

相反,从成本传导机制看,美国本土新能源产业将承受着“关税回旋镖”效应。这场“关税风暴”下,美国消费者或将为购买电动汽车多支付数万美元成本,储能业主也将要承受工程延期、成本上涨的结果。

以储能领域为例,美国储能需求刚性较强,终端需求仍有支撑。美国项目开发成本预计倍增,直接导致2026年规划中的12GW储能项目面临经济性重估。

当地时间4月7日,《华盛顿邮报》援引两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在过去的周末,美国政府效率部门负责人、全球首富马斯克直接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出了撤销新关税政策的呼吁。报道称,马斯克的尝试没有成功。

02

多家上市公司回应

从拜登时期到特朗普政府,美国对中国锂电产业链屡屡举起关税“大棒”,试图实现供应链“去中国化“。而中国锂电产业链已经借助资本市场实现飞跃,在技术工艺、成本控制、产业链完整性等方面建立绝对优势,深度参与全球能源变革与国际竞争中。

近期,已有多家锂电上市公司对美加征关税作出回应。

亿纬锂能回应,该公司境外销售面向全球市场,目前直接出口美国的占比低于4%。短期看,公司与美国客户主要采取FOB模式进行结算,这种模式下公司不承担关税成本,因此当前关税政策对现有合同的交付不造成成本影响。

长期看,公司将加快完成全球化布局及海外产能建设,强化海外工厂的先发优势,并与海外客户做好协同;同时继续发挥公司在CLS业务模式的优势,通过技术授权和服务满足海外客户的电池供应需求。

孚能科技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产品出口地区以欧洲为主,美国出口占比较小。同时,在海外产能建设方面,公司为锂电池行业最早布局海外产能的企业之一。公司已与土耳其电动汽车品牌客户TOGG成立合资子公司Siro,其中Siro项目一期6GWh产能已投产,并完成产能爬坡。美国增加关税对公司经营影响程度较小。

同日,珠海冠宇回应称,公司2024年消费类主营业务收入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88.94%,而消费类电池(主要系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的电池)直接从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情况极少,因此此次关税对公司的直接影响有限。

此前,骆驼股份同样表示,公司出口美国的总体规模较小,影响可控,对公司海外业务的影响较小。

欣旺达称,经全面审慎评估,“对等关税”对公司影响较为有限。

欣旺达202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该公司海外收入为96.85亿元,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40.49%。但在交付模式上,一是中间件交付模式下,产品均于保税区进行交付及美元结算,故划分为境外业务收入,其中除个别样品出货外,并无直接交付到美国产品。二是客户群体单一占比不大,订单分布广泛,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度较低。

欣旺达同时表示,目前,该公司关键原材料采购以国内供应商/渠道为主,供应链国产化率较高,可有效规避国际物流及关税波动风险。

综上来看,目前中国电池企业在美国本土业务占比相对较小,动力电池直接出口美国收入占比基本10%以内。此外,在锂电材料板块,包括科达利、璞泰来、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等出口美国收入占比基本3%以内。其中多数还采用FOB计价方式,关税暂时由客户承担。

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在美国的业务也多采取技术授权的合作模式。其直接出口美国收入占比小于10%,直接+间接动力和储能2024年对应出货量60-70GWh,其中多数为特斯拉供货,储能35gwh+动力10gwh,5-10gwh左右为跟随国内系统集成商出口。

一方面关税暂时客户承担,另一方面公司拓展欧洲和新兴市场储能,同时公司配套特斯拉储能部分可转移至上海工厂,销往非美地区,因此预计对总量影响有限。

03

“危”中有“机” 巩固全球产业链话语权

对中国而言,巨额关税既是挑战,是压力测试下经济韧性的考验,更是重构全球治理话语权的契机。

对于中国锂电产业链而言,出海企业可凭借海外建厂、技术授权等模式规避限制,同时加快探索多元化布局路径,开拓新兴市场。

在本土化方面,主流公司在美产能建设稳步推进,多数产能预计26-27年投产。

比如,宁德时代在美与福特产能20GWh预计26年落地,并与特斯拉、通用等均有技术授权合作模式;亿纬锂能参股10GWh产能也已开始产生技术授权收入;国轩高科、远景动力等在美布局工厂正持续推进中。

材料端,天赐、新宙邦、科达利等美国产能布局稳步推进,预计27年投产;恩捷股份涂覆膜产能预计27年可实现批量供应。

在多元化市场开拓上,国内锂电企业的出海目的地已不再局限于欧美地区,去年以来,以摩洛哥为代表的其他地区,在产业基础和政策利好下,更加受到中国企业青睐。

仅2024年12月,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宁德时代纷纷官宣对外投资计划及进展,目的地包括马来西亚、摩洛哥等。

今年年初,宁德时代、比亚迪分别获得阿联酋19GWh、沙特12.5GWh的储能大项目/大订单,也是中国企业多元市场布局的成果佐证。

当前,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已投产,其匈牙利、西班牙工厂也在建设/筹建中;远景动力已规划其西班牙工厂;亿纬锂能积极建设其匈牙利电池工厂,其马来西亚电池工厂今年一季度已投产;孚能科技土耳其工厂已投产;国轩高科于2024年12月表示,拟分别在摩洛哥和斯洛伐克投资,各建设年产20GWh高性能锂电池及配套项目,其美国项目正有序推进中。

在美国市场高筑“关税壁垒”背景下,东南亚、中东、欧洲、澳洲、南非等地区,被视为是全球动储电池需求增长“高地”。

比如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的 “2030 愿景” 将加速化石燃料的替代,预计将创造出GWh的储能需求。

因此,这场“关税风暴”下,中国电池及产业链企业以技术迭代、本土化战略等多元化布局应对,这种“攻防博弈”将进一步构建起全球多元市场供应格局,不断提高自身产业发展韧性。

来源:起点锂电官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