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拼抖电商新势力破局,从流量霸权到供需平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0 10:05 1

摘要:数年过去,曾经作为颠覆者的传统货架电商也陷入流量固化之中。当全网流量不再增长,在有限的水池里,商家不得不通过竞价获取更多流量资源,导致店铺经营成本水涨船高,走进了与线下类似的难题之中。

贸易,永远向着效率的增长发展。

正如线上电商的出现,打破了线下门店的地区限制,通过再造一个无限的流量场,破解了店铺成本与人流量成正比的实体难题。

数年过去,曾经作为颠覆者的传统货架电商也陷入流量固化之中。当全网流量不再增长,在有限的水池里,商家不得不通过竞价获取更多流量资源,导致店铺经营成本水涨船高,走进了与线下类似的难题之中。

在这样背景下,新一轮的电商新势力出现了。

据中金研报和36Kr数据,2017年,以阿里系和京东为代表的传统货架电商曾占据市场93%的份额,2020年降至85%。而到了22024年底,拼多多GMV已达5.2万亿,抖音GMV为3.5万亿,传统电商阵营的市场份额降至约50%,新势力已然崛起。

而在拼多多与抖音之外,腾讯以微信为阵地,搭建起来的公私域生态也快速增长。据微信公开课披露,2024年微信小店带货规模高速增长,平台交易总额(GMV)达2023年的1.92倍,订单数量增长125%。

这些新势力为何能在存量市场中找到新增量?他们有哪些共性,其中是否蕴藏着行业下一阶段的演变方向呢?我们试图从行业路径的复盘中来寻找答案。

回顾电商高速发展的上半场,也是品牌飞速发展的阶段。彼时,无论是平台来自品牌的广告费用收入,还是来自商品大宗交易差价的收入,都让平台—品牌形成了“客户共谋”的联盟关系,彼此绑定、快速增长。

但随着互联网的增长见顶,电商行业增速大幅放缓。据显示,2024年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4%,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6%,网上零售额增长7.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5%——增速远低于电商早期阶段的两位数高增长。

进入存量市场,平台想要增量,就必须围绕用户,挖掘更细致的需求,松绑大品牌,让更多的中小商家和新兴品类有机会去满足用户多元细分的需求。

而就在传统电商平台相继松绑品牌的过程中,电商新势力率先意识到要做到要围绕用户需求,建立供需平权。

首先,为了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平台意识到了“需求平权”。

不同于传统的消费分级逻辑,当平台意识到需求没有高低之分,就能从对用户分级,来实现商家和平台自身收入最大化的陷阱中跳出,关注到用户的真实需求,为他们匹配最佳商品,由此提高用户交易频次和数额。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真实的需求只是口渴,平台不是非要给他推荐一杯高客单价的咖啡或酒饮,低价位的矿泉水可能更符合用户的需求。无论是在五环内还是五环外,用户都在追求自身定义下的性价比最大化,不单纯受到价格标签和品牌效应的影响。

其次,在需求平权的基础上,供给平权成为必然。多元化的需求无法通过单一的供给方式满足,必须通过去中心化机制,为各类供给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更多供给,更快迭代。

这种供需的平权,体现在抖音通过内容生态捕捉用户的即时兴趣和需求,让创作者可以直接向粉丝推广商品,实现了从“人找货”到“货找人”的转变;也体现在拼多多借助C2M模式让工厂可以直接根据用户需求生产商品,通过社交拼团和价格优势满足用户的性价比需求,打破品牌溢价的壁垒;更体现在微信生态则依托强社交关系链,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提高了交易信任,让小商家能够通过私域流量直接服务用户。

在这一过程中,新电商都改变了传统电商流量分配偏向头部品牌的惯性,打破了传统供应链的层级结构。品牌、白牌、工厂、个体户,衡量价值的标准不在于知名度、规模和客单价,在于是否拥有足够的开放性和主动性去洞察消费变化,提供同品类具备竞争优势的产品(服务),高效匹配用户需求。

通过供需平权,电商新势力也将行业从流量二八分的“客户共谋”模式,转向了灵活变通的“用户共治”模式,让用户通过真实消费行为投票,决定资源分配,从而挖掘出了更多增量。

供需平权是电商新势力崛起的核心理念,但理念如何落地,转化为实际的平台机制和运营策略?这就需要平台做到规则平权。

从平台的底层逻辑开始,就要塑造系统性平权——即商品即信息,效率至上,站位用户,不会因为GMV、广告收入、客户关系等等原因放弃交易效率,丢掉用户。

以拼多多为例,平台通过低价导向的策略,降低了商家入驻门槛,简化了开店流程,使得更多中小商家能够直接服务用户。同时,平台还通过一系列用户权益保护措施,如“假一赔十”、“7天无理由退货”、“先行赔付”等,强化用户在交易中的地位,平衡商家与用户之间的权力关系。

其次,则是要用更多紧跟行业变化的规则,为系统提供动力,建立灵活响应用户需求变化的动态机制。

回顾成立十年以来,拼多多一直在不断调整平台规则和资源分配方式:从最初的“百亿补贴”扶持好商品,增强用户信任、扩大购买意愿,实现商品的薄利多销,再到“百亿减免”扶持优质商家,降低商家经营成本,再到平台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用“千亿补贴”扶持更广泛品类,改善平台生态,这种由平台率先投入,建立起的调整机制,确保了平台能够及时满足用户的新需求,为新商家提供成长空间,保持生态的活力和多样性。

在过去几天,最新推出的“千亿扶持”刚刚落地首批惠商新举措。一方面,在供给侧,启动“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将深入全国农特产区,发挥平台数字化优势,帮扶全国“土特产”触网大循环;另一方面,在需求侧,百亿补贴频道新增“100亿商家回馈计划”,针对报名百补特定营销活动的商家,平台将发放100亿元优惠券,协助商家拉动订单和交易;此外,平台生态上,在“百亿减免”的基础上,平台大幅下调大家电、二手数码等类目的店铺保障金,进一步降低商家运营成本,由此迈进了新阶段。

而不同于拼多多以价格为导向,抖音的规则平权则是以内容导向。无论是短视频种草,还是达人直播,抑或是逐渐个性化、剧情化的品牌直播间,都是一种内容。借助内容,商家们能够敏锐捕捉用户兴趣变化、发现新趋势,从而挖掘更多的真实的潜在的需求。

而微信的平权,则植根于社交属性。基于私域网络沉淀用户资产,并借助小程序、视频号为小商家提供低成本工具,连通公私域,破除流量壁垒。3月31日,微信还将已开通视频号橱窗带货的达人,升级为“微信小店带货者”,进一步转向全域经营。

可以看到的是,平台底层机制永远是电商平台的竞争力所在。在用户需求会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只有平权的生态才能不受束缚,跟随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让源源不断的新需求被满足,新商家获得成长。也只有如此,整个平台才能持续有生命力,从而在变局中脱颖而出。

而这,就是电商新势力的共性所在。

来源:硅星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