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致富经”|汉安烙画的“变现秘籍”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0 09:45 1

摘要: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称“火笔画”,也称“烫画”“烙花”,是用烧热的烙铁在木板、宣纸等材料上烫出烙痕作画。这种作画方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元末明初传入四川省内江市。内江结合历史传承,将其命名为“汉安烙画”,于2018年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铁为笔,以火为墨,方寸之间,绘尽万象。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称“火笔画”,也称“烫画”“烙花”,是用烧热的烙铁在木板、宣纸等材料上烫出烙痕作画。这种作画方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元末明初传入四川省内江市。内江结合历史传承,将其命名为“汉安烙画”,于2018年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安烙画如何走出乡村,远销各地,为内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非遗力量?其背后的“变现秘籍”是什么?

葫芦烙画作品。何佳倩摄

产品优势独特 市场效益可观

34岁的王全是内江市唯一的烙画项目的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发扬烙画,是评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最重要的考量。在这一点上,王全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2019年,王全返乡创业,成立了内江烙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注册汉安烙画商标和产权,旨在将烙画作品品牌化、商业化,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人领略到非遗的魅力。

为实现这一愿景,王全在做足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研发了木板、宣纸、葫芦、文创四大系列产品,形式上不仅有大规格的烙画卷轴,还有小而精的烙画折扇,功能上不仅能用于装饰和收藏,还能做文化交流和分享。

销售推广上,王全成功打通热销市内外的线上线下渠道,不仅全市各大景区景点、商场超市、文具书店都有汉安烙画的展示展销点,不少省级互联网平台也上架了汉安烙画的系列产品。此外,王全还定期到各地参展,仅今年春节期间,就参加大小展会20余场。2024年,汉安烙画系列产品销售额达60万元。

市面上的非遗产品众多,汉安烙画的优势在哪儿?

王全介绍,烙画没有固定的创作载体,也没有特定的内容形式,一切根据顾客的喜好“私人定制”。比如,有顾客看上了某景区的一幅荷花图案的烙画卷轴,但觉得卷轴太大,更喜欢能随身携带的折扇,他们便可根据这一需求来定制。

游客体验烙画。黄俊钦摄

在消费者看来,汉安烙画的产品价格很公道。例如,一把团扇,根据材质级别的不同,定价30元至70元不等,即便是170厘米长、50厘米宽的大规格卷轴,定价也不过1000元。

除了极具性价比的定制,烙画还有不易褪色、变质的特质,具备长久的收藏特性。因此,汉安烙画在市场上广受好评。其中,卷轴系列更是荣获“四川特色伴手礼”称号,团扇荣获第三届“天府文创”大赛铜奖,折扇荣获2022年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变现形式多元 社会效益突显

汉安烙画的变现渠道不止产品的推广销售。

创业之初,王全便承租下内江市市中区凌家镇大湾村的一处闲置多年的四合院,将之改建为用于传承发扬汉安烙画的展览馆,后来又逐渐引入并集中展示46项市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该馆已申请非遗体验基地、市民游学基地、研学基地,面向社会承接非遗体验等项目。王全说:“体验价为每人30元,市民游客不仅能体验烙画,带走烙画作品,还能参观展览,学习非遗知识,感受非遗魅力。”

不仅“请进来”,王全还主动“走出去”,为全市各中小学校,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基层社区的广大师生、干部群众提供烙画培训。未来,他将持续扩建展览馆,在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产的同时,打造集非遗体验与劳动实践更广泛结合的文旅基地。

在王全的“蓝图”里,汉安烙画不仅创造出经济价值,还实现了可观的社会效益。这源于他坚持以展览馆为传承发扬汉安烙画的主阵地,定期为周边村镇里有意愿学习烙画技艺的农村留守妇女提供免费的课堂培训。学成后,王全又为妇女们提供就业机会,定期请她们进社区、进学校开展烙画培训。

王全(右)在讲解烙画技巧。黄俊钦摄

“根据路程远近,工资每天100元至200元不等,既照顾了家中老小,也贴补了家用,一举两得。”王全说,每年都有30多名农村妇女通过烙画,实现就近灵活就业。

“‘变现’只是传承发扬烙画技艺的一种方式,熟练掌握这门技艺,才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内核。”王全深谙其理,每天忙碌之余,他都潜心创作,常常为完成一幅作品,一连几天都吃住在展览馆里。

“我创业是为了将烙画发扬光大,要是我自己的技术都不过硬,那卖出再多产品都没有意义。”言语间,王全轻拿烙笔,随着一次次手起笔落,一朵荷花渐渐呈现出来。(彭茜、黄俊钦、何佳倩)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