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4日,在长清湖校区新传大楼的演播厅里,“探索多元新闻·热爱步履不停”2021级新闻实习经验分享会圆满召开。除大四实习生外,大一到大三全体同学都参加了此次实习分享会。在一年一度的实习经验交流大会上,四位21级的学生代表上台分享自己实习的经历与体悟,并为大
直击实习大会现场
11月14日,在长清湖校区新传大楼的演播厅里,“探索多元新闻·热爱步履不停”2021级新闻实习经验分享会圆满召开。除大四实习生外,大一到大三全体同学都参加了此次实习分享会。在一年一度的实习经验交流大会上,四位21级的学生代表上台分享自己实习的经历与体悟,并为大家整理出新鲜的实习心得。
张熙
光明日报政治经济部
怀着欣喜与忐忑的心情,张熙来到了《光明日报》政治经济部实习。他以实习记者和编辑的身份,参与了部门新闻线索的收集与选题、新闻采写、资源编辑等一系列工作。
在四个月的实习时间里,张熙所写的文章涵盖经济、产业、法律、生态等诸多领域,共发表了署名文章43篇,文章被最高人民法院公众号、微博转发。他三次独立调研出差,足迹遍及五个省份、十三个地级市。在其中,张熙也收获良多。
在分享实习的收获时,张熙将“敢于突破自己,走出舒适圈”作为自己的首要心得。实习前,对张熙来说传统媒体所要求的新闻采访和写作技能是一片“待开垦的荒地”。而他也在一次次的实践历练中“突破舒适圈”。
从第一次群采时的不敢提问到最后一次出差时的积极主动,张熙突破了胆怯不自信的心理。酒店本子上“明天请敢于提问”的话语也是他跳出舒适圈的第一步。
“对于不同的采访对象,我们的采访策略也有所不同。”张熙如是说。在实习的四个月时间里,他的手机里累积了137条采访录音,记录了他和不同人的对话。在总结时,他认为采访要“建立良好的氛围”,将采访的问题融入唠嗑之中。同时,也要减小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信息差。记者是杂家,在接触不了解的领域时,要提前恶补知识,对专业名词进行学习。这也能使我们在后期采访提问过程中能更从容地提出自己的问题。
新闻写作不仅要逻辑通畅,还需要一定的书卷气息。这也就要求记者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张熙强调要“在自我审视和读报中提升”:将自己写的稿子和老师批注的反复比对,做好批注;同时,通过读报积累相应素材,学习好文章的写作思路。
在四个月的实习过程中,张熙同学勇于踏出舒适圈,打破局限。他也在越来越多的正面反馈中与当初那个心慌、退缩的自己告别了。
张新惠
新京报社会新闻部
突发新闻是指对那些不可预见的、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对如何做好突发新闻报道,张新惠有自己独特的体悟。
“找新闻”“找人”“电话采访”“写稿”是张新惠总结的突发新闻的诞生过程。首先,我们可以在各大社交平台、网站上寻找未发酵的突发热点,关注火灾、洪灾、纠纷、重大恶性等具有社会价值的事件。其他媒体的快讯也是很好的新闻来源。其次,我们要通过网络寻找事件的当事人、目击者。这一过程需要细致的观察和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而在电话采访相关人员过程中,我们要讲究策略与话术。最后,时效性对新闻也极为重要,所以需要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信息。
那么做好一篇突发新闻报道需要哪些特质?张新惠指出,首先,要主动。主动联系记者参与选题,主动揽活;其次,思维快、行动快。确定好时间地点后,要快速找到当事人、目击者和相关部门电话,快速形成采访提纲,快速突破,获得信息增量;最后,要灵活大胆,要客观!在向相关人员了解情况时,不一定要说明自己的身份,扮成路人能更顺畅。在涉及对立、敏感的问题不要先入为主,要尊重客观事实。
在四个月的实习过程中,张新惠累计发布60篇文章,参与油罐车等多次涉及民生的报道。在其中,她学会如何和各类人群有效沟通、敢于暗访拍摄、各项能力也显著提升。重要的是,她在看清社会现实之后依旧怀揣热爱。正如她自己所言:“在看到我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时候,我觉得痛苦在满足感面前还是略显逊色。”她在真相中寻找到了“新闻是否死亡”这个问题的答案。
柴嘉
南方都市报港湾财经新闻中心
投诉报道、经济观察、财报分析、深度访谈、外出采访等都是柴嘉在南方都市报的工作内容。从对财经一窍不通到能快速独立发稿,柴嘉在不断摸索中迅速适应,努力提升,并总结了自己的“入门”诀窍。
如何能够“快速适应”?柴嘉认为,首先要尽可能阅读更多资料。在正式开始写作前,至少阅读不少于3万字的背景资料,掌握产业发展现状。但也要注意阅读有明确来源的资料,仔细甄别;其次,“借鉴与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多阅读同类机构新闻媒体的作品,学习借鉴前辈老师的新闻作品,学习其框架建构、逻辑顺序和语言表达,最终形成自己的行文风格;再次,要不计其数的对比修改。对比最终成稿和自身撰写新闻稿件的不同之处,按照段落成单句,拆解分析成稿如何“层层深入”;最后,要适当求助带教老师,不要不懂装懂,逃避沟通。
在这里,也放上一些柴嘉的工作小Tips:
1. 做好前期工作准备。
2. 采访—记要点(标注重点、要点、“金句”)
3. 写作—列大纲(搭建框架、理清逻辑顺序)
4. 引用—专家看法
5. 通过“天眼查”平台充实信息、查缺补漏
6. 严查—数据核对
柴嘉想告诉师弟师妹们二三事:
1.不要过度焦虑,“既来之,则安之,享受之。”
2.摆正自己的记者身份。“迅速进入工作节奏”,在内心暗示自己是一名“真正的记者”。
3.不要害怕,大胆做。
4.积极与带教老师沟通。
5.适度拒绝,保障安全。面对不合理的请求也要勇敢说“不”。
6. 珍惜每一次工作机会。
最后,柴嘉也希望师弟师妹们能“不放弃,不抛弃,不离不弃;不绝望、不奢望,不断重生。”
张云清
大众日报智库工作室
在实习之前,张云清充满了步入社会的期待。在进行筛选和投递简历后,云清来到了大众日报的智库工作室。在这里,她如愿与“世界”相识。
制作科普短视频的解读、进行“海右论道”商务沙龙相关作品的产出、撰写新闻稿件、整理研究报告……“在回顾自己的实际经历时,我真的觉得自己接触到了生命的一角,那些从前一直存在,但是没有被我触及到的知识和能力,从未知变成已知。”张云清也通过实习实打实地回应了自己对新闻专业以及未来职业的好奇。
做一个“尽力”的人。在实习过程中,张云清从一个感兴趣的想法中萌生动力,尽力而为,不追求结果,而是追求过程。在看到别人优秀的稿件和视频时,张云清也会滋生出想要靠近学习的心态,并马上行动起来。实习期间,有许多的困难和打击,但正如她自己所说:“恰恰是让我崩溃的稿件,带给我更多前进的底气。”她总结道:对待机会,想要并不丢人;在与老师和前辈相处时,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多问,多好奇;遇到原则性问题时,不迎合,做自己。
在这段实习经历中,对张云清而言,没有翻天覆地的成长,但她收获了勇气,也写下来生活粗糙但真实的解。“归来就是最好的自己。”继续前行也继续珍惜。
本次实习分享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与会同学们积极互动、深入交流,收获颇丰。
实习分享会是新闻系年度重要活动,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举办。举办实习分享会的宗旨,不仅在于让实习生对自身的实习经历进行总结,更在于通过实习生实习感悟的分享,为低年级同学未来的实习之路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尤其是帮助大一新生初步领略职业精神的内涵。通过这样的实习分享会,不仅加强了新闻系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在校学生与社会职业的深入联系,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了解行业、规划未来的平台。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让师弟师妹们在未来的实习过程中能更快适应,更好理解新闻人应有的职责与使命。
经历过料峭春风的轻抚
走过独自一人探索的夜路
从胆怯的退缩到昂扬的身影
21级新闻的同学们
在为期四个月的旅途中
初心不改,怀揣热爱
愿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
你我都能继续勇往直前
探索未知,步履不停!
来源:齐鲁壹点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