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质效,切实维护生态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隆阳区充分发挥应急广播“空中阵地”作用,积极运用应急广播大喇叭延伸防火宣传工作触角,广泛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知识宣传,提升了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营造出全民参与守护森林草原资源的
为进一步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质效,切实维护生态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隆阳区充分发挥应急广播“空中阵地”作用,积极运用应急广播大喇叭延伸防火宣传工作触角,广泛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知识宣传,提升了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营造出全民参与守护森林草原资源的浓厚氛围。
科学布局管理,实现宣传范围最大化。依托20户以上自然村全覆盖的应急广播体系,结合辖区林区分布情况、人口密度及群众活动频率较高的林区范围,合理增设应急广播点位,扩大宣传覆盖面,新增3套国有林场应急广播设备。截至目前,隆阳区国有林场共有应急广播21套,全区共建成2469套应急广播终端,为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奠定硬件基础。分管领导亲自抓,以精细化运维保障在线率。切实加强与运维方、乡镇(街道)高效、精准对接,不断优化设备维护机制,更新维修方案,全面强化应急广播管理体系。增加应急广播在线率长期低于90%以下乡镇的巡检频次,在确保全区应急广播综合在线率达90%以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乡镇(街道)一级应急广播在线率,力争各乡镇(街道)应急广播在线率均“稳中有进”,让应急广播时刻保持“在线待命”状态。
拓展宣传手段,提升传播效能。严格按照云南省广播电视局规定的应急广播日常播发时段开展宣传。定时播发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音频,利用IP话筒实时喊话普及森林草原防灭火等知识。“烟头莫往林里扔,野炊动火可不行。”“森林防火要小心,烧荒烧地整不得!”“祭祀别把明火点,改用鲜花表思念。”“清明节要来了,我来挨家挨户说上几句……这段时间天干物燥,随便点火星子都会起火呢,一定要记得起上山不带火,带火不上山……”目前,正值森林草原高火险期,且在清明节来临之际,隆阳区芒宽彝族傣族乡、水寨乡、瓦马彝族白族乡、辛街乡、西邑乡、永昌街道等地的大喇叭持续发声,利用方言、普通话、少数民族语言喊话提醒广大群众时刻牢记防火安全。
将应急广播平台与社交媒体平台相结合,把村干部运用应急广播大喇叭喊话宣传森林草原防灭火的场景和内容以视频形式在社交媒体平台再次宣传,扩大了传播触达面,打破了应急广播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听完广播再看视频,视听双重效果提高了宣传感染力,更容易让人记住。群众也可随时随地、多次获取宣传内容。在隆阳发布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平台进行宣传发布《大喇叭讲防火要记着呢!》《清明节文明祭祀,村书记喊话》等视频,深受大众喜爱,提高了森林草原防灭火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丰富宣传内容,增强传播感染力。在内容制作上注重多元化,涵盖森林草原防灭火法律法规、案例警示、火灾报警方式及各类场所火灾预防和发生火灾时的应急避险知识等,让信息触达更多受众群体,满足不同的受众需求。播发《云南省森林防火条例》《隆阳区人民政府2025年度森林草原防火通告》《隆阳区人民政府2025年森林草原高火险期防灭火命令》《隆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2025年清明节期间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通告》,以法律为依据,强化行为引导。隆阳区融媒体中心制作《防火期内森林草原用火规定》《森林火灾的预防措施》《森林草原火灾的自救指南》等音频在全区应急广播播发,公众防火意识显著提高。通过制作有特色的宣传作品,以小剧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增强记忆点。辛街乡以清明节购买香烛纸冥和鞭炮祭祀祖先、好友相约至高黎贡山赏杜鹃花2个场景精心策划《保山森林防火方言广告》应急广播节目。2025年以来,隆阳区应急广播平台共播发森林草原防灭火等消防安全知识485条次,森林草原防灭火意识深入人心。
部门密切协作,加固森林草原防火网。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优化横向部门联动机制,强化与公安、林草、应急、气象、地震5个横向部门沟通协作,确保宣传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清明节、高火险天气等特殊时段,加大播发频次和宣传力度;针对高火险天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应急广播发挥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作用。2月至3月期间,隆阳区气象台多次监测到8级以上大风,隆阳区及时对涉及的乡镇分区域发布预警应急信息,并结合森林火险动态发布安全提示,有效降低火灾风险。
积极协调消防、教体、民政等部门开展宣传教育,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联合制作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内容,录制《隆阳区清明节文明殡葬绿色祭扫倡议书》,提醒群众清明节文明祭扫、安全用火,确保清明节祭扫工作平稳有序;为未成年人提供针对性强的消防安全知识,播发《教育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隆阳区中小学寒假安全告知书》、发生火灾时孩子应该怎么办等内容,通过亲子间“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筑牢防火安全线,共同守护绿色家园。
来源:隆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