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大特产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0 14:58 2

摘要:永川秀芽种植地域范围包括:永川区云雾山、阴山、巴岳山、箕山、黄瓜山五大山脉的茶区。主要分布在永川5个主要产茶乡镇:茶山竹海办事处、大安镇、何埂镇、永荣镇、三教镇,这5个乡镇占总产量的85%。

十:永川秀芽

永川秀芽条索紧直细秀,翠绿鲜润;内质汤清碧绿,香气鲜嫩浓郁,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绿明亮。

永川秀芽种植地域范围包括:永川区云雾山、阴山、巴岳山、箕山、黄瓜山五大山脉的茶区。主要分布在永川5个主要产茶乡镇:茶山竹海办事处、大安镇、何埂镇、永荣镇、三教镇,这5个乡镇占总产量的85%。

永川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回温早,夏季气温高,降雨集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相对湿度80%左右,无霜期达320天,土壤pH值在4.5~6.5(微酸性),非常适合茶树生长。由于永川区茶园所处的海拔一般在300—500m,且气候条件较好,适宜永川区栽培的大、中、小叶种多品种共存,为永川秀芽的拼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九:梁平柚

梁平柚果高肩平顶,高扁圆形,果形美观,色泽橙黄,皮溥光滑,油胞较细,果皮芳香浓郁。单果重800-1500克。

梁平柚,在梁平栽培已愈200年历史。经考证,始于清乾隆末期(1796年),系梁人刁思卓氏自福建省引入,初植于梁山镇东门松柏客栈内,在梁平区的特殊自然条件下,优化而成浓烈蜜香、纯甜嫩脆独具特色的柚树品种,是中国柚类平顶型柚的代表品种。

八:江津花椒

江津花椒,其品种叶片多至九叶,故得名“九叶青”。江津花椒果实饱满、色泽油润、清香扑鼻、麻味纯正,食之可增食欲,是烹饪调味之佳品,更兼有治疗肾虚耳鸣、明目、杀虫、祛脚气之功效。川渝美食,尤以麻辣著称;而江津花椒,则是麻辣美味的独特秘诀。

江津区四面高山环抱,境内丘陵起伏,地貌以丘陵兼具低山为主。这里多雨多雾,空气潮湿,江津人喜欢吃川菜,花椒是必备的调味品,而且花椒还具有除湿、驱风、祛寒的药用功能。

同时,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充沛的雨量及其在季节、月份上的分布等,都为花椒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重庆江津是中国著名的“花椒之乡”,自古以来就有种植花椒的传统,早在14世纪的元朝就开始种植花椒。江津花椒在几百年前就已经享誉四方,在毛里求斯海岸打捞出的一艘300多年前沉没的荷兰商船上还发现了桶装花椒,仍散发出香气,而桶上依稀可见“巴蜀江洲府”的字样。

七:忠州豆腐乳

忠州豆腐乳,呈金黄色或杏黄色,鲜艳有光泽,块型整齐而绵软,厚薄均匀而细腻,入口清香味美,舒适可口,余味绵长;因其营养价值极高,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钙、磷、铁)、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胡萝卜素及多种维生素等而素有“东方奶酪”之称。

忠州豆腐乳以优质大豆为原料,加入白酒、配制盐汤和数十种名贵中药材、香辛料长期浸泡,采用传统而独特的生产工艺精心酿制而成,密封久存不腐,具有健脾宽中、润燥、除湿等功效,对预治高血压、动脉硬化、风湿病均有一定功效。

忠州豆腐乳是宋朝太平兴国年间(976年)临江县(今忠县)一刘姓寡妇所创,距今一千余年。

光绪年间,刘家经营的“刘荣兴号”生产经营规模最大,经营维持到解放前夕。

据民国《忠州志》载“冬令严寒之际,以黄豆所制之豆腐,切成方形小块,置木架上霉之弥月,菌满涤以火酒,浸以黔盐入瓮封固约平年,启而食之,味极鲜美,尤以城外刘荣兴酱园所制者为佳,往来过客无不购之以佐餐者,每年销额较各货为巨。”

民国期间,忠县先后开设了“义顺和”、“永顺长”、“福记民生”、“三兴和”酱园作坊,至解放后的1956年3月,公私合营成立了忠县酱园厂。

六:合川桃片

合川桃片是一种由糯米、核桃、面粉、白糖等制成的片状糕点,其形为薄片,色泽洁白,散如展卷,卷裹不断,点火即燃,入口化渣,软糯滋润,细腻香甜,兼核桃、玫瑰清香,清新爽口。山水秀丽的合川孕育了繁盛的文化,钓鱼城的辉煌历史令人叹服,而桃片的美味则让人垂涎。

合川桃片所用糯米、白砂糖、核桃仁等均选上等优质原料,选料过程严格,制作工艺独特,经选料、捂料、炒米、等近20道工序,每道工序皆精细考究。例如,将炖好的糕坯切成薄片,每片仅几毫米厚,还要使每片桃片厚度基本一致。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合川县城“祥云斋”糖果铺开始生产甜桃片。之后,内江人朱国祯、蒋盛文等在合川城申明亭开设“同德福”典当,又在苏家街创办“同德福京果铺”,生产各种蜜饯、糖果,同时对合川“祥云斋”试制的桃片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初步生产出具有色白、离片、绵软等特点的“合川桃片”。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合川县举人张石亲(张森楷)把合川同德福桃片、易正茂盐梅作为合川特产,带至成都、北平(今北京)等地送师友,其味鲜美,不同凡品,受人称赞,于是,合川桃片就渐渐远近闻名了。

五:南川金佛玉翠茶

南川金佛玉翠茶外在感官特征 外形紧直绿润,汤色嫩绿明亮,栗香持久,滋味浓醇爽口,叶底黄绿明亮。

“南川金佛玉翠茶”产地的分布范围包括有北部生态农业园主产茶区的大观、兴隆、乾丰、木凉、河图、石溪、黎香湖、太平场、白沙、鸣玉、冷水、民主、丰岩、福寿、铁村、石墙、中桥、骑龙、神童、石莲20个乡镇和中部经济带名优绿茶区的东城、南城、西城、水江、南平、三泉(原马嘴除外)、鱼泉、金山、头渡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共计2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海拔600~1200米。东到水江镇辉煌村,南到头渡镇帮岩村,西到神童镇富民村,北到太平场镇中坝村。

四:奉节脐橙

奉节脐橙,艳丽橙红而果大,圆滑细腻的肌肤透露着金色的光泽,脆嫩的肉质入口而化渣。

奉节脐橙果实短椭圆形或圆球形,果皮橙色至深橙色,横径70—90毫米,单果重180—250克;果皮中厚、脆而易剥,肉质细嫩化渣、无核少络,酸甜适度,汁多爽口,余味清香。

奉节脐橙的前身叫奉节柑桔,栽培始于汉代,历史悠久,产区位于三峡库区,具有“无台风、无冻害、无检疫性病虫害”的三大生态优势。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鱼腹(今奉节)朐忍有桔官”,《汉志》记载“柚通省者皆出,唯夔(今奉节)产者香甜可食”。

“奉节脐橙”作为重庆特色水果,它的基地始建于1979年外贸部批准建立出口脐橙基地2万亩,以后经历了1985—1990、1991—1996、1997—2002年三个发展阶段。在县境内40千米长江两岸及其支流草堂河、梅溪河、朱衣河、墨溪河、石笋河两岸一、二级阶地成为奉节脐橙主产区,其产量占总产量80%以上。

三:江津米花糖

江津米花糖:每块厚薄均匀,长短一致;色泽:洁白;酥脆化渣,不松散,不砂不化;口味:香甜可口,具有米花清香,无异味。

江津米花糖原为太和斋米花糖,创造于1910年。其米花原为砂炒,后改为油酥。其产品具有酥脆香甜、形式精巧、物美价廉、携带方便等优点,因而畅销省内外,60年代初曾远销国外。被四川省商业局评定为1979年度优质产品。

江津米花糖名牌:“玫瑰”牌,“荷花”牌;“几江”牌;“芝麻官”牌。

二:重庆火锅底料

重庆火锅底料特点是:麻辣为主,多味并存, 讲究调味,善于变化,注重用汤,崇尚自然,刀工精细,变化灵活,选料广泛,独具一格,饮餐合一,随心所欲。

原料有:豆豉、干辣椒、花椒、老姜、大蒜、醪糟、食盐、冰糖、料酒、味精、鸡精、胡椒。

一:涪陵榨菜

涪陵榨菜以涪陵青菜头为原料,涪陵青菜头呈近圆形、扁圆球形或仿锤形,表皮青绿,肉质白而肥厚,质地嫩脆,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蛋白质、糖、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其鲜嫩香脆、鲜香可口,有多种做法和独特妙用。

涪陵地区介于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之间。地形以低山浅丘为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降水量约1072毫米。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青菜头大面积的种植,涪陵地区青菜头种植面积占全国青菜头种植面积的43.20%,是中国规模最大、最集中的榨菜产区,获得中国“榨菜之乡”的美誉。涪陵地区青菜头在9月播种,10月移栽,在涪陵地区最冷的4℃—5℃和大雾环境下生长,形成了青菜头致密的组织结构,铸就了涪陵榨菜特有的嫩脆品质。

榨菜起源于涪陵。据原涪陵州志《涪州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涪陵县城郊(现涪陵城区洗墨路)商人邱寿安将涪陵青菜头“风干脱水”加盐腌制,经榨压除去卤水(盐水),拌上香料,装入陶坛,密封存放,当年送一坛在湖北宜昌开“荣生昌”酱园店的弟弟邱汉章,邱汉章在一次宴会上将哥哥邱寿安送与的榨菜让客人品尝,客人们倍觉可口,其风味“嫩、脆、鲜、香”,为其他任何咸菜所不及,争相订货。

来源:木子李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