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 年初,在广州繁华的天河区林和街道,50 岁的张阿姨迎来了期待已久的退休生活。以往在职时,忙碌的工作让她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如今闲下来,看着周围朋友们因注重养生,个个容光焕发、活力满满,张阿姨心里别提多羡慕了。她暗下决心,也要投身养生行列,期望能让自己
2024 年初,在广州繁华的天河区林和街道,50 岁的张阿姨迎来了期待已久的退休生活。以往在职时,忙碌的工作让她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如今闲下来,看着周围朋友们因注重养生,个个容光焕发、活力满满,张阿姨心里别提多羡慕了。她暗下决心,也要投身养生行列,期望能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尽情享受这美好的退休时光。
从那以后,张阿姨开启了疯狂的养生知识 “收集之旅”。网络上五花八门的养生文章,电视里专家们的侃侃而谈,还有那些线下举办的养生讲座,都成了她获取信息的宝库。只要一听到哪种食物、哪种方法对健康有益,她就像发现了新大陆,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一番。
然而,现实却给了张阿姨沉重一击。到了 2025 年初,当张阿姨满心期待地去医院做体检,本想着看看这一年养生的成果时,体检报告上的各项指标却如同一盆冷水,将她浇了个透心凉 —— 她的体质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了不少。看着那些不尽人意的数字,张阿姨满心困惑与沮丧,怎么自己这么努力养生,身体却越来越差了呢?
2025 年 1 月中旬,愁眉不展的张阿姨来到了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中医诊所。诊所里,坐诊的是经验丰富的赵医生。张阿姨一见到赵医生,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脸上写满了焦急与无奈:“医生啊,我这一整年为了养生可没少下功夫,能试的办法都试了,咋体质反倒不行了呢?您快帮我瞅瞅,到底是哪儿出了岔子。”
赵医生面带微笑,示意张阿姨先别着急,随后便开始仔细询问她这一年的养生方式、日常的饮食起居,以及身体在这期间出现的各种细微变化。听完张阿姨的讲述,赵医生微微皱眉,缓缓开口:“张阿姨,您这是不小心掉进了养生的误区里了。今天咱们就好好唠唠,把这些误区搞清楚,往后才能真正养出好身体。”
盲目跟风,养生方法不对路
赵医生率先抛出问题:“张阿姨,您是不是平常在网上、电视上看到一些养生信息,觉得不错就立马跟着做呀?” 张阿姨连忙点头,急切地回应:“是啊,医生。现在网上、电视上都说这个好那个好,我就想着多试试总归没坏处,肯定能让身体越来越好。”
赵医生耐心解释道:“养生可不是这么个跟风法。每个人的体质就像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指纹,各不相同。适合别人的养生妙招,放到您这儿,说不定就‘水土不服’了。比如说,有的人天生热性体质,就适合吃些像绿豆、苦瓜这类清热降火的食物,给身体‘降降温’;可要是寒性体质的人吃多了这些,脾胃就遭罪了,反而会浑身不舒服。”
为了让张阿姨有更直观的感受,赵医生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去年 5 月,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街道,有位女士在网上看到每天喝大量绿豆汤能排毒养颜,想着对自己肯定也有好处,便跟着喝起来。结果呢,她本身是寒性体质,喝了没一段时间,肚子就开始疼,还频繁腹泻,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后来她赶紧找中医调理,调整了养生方式,身体才慢慢缓过来。”
张阿姨听后,满脸惊讶,忍不住问道:“原来养生还得先看体质啊,我之前压根儿就不知道。那我咋才能知道自己是啥体质呢?”
赵医生笑着说:“中医把人的体质大致归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这九大类。您可以平时多留意自己的身体特征,像面色是不是红润有光泽、舌苔的颜色和状态、大小便是否正常、饮食习惯偏好、睡眠质量好不好等等,再结合中医的专业诊断方法,就能初步判断自己的体质。当然啦,最准确的还是找我们专业的中医医生给您做个体质辨识。”
过度依赖保健品,忽视饮食之本
“张阿姨,我再问问,您是不是吃了不少保健品啊?” 赵医生接着问。张阿姨回答:“是啊,我听别人说保健品能补充营养,增强体质,就一口气买了好多,什么维生素、蛋白粉、鱼油,每天都得吃一大把,就盼着身体能越来越好。”
赵医生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保健品可不能替代正常饮食,更不能盲目大量服用。虽说不少保健品里确实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可要是摄入过量,身体不但吸收不了,反而还会增添负担。举个例子,过量吃维生素 A,可能就会中毒,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这些症状;蛋白粉吃多了,肾脏代谢起来就吃力了。而且现在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有些产品质量根本没法保证。”
赵医生又讲起一个事例:“去年 8 月,在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有位老人一心想增强免疫力,就大量服用各种保健品。结果呢,免疫力没提上去,反倒因为摄入了过多的某种微量元素,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最后还住进了医院。后来,他听了医生的话,不再过量吃保健品,而是把心思放在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上,身体状况这才慢慢好转起来。”
张阿姨一听,心里有些担忧:“那我现在该咋办呀?我都吃了这么久的保健品了,会不会已经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了?”
赵医生赶忙安慰道:“您先别慌,只要现在及时调整,问题不大。您可以慢慢减少保健品的量,把重点放回合理饮食上。其实啊,食物才是最好的营养来源。您多吃点蔬菜、水果,它们富含各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全谷物能提供能量;瘦肉、鱼类、豆类里优质蛋白质丰富,这些食物搭配着吃,就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运动不科学,伤身而非养生
“张阿姨,您平常运动吗?” 赵医生继续询问。张阿姨立马回答:“我知道运动对身体好,所以每天都会去跳广场舞,有时候一高兴,一跳就是好几个小时。”
赵医生摇了摇头说:“运动确实是养生的关键一环,但得讲究科学性。像您这样过度运动,非但养不了生,还可能把身体给伤了。您想想,每天连续跳好几个小时广场舞,身体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关节能受得了吗?很容易磨损,肌肉也可能拉伤。而且,运动前要是不热身,运动后不拉伸,受伤的风险就更高了。”
赵医生也说起了一位患者的经历:“去年 3 月,在深圳福田区莲花街道,有位阿姨为了减肥,天天进行高强度运动,还从不给自己休息的时间。结果没过多久,她就感觉膝盖疼得厉害,去医院一检查,是半月板损伤。经过好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她才慢慢恢复。后来,她改变了运动方式,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身体状况这才越来越好。”
张阿姨听后,恍然大悟:“我还真不知道运动有这么多讲究。那我到底该咋科学运动呢?”
赵医生耐心解答:“首先,得根据您的年龄、身体状况还有兴趣爱好,选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像您这个年纪,可以试试太极拳、八段锦,慢悠悠的,对身体好;也可以散散步,轻松又自在。其次,运动要适量,每周运动个 3 - 5 次就行,每次 30 - 60 分钟,别太累着自己。运动前花 5 - 10 分钟热热身,活动活动关节,小跑一会儿;运动后再花 10 - 15 分钟拉伸拉伸,让肌肉放松放松,缓解疲劳。”
忽视情绪,健康悄悄溜走
“张阿姨,您这一年情绪方面咋样?生活里有没有碰上烦心事?” 赵医生关心地问道。张阿姨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唉,退休之后,和以前的同事、朋友联系少了,有时候一个人待着,觉得挺孤单的。家里也有些琐碎事,让人心里烦躁。”
赵医生语重心长地说:“张阿姨,您可别小瞧了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中医讲,七情,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要是太过了,都会损伤脏腑。长期被不良情绪笼罩,身体里的气血就没法顺畅运行,脏腑功能也会失调,身体自然就出问题了。比如说,经常生气,肝就容易受伤;过度忧虑,脾胃就会受影响。您这一年体质下降,说不定和情绪脱不了干系。”
赵医生又分享了一个例子:“去年 11 月,在成都锦江区春熙路街道,有位老人因为家里的一些矛盾,心情一直很低落,整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没多久,就开始食欲不振,晚上也睡不好觉,浑身没力气,身体越来越差。后来在家人的陪伴下,又找了心理医生疏导,情绪慢慢好了起来,身体状况也跟着改善了。”
张阿姨有些无奈地说:“我也知道情绪不好对身体不好,可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该咋调节情绪呢?”
赵医生建议道:“您可以多去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和朋友们聚聚,聊聊天,或者参加一些兴趣小组,丰富一下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培养点兴趣爱好,像练练书法、画画、唱唱歌,都能让身心放松下来。还有啊,不管碰到啥事,都往好处想,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这对调节情绪很有帮助。”
作息不规律,养生功亏一篑
“张阿姨,您平时生活作息规律吗?” 赵医生最后问道。张阿姨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退休后,时间一下子多了,有时候晚上看看电视、玩玩手机,不知不觉就睡得晚了,早上也起不来。”
赵医生一脸认真地说:“张阿姨,生活作息不规律可是养生的大忌讳。咱们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有自己的生物钟。规律的生活作息,能让身体的代谢和各项生理功能正常运转。长期熬夜,身体的阳气就会受损,肝脏排毒功能也受影响,还容易内分泌失调,免疫力跟着下降。而且睡眠不足,第二天整个人都没精神,还容易焦虑。”
赵医生同样说起了一个案例:“去年 6 月,在杭州西湖区灵隐街道,有位老人退休后,生活作息变得乱七八糟,经常熬夜打牌、看电视。没过多久,身体就出了各种问题,血压升高、血糖不稳定,记忆力也下降了。后来在家人的监督下,他开始调整作息,每天早睡早起,身体状况才慢慢稳定下来。”
张阿姨听后,懊悔不已:“我以后一定注意,按时睡觉,按时起床。”
赵医生笑着鼓励:“这就对了。每天尽量晚上 11 点前上床睡觉,早上 7 点左右起床。中午要是能再午休个 30 - 60 分钟,身体就能得到充分休息,对养生大有益处。”
听完赵医生这番详细的讲解,张阿姨如醍醐灌顶,终于明白自己这一年养生失败的原因了。她满心感激,当即表示一定会按照赵医生的建议,改正错误的养生方式,走出这些养生误区。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来源:中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