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区小麦拔节期管理技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0 17:04 2

摘要:拔节期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干旱会对小麦的生理、产量和品质产生显著负面影响,拔节期抗旱保墒对小麦优质高产尤为关键。

拔节期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干旱会对小麦的生理、产量和品质产生显著负面影响,拔节期抗旱保墒对小麦优质高产尤为关键。

一、拔节期高温干旱对小麦生长的负面影响

1. 抑制茎秆生长与植株发育

节间伸长受阻:拔节期是茎秆快速伸长的时期,干旱会导致细胞分裂和扩张受限,节间缩短,植株矮小,降低抗倒伏能力。分蘖减少或死亡:干旱可能促使无效分蘖增多,有效分蘖减少,导致成穗数下降。

2. 影响穗分化与穗粒数形成

穗分化受抑制:拔节期与小麦幼穗分化(小穗和小花形成)同步,干旱会减少小穗和小花数量,导致穗粒数显著减少。花粉发育异常:严重干旱可能导致花粉不育或败育,影响授粉结实,增加空秕粒比例。

3. 光合作用与干物质积累下降

气孔关闭:干旱胁迫下,叶片气孔关闭以减少水分流失,但同时也降低CO₂吸收,光合效率下降。叶片早衰:干旱加速下部叶片黄化枯萎,减少光合面积,干物质积累不足,影响后期籽粒灌浆。

4. 水分与营养吸收障碍

根系活力降低:干旱导致土壤水分不足,根系生长受限,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减弱,可能引发氮、钾等营养缺乏。

5. 最终产量与品质下降

减产显著:拔节期干旱通常导致亩穗数、穗粒数减少,减产幅度可达20%-50%,严重时甚至绝收。品质劣化:蛋白质含量可能因氮代谢受阻而降低,籽粒饱满度差,千粒重下降。

旱作区小麦除了要选用深根系、耐旱性强、旱作区性状稳定的小麦品种外,还要适期晚播,避免秋季过早播种导致冬前旺长,增加水分消耗。同时播种前深松土壤,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如果拔节期遇到高温干旱,采取以下技术方案积极应对:

1、水分管理:科学灌溉保墒,及时灌溉是最直接有效的缓解方式,尤其是拔节至孕穗期的水分临界期。

2、营养调控:

(1)合理施肥:控氮增磷钾,看天气在降雨前追肥,配方上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导致植株徒长,增加水分消耗;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旱性,一般田块建议拔节期追施磷酸二氢钾5kg/亩,麦苗较弱的田块加5公斤尿素。

(2)叶面补肥:配合一喷三防喷施磷酸二氢钾200-300倍液,尿素50-100倍液或缓释氮肥300-500倍液:增强光合作用,缓解干旱胁迫。

3、化学调控:

(1)抗旱调节剂:S-诱抗素(ABA/5-20PPM,调节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流失。

(2)渗透调节物质:喷施优质氨基酸500倍、或含甜菜碱的叶面肥:增强细胞渗透调节能力,维持正常代谢。

4、灾后补救措施

若干旱已发生,灌浆前如果有有效降雨或结合灌溉,补施速效氮肥(如尿素5-10kg/亩),促进新叶生长。结合一喷三防喷施叶面肥促进生长,选用磷酸二氢钾+脱落酸抑制剂等抗旱调节剂。

结合合阳县西部及北部旱作区,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红蜘蛛、蚜虫、吸浆虫的防治与抗旱壮苗工作需要,提供以下方案供农民参考:

10%联苯噻虫嗪25-40毫升,40%唑醚.戊唑醇30-45毫升,优多磷钾50-100克,14-羟基芸苔素.S-诱抗素10-15毫升,拔节初期和齐穗期各喷一遍。

来源:西瓜观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