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工程在推进 | 镇安公安:警务跟着民意走 服务围着百姓转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0 18:17 1

摘要:在巍峨秦岭的腹地,小城镇安坐落其中,这里群山连绵,峰峦叠嶂。散落其间的村落,仿佛是大自然随意播撒的种子,星罗棋布却又相距甚远。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了这片土地绝美的自然风光,却也给山区群众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办事难、跑腿远”成为长期困扰山区群众的一大难题。

在巍峨秦岭的腹地,小城镇安坐落其中,这里群山连绵,峰峦叠嶂。散落其间的村落,仿佛是大自然随意播撒的种子,星罗棋布却又相距甚远。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了这片土地绝美的自然风光,却也给山区群众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办事难、跑腿远”成为长期困扰山区群众的一大难题。

自去年10月起,镇安县公安局推出信息化支撑的“背包警务+牛背梁APP”社区警务模式,投入40多万元专项资金,为基层198名民辅警配备了警务背包,里面装有方便信息处理的移动平板电脑、记录工作点滴的工作日记本以及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的急救物品等,让原本固定在城镇窗口的服务,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背”进了偏远的农家院落,把平安与温暖送到群众身边,赢得了山区群众的普遍好评。

窗口搬进农家院。“以前补办身份证要走两个多小时山路才能到派出所,现在民警直接来家里办,太方便了!”近日,家住茅坪回族镇丰景村的八旬老人周某感慨道。

今年3月,“背包”民警在日常走访中,发现周某因行动不便,身份证过期许久却一直未能补办,生活中就医、领取养老金等诸多事务受到影响。民警立即从警务背包里取出相机、背景布等,在老人家中完成了照片采集工作,并通过平板电脑将信息实时传送给户籍大厅民警。一周后,民警再次上门,将崭新的身份证送到老人手中。

如今,这样温暖的场景在镇安山区已屡见不鲜。随着“背包警务”的持续开展,民警的工作日记越来越厚,背包里的物品也越来越齐全——除了平板电脑、应急物品等,还贴心准备了老花镜、印泥等,为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全程“一对一”帮办服务。自“背包警务”开展以来,已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上门办理户籍业务56次,群众满意率达100%,真正实现了让群众“零跑腿”,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治理延伸山野间。“背包警务”的意义远不止于便民服务。

2月初,米粮镇联盟村四组的两户村民因砍树发生纠纷,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导致邻里关系紧张。

“背包”民警在日常走访时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矛盾隐患,第一时间联合法庭干部,开展了连续3天的上门调解工作。他们耐心地从法律角度剖析事件,详细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让双方明白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又从邻里情感角度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将一场可能激化的矛盾化解于无形。

“背包警务”像一个个流动在山间的“平安岗哨”,除了调解纠纷,民警还充分结合秦岭山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多变的气候条件,在背包中增配了急救药品、手电筒等应急物资。这些物资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先后救助受伤群众23人、帮助车辆脱困17次。

在节假日、电商促销季、开学季等电信诈骗高发时段,“背包”民警还积极转变角色,化身基层安全“宣传员”,通过发放精心制作的反诈漫画、宣传彩页等,将安全知识送到群众手中,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一季度,镇安县电信诈骗发案率同比下降4.3%,切实守护了群众的财产安全,让山区的平安基石更加稳固。

脚步丈量鱼水情

在镇安县,“背包警务”已超越了一项工作机制的范畴,逐渐演变成一条连接警民的温情纽带,见证着警民之间的双向奔赴。

月河镇菩萨殿村李大爷的一句“这些警察娃娃比自家儿女还贴心”道出了山区群众的心声。平日里,“背包”民警在履行警务工作的同时,还主动关心群众生活,帮村民代购日常用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而村民们也心怀感恩,积极担任治安信息员,为民警提供各类线索,协助维护乡村治安。

“背包里背的是老百姓的信任。”月河镇八盘村党支部书记田厚宽感叹道。这份信任,是警民鱼水情深的生动写照。

镇安县公安局不断深化“背包警务+”模式,积极联合民政、医疗等部门,全面梳理排查,建立困难群众帮扶台账,精准帮扶困难群众;依托“背包”民警日常走访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建立风险预警清单,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包小情深,民心所向;跋山涉水,行则必达。截至目前,镇安县通过“背包警务”已成功办理群众个人业务1800多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78起。镇安县公安局用一个个小小的背包,实现了山区群众“办事不出村”的美好期盼。那一抹抹流动在山间的藏蓝身影,穿梭于秦岭的沟壑纵横,他们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如磐初心。这份初心,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坚定,在群众的认可中熠熠生辉,成为山区群众心中最温暖的依靠,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绘就了一幅警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新“枫”景。(本报见习记者 孙远飞)

来源:商洛公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