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原创 | 变“草”为宝!盐山七旬老人用玉米皮、茅草编织百余件工艺品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0 18:01 1

摘要:一把玉米皮、几根茅草,这些看似普通的田间废料,经过河北盐山一位74岁老人的巧手编织,很快便“变身”精致的花瓶、果篮、收纳盘,成了承载乡土记忆的艺术品。

制作/赵家琪

纵览新闻记者 白中豪 实习生 梁琪

一把玉米皮、几根茅草,这些看似普通的田间废料,经过河北盐山一位74岁老人的巧手编织,很快便“变身”精致的花瓶、果篮、收纳盘,成了承载乡土记忆的艺术品。

4月10日,纵览新闻记者联系到这位“巧手生花”的老人杨金霞。她告诉记者,自己在14岁的时候跟随生产队的师傅学会了编织手艺,当时主要是靠编织纸篓来挣工分。后来,伴随着杨金霞结婚、生子,这门手艺渐渐搁置。

杨金霞在编制花篮 供图/沧州晚报

为什么又重新开始编织?“现在我的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喜欢这些小物件,觉得摆着好看,我就继续编。”杨金霞解释道。掰掉的玉米皮、地里割的茅草成为杨金霞编织的“宝贝”材料。挑出干净的玉米皮与茅草,用颜料浸泡、清洗,再用一次性筷子和烤串铁签自制的钩针,她将玉米皮与茅草穿起、勾连,有时会加上女儿买的丝带,编织出精美的花瓶、篮子等造型。

“她就喜欢做这件事,缺材料了我就帮她找。”杨金霞的老伴王国祥非常支持她。尽管杨金霞不识字、不会用智能手机,但她的作品也搭上了“数字快车”。儿女们有空时会通过短视频、直播来帮助杨金霞出售作品。2023年11月,沧州市妇女联合会授予杨金霞家庭“沧州市百优美丽庭院”称号。

杨金霞的作品 供图/沧州晚报

如今,杨金霞编织的作品已有200多件,由于亲戚邻居们喜欢,她送出去100多件。“钱多钱少都是小事,我也不图用这个挣钱,主要是个人爱好。编织这些东西时我的心情会变好,心情好了身体也会好,比打麻将有意义,这就是最大的收获。”杨金霞开心地说。

来源:纵览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