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0日,中国商飞供应商大会召开,229家供应商齐聚一堂。据统计,截至2024年中国商飞已向三大航交付十六架C919大飞机。
量产,加速!
3月20日,中国商飞供应商大会召开,229家供应商齐聚一堂。据统计,截至2024年中国商飞已向三大航交付十六架C919大飞机。
不过,这还只是起步阶段。预计2025-2028年C919大飞机的交付量将突破三百五十架,2029-2043年内交付量有望突破一千九百架,届时其价值量可达1.3万亿元。
此种情形下,产业链上中直股份、光威复材、中复神鹰、紫光国微等公司,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戴维斯双击。另外,在航天防务行业需求回升的背景下,军工电子产品也将随之放量。
紫光国微在航空航天、军工两大领域均有产品布局,而且已有一款经过认证的芯片,应用在C919大飞机上。
紫光国微是“紫光系”的核心公司,主要负责集成电路设计业务。
除此之外,“紫光系”下还有紫光展锐、长江存储、紫光国芯以及紫光股份,分别在基带芯片、3D NAND、利基型存储和服务器领域,各自占据一席之地。
实力不俗的紫光国微,可以说是芯片设计领域的隐形冠军。
紫光国微主要有两大业务,特种集成电路和智能安全芯片,这两部分业务分别由子公司国微电子和同芯微电子负责,在2024上半年贡献了约95%的营收。收入规模较小的晶体元器件,则由子公司国芯晶源来负责。
进一步看,紫光国微产品在其所属的细分领域,基本都做到了国内领先。
第一,特种集成电路毛利率超70%。
特种集成电路,是指在极端温度、腐蚀、机械冲击的特殊使用环境下,仍然具有较高安全性与稳定性的产品,多用于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一般来说,特种集成电路的参数要求>汽车级芯片>工业级芯片,其附加值很高,盈利能力也同样强悍。
2020-2024上半年,紫光国微特种集成电路产品的毛利率一直超过70%,比海光信息、澜起科技、寒武纪芯片业务的毛利率还高,令公司一举成名。
而且在军工、航天领域,多对接G端客户,常常是一次性结算大量货款。因此紫光国微的应收款很高,2024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高达55.1亿元,远超当期营收(28.73亿)。
但从账龄结构看问题不大,近九成的应收账款,账龄在一年以内,仍在可控范围内。
第二,FPGA产品,国产替代主力军。
逻辑芯片可分为4大类:通用处理器芯片(CPU、GPU、DSP)、存储芯片、ASIC和FPGA。
ASIC跟FPGA都是定制化芯片,但ASIC制造完毕之后,功能已经定型,无法做任何修改。
FPGA更像是“万能芯片”,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功能配置,上至复杂CPU下至简单集成电路,都可以通过FPGA来实现。
要知道,在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迭代快的领域,功耗低、灵活度高的FPGA,优势更为突出,另外超九成的大型特种电子设备中,也会用到FPGA芯片。
紫光国微子公司国微电子,布局了特种FPGA,联营企业紫光同创,则布局了通用FPGA。
目前,国内FPGA市场被Xilinx(赛灵思)和Inter高度垄断,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022年紫光同创FPGA产品市占率排在国内第一,有望成为FPGA的国产替代主力军,解决高端产品供给受限的问题。
智能安全芯片是可信任平台集成电路模块,普遍用于移动通信、金融支付、身份识别等领域,像身份证、银行卡、电信卡等产品中,都包含智能安全芯片。
2021年公司该产品国内市占率为12.77%,排在第一,超过复旦微电、中电华大、聚臣股份等公司,且部分产品已经达到国际顶尖水准。
物联网领域,子公司紫光同芯的高性能安全芯片产品,已经对接多个IoT平台。与中国联通携手发布的5G eSIM产品,也在车载终端、工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开启运用。
随着5G、物联网的发展,2022年紫光国微智能安全芯片营收仅为20.8亿,仅经过一年时间,2023年就攀升至28.42亿元。
不过,由于近两年军工行业需求下降,公司特种集成电路收入有所下滑,2022-2023年从47.25亿减少至44.88亿。2024年依旧延续了下降趋势,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业绩快报显示,预计紫光国微2024年实现营收55.11亿,同比减少27.26%;预计实现净利润11.91亿,同比减少52.99%。
但好在,在人工智能与汽车领域,紫光国微找到了新的增长极。
一方面,端侧AI渗透,带动FPGA用量增长。
FPGA芯片可用于AR/VR设备、智能手机和无人机等产品上,FPGA可编程的特点,也令其具备独特的灵活性,更适合用于需求多样化的端侧AI设备中。
对人工智能技术来说,深度学习与对海量数据的处理,是其最核心的能力。
FPGA具有更快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更低的能耗,有望受益于端侧AI渗透,实现快速增长。预计2025-2030年全球FPGA市场规模将从125亿美元增至220亿美元。
另一方面,车载安全芯片打开新成长极。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预计2020-2030年间,汽车电子成本占比将从35%提升至50%,车载芯片用量也随之提升。
目前,公司车载安全芯片已经批量出货,得到国内外多家客户认可。公司新一代MCU产品,可满足汽车在动力、底盘、车身和智驾等领域的安全特征需求,已成功导入业内知名Tier 1厂商。
最后,总结一下。
不过,目前紫光国微FPGA芯片、车载安全芯片已开始放量。随着日后端侧AI、商业航天、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公司业绩有望重回此前的增长势头。
来源:小象说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