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结论。这应该是“乌龙事件”,属于工作人员没核对资料,请大家也不要对演员有任何上升看法。有意思的是,连作者都说了这是为了表达时间作用的氧化黑不是人黑,参考的原画也不是黑皮肤,这个黑肤色纯粹是现代作者自己加上去的,但估计连画手本人都大跌眼镜,这个二创作品居然真
近日,河南某活动出现脸上涂黑的供养人,网友扒出这拿的是现代绘画二创壁画作品做得所谓“复原”,网友吐槽:这真的是抄都没抄对,显得的确有些“没文化”。
先说结论。这应该是“乌龙事件”,属于工作人员没核对资料,请大家也不要对演员有任何上升看法。有意思的是,连作者都说了这是为了表达时间作用的氧化黑不是人黑,参考的原画也不是黑皮肤,这个黑肤色纯粹是现代作者自己加上去的,但估计连画手本人都大跌眼镜,这个二创作品居然真的被人拿去当“考古”并把脸涂成了黑色。
也有网友表示:这也许是为了说明黑人也穿汉服,表达中外邦交往来等等。但也要考虑整体环境,比如整组妆造要表现的是供养人角色,供养人不仅仅是有钱人,而是有对建设莫高窟有特殊意义和贡献的人。
供养人对莫高窟的意义相当于是“创造”和“终生守护”。是有信仰,并出资绘制或建造雕像、开凿石窟的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也为了给自己留记功德和名垂后世,所以会在绘画或雕像附近画上或雕刻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形象,这些肖像也被后人称为供养人像。基本上是本地几个世家代表,基本以家主和长辈为带领的配偶及子女情况,所以不管是怎样,供养人也绝对不会是黑色肤色。这组二创参考的原画的确也不是黑肤色。
而经典供养人形象便是这满头钗钿以及宽袖&大袖礼服,这种簪钗对称且密集的戴法在晚唐时期虽然存在但集中形象还是多在壁画形象里,展现了当时贵族女子的流行风尚,因为在佛教类壁画作品中经常出现,所以也成为了供养人的视觉符号之一。
当时黑色肤色多展现为“昆仑奴”形象,也断然不会穿着华丽衣着,最多也是作为侍从在群像作品里出现。唐白居易《昆仑儿》写:“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 有些学者认为,昆仑奴其实是来自东南亚岛屿、非洲东海岸、南亚等地,他们可能是先被带到一个叫“昆仑国”的地方或者一个市集,然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然后再被卖到中国,因为昆仑奴力大如牛,能做体力活,所以也被一些有钱人收为奴仆。类似说法的依据如唐朝地理书《通典》,里面就有提到过“昆仑国”这个地方。
以敦煌莫高窟、麦积山壁画为代表的壁画形象里,也的确有出现过深色面孔形象的现代临摹作品,这种作品大多是原画因为脸部镶嵌的宝石花钿被国外侵入盗窃而被刮坏、以及颜料氧化脱落露出底色所致。所以壁画作品里,能看到很多代表作品里都是“无脸人”。这种“黑面”其实也是我们壁画保护文化里一段非常不堪的历史,也提醒我们更要守护自己的传统文化瑰宝。
毕竟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作品是世界认可的中国文化遗产,唐代文化更是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其中一个巅峰。现在网络信息通讯和媒介发达,任何情况都有可能会被放大,甚至传播到海外,成为海外对国内文化的一个窗口,整体来说,组织方做文化推广立意都是好的,但既要做“复原”宣传“复原”形象就得有史有据,而不是“将历史当戏说”,形成误解和误导,总归,要做文化、还是要对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支持的点赞评论收藏~
来源:樱桃侃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