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官网获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25年4月2日启动“地球卫士奖”(Champions of the Earth award)年度提名征集工作。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近日,“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官网获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25年4月2日启动“地球卫士奖”(Champions of the Earth award)年度提名征集工作。
银喉长尾山雀(学名:Aegithalos glaucogularis)为长尾山雀科长尾山雀属的鸟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华北、华中及华东地区,向西分布至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四川中部和云南西北部等地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上海 。©余炼 摄影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图文无关)
“地球卫士奖”创立于2004年,是联合国表彰环境保护行动的最高奖项,每年颁发一次,该奖项旨在表彰来自政府、民间团体和私营部门中对环境产生变革性影响的杰出领袖。
今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重点征集那些开发并实施创新且可持续解决方案与政策、推动气候行动并为人类健康福祉带来积极效益的个人、组织和政府提名。本届奖项关注领域包括:甲烷、建筑建造业、含能效提升在内的可持续制冷技术、清洁空气以及森林保护。
摄影:熊昱彤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图文无关)
2025年将成为气候行动决定性年份,各国政府将在贝伦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UNFCCC COP30)前提交第三轮五年期国家自主贡献方案(NDCs)。2025年也适逢《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
最新预测显示,若不加强行动,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较工业化前水平上升2.6-3.1°C。虽较2010年预测的5°C升幅显著改善,但仍远高于《巴黎协定》1.5°C的控温目标。
可持续制冷技术既能保护民众免受高温侵害,又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维持疫苗稳定性及经济生产力。甲烷治理行动在创造就业机会和带来数千亿美元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改善空气质量、减少能源浪费并增强粮食安全。空气质量提升可避免过早死亡、改善公共健康、降低医疗支出、促进经济发展并缓解气候变化。修复森林生态系统能优化水资源管理、减少自然灾害,而投资气候适应性建筑既可减排又能保护民众免受极端天气影响。气候解决方案还能促进经济增长——实现2050年净零转型可使全球GDP较现行政策情景提升7%。
“地球卫士奖”旨在表彰加速变革、激励行动的先锋者。今年适逢该奖项设立二十周年,自2005年创立以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授予122个获奖者此项荣誉,包括28位国家元首、74位个人及20家组织。
本届提名面向政策领导力、激励与行动、创业远见、科学与创新四大类别开放,2025年4月2日至30日期间接受全球公众提名,获奖名单将于2025年底公布。
原文链接:
图源:©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图文无关)
(注: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资讯源 | UNEP编译 | YJ
审核 | Sara
总编 | Linda Wong
排版 | 绿叶
欢迎评论
QUESTIONS & CRITICAL THINKING
【参考资料】
【往期相关报道·海湿专家谈】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2024年度报告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携国际扶轮社共同保护和恢复淡水水体
第六届亚洲及太平洋环境问题部长级峰会将于2025年8月26日在斐济举办
联合国最新报告:自2020年以来,建筑行业的排放量首次停止上升
UNEP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环境就是经济 | 常驻代表委员会第169次会议致辞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微信公众平台创立于2022年12月8日,作为“绿会融媒”(CBCGDF Media)旗下的公益与科普传播平台之一,致力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聚焦海洋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前沿资讯、支持学术研讨,并推动中国专家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科技治理,服务于科研人员、环保从业者、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及广大公众。平台长期跟进各大环境公约、政府间机构、国际组织的最新动态以及全球重大环境议题(如《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BBNJ、深海采矿等);内容涵盖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动态、全球海洋与湿地科学最新研究、国际环境政策解读、科考成果及保护实践,旨在提升公众生态意识并促进跨国合作。平台坚持发布具有创新性、时效性的原创内容,通过服务读者,提供资讯、搭建平台,助力中国专家深度参与全球科技与环境治理。
来源:中国绿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