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摄影圈中,拍摄题材的流行总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地变化。从早期的自然风光,到后来的人像、街拍,再到近些年来盛行的拍花热潮,拍摄者们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拍摄题材。然而,却发现,“拍鸟”这一题材正悄然崛起,甚至已逐渐取代“拍花”,成为摄影圈新的流行风向。特别是最近
在摄影圈中,拍摄题材的流行总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地变化。从早期的自然风光,到后来的人像、街拍,再到近些年来盛行的拍花热潮,拍摄者们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拍摄题材。然而,却发现,“拍鸟”这一题材正悄然崛起,甚至已逐渐取代“拍花”,成为摄影圈新的流行风向。特别是最近男星李现也出现在“打鸟”的队伍里,更把这一话题推向了高潮。
要追溯拍鸟热潮的起点,2020年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疫情封锁让大家长期居家,渴望自然、亲近户外的心理需求愈发强烈。于是公园、郊区就成了大家常去的地方。这当中相比静止的花朵,灵动的飞鸟更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一只飞翔中的小鸟、一对栖息的鹊鸲、一只捕鱼的苍鹭,它们都比花朵更具变化以及不可预测性。再加上拍摄者通过网络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到拍鸟的行列。
在单反时代,拍鸟是“器材党的天堂”,动辄需要大炮镜头和顶级相机才能拍出清晰、灵动的鸟类照片。但近年来,无反相机技术的进步、高倍率长焦镜头的普及以及对焦性能的提升。大大降低了拍鸟的技术门槛。像佳能的R7、索尼的6700 和尼康的Z8 都配备了高速连拍和动物识别对焦功能,搭配如100-500mm、150-500mm 等轻便长焦镜头,使得初学者也能轻松拍到飞鸟瞬间。这种技术的普及,也是让拍鸟从小众专业逐渐转为大众爱好的重要原因。
花卉拍摄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很盛行,无论是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荷花,还是秋冬季的菊梅,都吸引了大家的竞相拍摄。然而,随着拍摄人数增加和素材重复,拍摄出来的照片开始趋于雷同,常见的角度、构图与滤镜处理让观看者对花卉拍摄也失去了新鲜感。相比之下,鸟类拍摄因其题材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更能激发大家的拍摄意愿。像鸟类在飞行、觅食、互动等状态下的瞬间变化,都是拍摄者热衷于拍摄的主题。像这种动态与不可预测性的特点也正是花卉拍摄所难以比拟的。
拍鸟热的兴起也预示着摄影圈正向更高层次的生态摄影发展。生态摄影不仅仅是记录自然,更是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多的拍摄者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想法表达,而是想通过镜头呼吁人们关注鸟类及其生态环境的变化。例如,一些拍摄者专注拍摄候鸟迁徙路线、湿地栖息地变化、甚至城市化进程中鸟类生存的困境,他们的照片常常会向公众表达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这种价值观的转变,使拍鸟不仅是爱好的延伸,更成为向大家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工具。通过真实生动的画面,让人们更直观地认识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引发更多参与自然保护的行动。
综上所述,拍鸟为何会取代拍花,成为摄影圈的新风向?从疫情后人们的自然需求,到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从网络传播的推动,再到生态意识的觉醒,这一切的共同作用,推动了拍鸟从边缘走向主流。可以说,拍鸟不仅是一种摄影现象,更是一种时代生活方式的缩影。未来,拍鸟或许还会向更广阔的生态摄影演进,成为连接人类与自然的重要纽带。
来源:一萱摄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