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2025届高考生的十条建议,助力高考,建议收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0 22:41 2

摘要:距离2025年高考仅有57天的时间了,高三考生们正处于努力冲刺的阶段当中,立志将来考上一所理想大学。

距离2025年高考仅有57天的时间了,高三考生们正处于努力冲刺的阶段当中,立志将来考上一所理想大学。

随着高考的临近,高考倒计时的数字一天天在减少,难免会让很多考生感到心慌与不安。

但请别担心,作为过来人,下面小编为各位考生总结了十条干货满满的建议,前人踩过的坑,我们来替你填平。

这十条高考建议,将从日常目标、规划、教材、作息、心态等十个方面来论述,能真正帮助你们优化复习计划、提高效率,稳到高考最后一刻。

(内容讲述的比较详细,全文预计3548字,望考生与家长耐心看完。)

高考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意志与效率的考验。

让目标与理想共鸣,选择你的理想院校、理想分数,或者向往的专业、城市等,附上一句激励自己的话,并把它们写在纸上,贴在书桌前或者放在笔袋里。

当你疲惫时,看着纸上的目标,是否又恢复了些拼搏的动力?

再坚持一下,目标就在你的眼前。

将大目标拆分成各个更易达成的小目标。

制定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成的(Attainable)、相关的(Relevant)、有时限的(Time-bound)复习目标,这就是SMART目标导向学习法

比如:高考英语要求的3500词汇,光看3500个词汇肯定很吓人。

但我们将这些分为三个阶段——基础背诵、强化记忆、补缺冲刺

每天背诵30个,再配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分布式练习,对之前的单词进行复习,几个月积累下来3500词的“大山”就在我们脚下了。

“积跬步以至千里”,通过这些小目标的积累,一步步不断提升自己,最终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科学分配学科时间在复习中占很重一部分,好的规划往往能实现复习效率最大化。

优势学科在每日练习保持题感的基础上适当钻研难题;薄弱科目则要狠抓基础,毕竟“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多练习基础题和套路题,尽可能多地拿分。

根据高考每科考试的时间,来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在相应时段形成学科思维习惯,同时在做模拟卷时,在每个题型上安排好时间,遇到难题时启动“五分钟及时止损机制”,在五分钟内没有头绪或者推进困难就及时放弃,避免“死磕”导致后续答题时间不够而出现未答完卷子的情况。

教材是复习的基础,教材上的定义一定要精读,抠字眼,明白定义背后的逻辑和证明思路,仔细记忆,并将容易混淆的概念放一起精细对比,如“借代”和“借喻”之间的区别,避免在考试中出错。

认真梳理教材的知识框架,把握核心逻辑,如政治通常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进行知识点的剖析,哲学部分则通常按照“世界观+方法论”的逻辑进行。

教材章节课后练习题,思考拓展题也很值得重视,普通的概念通过“变式”后看似与该概念无关,但核心论证方向是相同的,如果考生没有意识到这点,那么就很容易丢分。

课后题做错的部分要及时回看相应的知识点,及时查漏补缺,加深记忆,强化理解。

题海战术虽然对部分科目有微效,但缺乏针对性和变通性,大量盲目地做题容易导致在与考纲无关的、考频低的或者是过难的偏题、怪题上浪费精力,降低效率,也容易造成思维定式。

以上来看,比题海战术更有效的是揣摩真题。(并不是否定题海战术,具体还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

高考真题能够充分地、准确地反映高考命题思路和考察重点,像每年真题上都会出现的知识点无疑是重点,更值得反复记忆;

同时,真题的答案也为我们提供了答题思路、套路,通过分析答案来学习如何组织语言以条理清晰地答题。

在复习中光自己埋头复习是不行的,我们要善用外援,遇到难题可以多问问老师,不要不好意思也不要怕挨批评,获得的知识是真真切切属于你的。

在周末或假期回家时,也可以借助网上的一些名师精讲、复习资料等,来对薄弱部分进行更深一步的复习理解。

许多考生因熬夜导致白天效率低下,想要补上白天的缺失又只能熬夜,久而久之就陷入了恶性循环,造成精神萎靡,复习效率低下,所以作息规律至关重要。

大脑在深度睡眠时,会对白天所学进行“整理存档”,尤其是海马体(负责记忆)在23:00-2:00最活跃。

睡眠不足时,前额叶皮层(负责逻辑判断)功能下降,容易出现“看着题却读不懂”的状态;

缺觉也容易加剧焦虑,导致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失衡。

白天高强度的复习难免会感觉疲惫,这时候午间小憩就像“快充”一样,帮助我们快速恢复精力。

根据NASA研究表明:26分钟午睡能使飞行员专注力提升34%。高考生午休后,下午刷题错误率可降低20%以上。

同时,白天小睡时,大脑会重复播放早晨学过的内容(如英语单词),巩固短期记忆转为长期记忆。

其中,小睡以25分钟为最佳,避免进入深睡后的“睡眠惰性”(醒后昏沉)。下午易困的同学也可在午睡前喝半杯咖啡,20分钟后咖啡因生效时刚好醒来,既提振了精气神又很好地避免了下午一直困的情况。

这里要同时指出,周末补觉不可取,补觉导致的生物钟紊乱会产生“社交时差”,周一更难调整。每天规律性睡眠远比突击补觉重要。

焦虑、自我怀疑、压力崩溃……这些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它们控制。良好的心态不是没有情绪,而是懂得如何与情绪共处

以下是一些考生常见情绪问题和破解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害怕考不好,对不起父母和老师”。高考是自己的人生战场,是为自己考而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考试成绩并不是全部。

面对这种情绪,我们可以每天睡前写几个今天做成的小事,告诉自己“我真棒!”,强化自我价值感。

“一考试就手抖、大脑空白”。这是正常的应激反应,说明你在意这次考试,而不是“完蛋了”。要把紧张当成你的朋友,而不是敌人,适当的紧张可以提高专注力。

实在特别紧张的话,可以用考前5分钟“深呼吸法”:鼻子吸气4秒→屏息2秒→缓慢用嘴呼气6秒,重复3次。

“别人复习得比我好,我是不是没希望了?”

不是!高考是对自身的检验,是分数硬实力,你不是一定要比别人强。你看到的“别人很强”,可能只是他们的“表演”,真实水平未必如此。

你需要超过的是昨天自己,每天解决一个小漏洞,这就已经很棒了。

“5-4-3-2-1”快速冷静法

说出你看到的5样东西(如书、笔、树叶、窗户、桌子……),触摸4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如衣服、纸张、笔袋、橡皮……),听出3种声音(如风扇声、鸟叫、纸张摩擦声……),闻2种气味(如橡皮、薄荷油……),尝1种味道(如喝水、嚼口香糖……)。

这个方法能快速让你的大脑从“恐慌模式”回到“现实模式”。

设定“焦虑时间”

如果总忍不住胡思乱想,就每天固定10分钟专门焦虑,其他时间对自己说:“现在不是焦虑时间,先专注学习。”

最后的冲刺阶段,往往是最多人放弃的时候,有人因为疲惫而放纵自己休息;

有人因为焦虑而怀疑自己止步不前;

还有人因为盲目自信而松懈……

但你要记住!没到高考完的最后一刻,一切都还有可能。没有战士会在战争途中拋盔弃甲。

高考中,常有“黑马”逆袭,不是因为他们突然变强,而是因为别人失误了。

你现在的坚持,就是在减少自己考场上犯错的可能。

要警惕这些“松懈信号”:“反正就剩几天了,随便吧。”、“最近模考成绩还行,应该稳了,放松一下。”、“别人都在玩了,我也该休息下了”……

即使考前3天,也要按原有计划复习,适当减少量是可行的,但不能完全放松,丧失题感。

细节决定成败,以下有几个考前tips,希望能帮助你以最好的状态面对高考!

考前一周:调整生物钟按高考时间作息(7点起,23点睡),让大脑在考试时段最清醒;减少新题的占比:主攻错题本和真题,避免被偏题打击信心。

考前最后一晚:将需要带的物品列清单,准备透明文件袋、身份证、准考证、2B涂卡笔、多备几只0.5mm黑笔(最好不要用新笔,可以带上陪自己复习的“老将”)、无标签矿泉水,并将要带的东西整理好放在显眼的位置,避免早上因找不到东西而慌乱。

晚上也不要熬夜去复习,闭眼躺平就是休息,切忌刷手机!如果失眠可听听白噪音。

进考场前:默念三遍“我准备充分,正常发挥就是超常发挥!”不要对答案!考完一科扔一科,纠结上一科等于给下一科扣分。

答题时:注意时间分配,语文英语要给作文留充足的时间,遇到3分钟无思路的题先标记,全部做完再回头。

卷面字迹一定要工整避免涂改后的“大黑疙瘩”,尤其是作文和主观题。

笔者很喜欢的一段话:“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送给各位。

高考不过是人生的一次选项,而你早已具备面对它的勇气。

稳住,2025届的胜利者,等到苦尽甘来的那一天,山河星月都做贺礼。祝所有考生得偿所愿,金榜题名!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能给25届的考生与家长带来帮助。

来源:教育公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