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枚手心大小的徽章,在外人看来可能就是一个没什么用处的铁片,但在二次元眼中却是珍贵的“吧唧”(通常指动漫或游戏角色的徽章),甚至可以在二手市场炒到7万以上的高价。
一枚手心大小的徽章,在外人看来可能就是一个没什么用处的铁片,但在二次元眼中却是珍贵的“吧唧”(通常指动漫或游戏角色的徽章),甚至可以在二手市场炒到7万以上的高价。
《排球少年》里西谷夕角色的吧唧,在二手平台上被炒到了7.2万元一枚,传说中这款吧唧全球限量5枚。另一枚同款动漫里及川彻角色的“队旗麻将”被炒到8.4万元人民币,交易平台显示浏览量有1.1万人次。
这些二次元衍生品,俗称“谷子”,来源于英文“Goods”的谐音,指的是从漫画、动画、游戏、偶像、特摄等版权作品中衍生出的各种周边产品。“吧唧”是谷子代表之一,这个名称来自于徽章的英文单词:“Badge”的中文谐音。
“吃谷”“晒谷”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商场开起了一家家“谷子店”,客流爆满;多只“谷子经济”概念股走强……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随着二次元行业的逐渐成熟,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已达1689亿元,较2023年增长40.63%,预计到2029年将突破3000亿元。
看似普通的“塑料”商品,到底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塑料黄金”,硬控年轻人,并撬动资本市场的呢?
01. 年轻人为何爱上“吃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食粮。“谷子经济”的爆发,离不开喜爱二次元的年轻人的消费热情。
最初作为“周边产品”流行起来的“谷子”,承载着消费者对于原IP作品的喜爱,也蕴含着爱好者对二次元文化的特定认同与情感寄托。
虽然不乏价格昂贵的限量“谷子”,但总体来看,普通“谷子”相较于传统手办类产品,体积小、重量轻、材质不算昂贵,单价相对较低,消费门槛也更低。一枚15元的徽章、一块几十元的亚克力立牌,买买买并不吃力。
随着二次元文化的不断发展,喜爱吃谷的群体也不断壮大。而谷子本身也是一种社交谈资,就像同一个爱豆打的粉丝往往能攀谈甚欢一样,吃谷也可以发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好友,获得分享的喜悦。
谷子使IP展示场景的生活化的过程,促进了爱好者的“身份认同”,从而让“吃谷人”在生活空间和心理层面获得一种归属感。
简而言之,年轻人“吃谷”,买的是商品,也是情绪价值,这也正是年轻人“吃谷”上瘾的重要原因。
02. “国谷”为何成新宠?
“谷子”IP按来源分,主要分为“日谷”和“国谷”,分别指日本、中国生产的二次元周边产品。依托成熟的IP衍生产业,“日谷”长期占据市场优势,但近年来,随着中国本土IP的崛起,“国谷”的人气水涨船高。
去年,国产3A游戏代表作《黑神话:悟空》火爆出圈。今年1月,《黑神话:悟空》在电商平台开设IP衍生品旗舰店,有媒体统计发现,上线仅三天,该店铺内30余款周边产品的累计销售额已近300万元。
今年开年,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不断打破天花板,成为现象级文化产品。《哪吒2》IP授权费升至900万元,已与20余个品牌进行跨界合作,覆盖食品、美妆、汽车、潮玩、数码、咖啡等多个品类。
另外,我国有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看到了周边商品的巨大商机,瞄准“谷子经济”这一新兴产业,加入IP衍生品的生产、研发“圈子”。
依托我国发达的轻工业,国产“谷子”在设计、品类、材质上不断升级,涌现出更多元、优质的商品。
以《哪吒2》为例,“谷子”种类多达数十种,围绕同一IP形象,不同衍生品开发企业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卡牌融入了国风元素与创新工艺,光栅卡以裸眼3D技术增加了可玩性;亚克力色纸在制作中采用特殊的细闪工艺,在闪光灯的照射下,会呈现闪闪发光的炫彩效果;盲盒不仅还原了电影中的经典名场面,还做了不少二创设计……
03. “谷子”怎能野蛮生长?
“谷子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今年3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年度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吃谷人’消费陷阱难维权”问题位列榜单第八名。
一方面,价格虚高现象严重。限量版徽章被高价炒作,卡牌溢价数十倍,商家利用“饥饿营销”诱导非理性消费。
另一方面,未成年人面临较高风险,部分青少年为集齐周边借贷,私域交易乱象丛生,导致维权困难。诸如“初中生为获二次元动漫卡牌被骗14万元”“孩子半年花近十万元抽小马宝莉卡”等一系列未成年超额消费的新闻已屡见不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市场亟需价值回归。
同时,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低质盗版产品泛滥,这不仅侵蚀了IP价值,也损害了消费者信任。更深层次的是,消费主义与文化认同的边界变得模糊,“谷子”从情感载体变为攀比工具,使年轻人的消费行为可能被资本裹挟。
谷子经济的理性化进程,本质是亚文化从圈地自萌到主流共生的进化。唯有将文化符号、产业规范与价值引导三者融合,才能让“塑料黄金”沉淀为文化自信的硬通货—— “所有小众消费狂欢,终将反哺主流市场的文明基因。”
来源:阿拉微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