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很多日常问题:衣食住行、沟通交流、信息获取、娱乐放松,等等。
现在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很多日常问题:衣食住行、沟通交流、信息获取、娱乐放松,等等。
电子科技的普及带来了便利,同时也造成了隐患和挑战。进入社交媒体时代,我们仿佛生活在一个虚拟的数字化世界。
我们的感知、记忆、情感、思维、行为都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比如,刷小视频这么一件小事,算法也会按用户偏好进行自动推送,让人沉浸其中、欲罢不能。
算法时代,我们都是”数字病人”。
-
-
这是一本聚焦于数字化时代心理挑战的反思之书,从爱、工作和意义三个视角,探索了数字化浪潮引发的21种焦虑、神经症、人格障碍,包括网络依赖、错失恐惧、自律焦虑、教育竞争、数字化孤独、自我形象焦虑、对未来的焦虑等现象。
-
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心理治疗实践经验,书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用建议,深刻剖析了现代数字生活对人类心理的深远影响,帮我们进一步认识自我、掌控自我。
作者是德国知名的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和精神分析师,在慕尼黑拥有自己的诊所。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对世界观察入微。
-
书中有不少主题颇具时代意义,话题沉重却不沉闷,很有意思,让人触动。比如,我们可能会懊恼,是否又没跟上新热点?
在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是过往不可想象的,热点一个接一个,让人应接不暇,有时没多久新闻就变旧闻了。
得不到的总是在躁动,别人家的似乎更美好。对“超级生活”的向往,“必须做”和“必须有”的理念,强化了害怕错过的情绪,助长了“体验经济”。错失恐惧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比如手机不离手,总在刷热点、刷朋友圈、刷小视频,总在各种打卡。
这是对现状不满足、对信息收集无节制的焦虑。更多的可能性反而增加了选择的困难。这是一种自找的麻烦。追求更好生活本是一件美事,但过度苛求,就会精疲力竭。
-
那怎么办?
作者幽默地指出,扔掉智能手机也是一种解决办法。而我自己,为避免短时信息的影响,几年前就戒掉了刷朋友圈的习惯。
有意识地接受生活的有限性,降低期望,更加务实,珍惜当下,知足常乐。
保持清醒,只关注和体会对自己重要而非他人看重的事物,我们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
来源:小萱科技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