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艾滋病(AIDS)作为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在医学研究与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对于某些特殊群体,即“脆弱人群”,其感染后可能面临更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风险,因此需要制定更加细致和个性化的诊疗策略。
2024版艾滋病诊疗指南:脆弱人群管理要点
艾滋病(AIDS)作为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在医学研究与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对于某些特殊群体,即“脆弱人群”,其感染后可能面临更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风险,因此需要制定更加细致和个性化的诊疗策略。
一、什么是脆弱人群?
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老年患者因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更易受到艾滋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儿童患者: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抗病毒治疗(ART)的依从性和耐受性较差,特别需要关怀。
孕妇:孕妇感染艾滋病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
晚确诊患者:错过早期诊断的患者通常伴有较高的病毒载量和严重的免疫抑制状态。
多种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CVD)等,与艾滋病共同存在时会加重病情复杂性。
免疫高度抑制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50/μL的患者,因免疫系统近乎瘫痪,极易发生机会性感染。
ART后免疫功能重建不全患者:接收有效ART后,部分病毒控制良好的患者,免疫功能无法恢复(治疗4年以上)。
二、脆弱人群的管理原则
脆弱人群在艾滋病诊疗中面临更复杂的健康挑战,需要在治疗中采取更加科学、细致的管理策略。以下是2024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提出的脆弱人群管理的核心原则:
1.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ART)
脆弱人群在确诊后,应尽快启动抗病毒治疗,通常在确诊当天或确诊后7日内完成。早期启动ART能够迅速降低病毒载量,改善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风险,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多学科协作管理
由于脆弱人群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或特殊健康状况,需要多学科团队共同协作制定治疗方案。这包括感染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精神科、营养科和康复科等,确保各类健康问题得到全面管理。
3.个性化治疗方案
脆弱人群的个体差异较大,治疗方案需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免疫状态及耐药情况。例如,老年患者需简化药物组合,儿童患者需调整剂量,孕妇需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
4.重点预防机会性感染
脆弱人群尤其是免疫高度抑制的患者更容易受到机会性感染威胁,如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和真菌感染。管理原则包括:
定期筛查:早期发现和预防机会性感染。
及时治疗:对已发生的感染进行规范治疗。
提高免疫力:通过营养支持和治疗优化促进免疫功能恢复。
5.慢性病的综合管理
许多脆弱人群合并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肾病等。在管理中需平衡抗病毒治疗与慢性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确保病情稳定。对老年患者,应特别注意骨密度、神经认知功能及多重药物使用问题。
6.强化健康监测
对脆弱人群的健康状况需进行密切监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判断免疫功能恢复情况。
肝肾功能:评估药物毒性对器官的潜在影响。
神经认知功能:特别是老年患者需定期进行心理评估,预防和管理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AND)。
7.简化治疗,提高依从性
脆弱人群因复杂的病情和生活压力,治疗依从性可能较差。通过简化治疗方案,如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制剂等,可减少服药频次,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8.心理支持与社会资源保障
艾滋病诊断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大,脆弱人群更可能存在焦虑、抑郁或社会孤立问题。因此,应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家庭支持和社会救助政策,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态度。
9.强化健康教育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和方法;
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
10.定期随访与动态调整
通过定期随访,及时发现患者治疗中的问题,如药物副作用、不良反应或疾病进展,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治疗方案。这对于长期管理脆弱人群尤为重要。
结语
脆弱人群在艾滋病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们的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体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艾滋病防控的整体成效。未来,我们期待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携手实现艾滋病防治的目标,为脆弱人群带来希望与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J/OL].中国预防医学杂志,1-30[2024-11-20]
[2]沈银忠.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4,9(04):68-94.DOI:10.19871/j.cnki.xfcrbzz.2024.04.014.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