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好理解,我们知道做谋划无非就两种结果,对A好就不能对B好,对B好就不能对A好。你说我想对AB都好,那根本不可能的,因为AB是对立的两个面。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顺天道、顺天命的规律。
鬼谷子说:“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
很好理解,我们知道做谋划无非就两种结果,对A好就不能对B好,对B好就不能对A好。你说我想对AB都好,那根本不可能的,因为AB是对立的两个面。
那到底是选择对哪一方不好呢?这就是很多人选择困难的原因,因为怕背上了不忠不孝不义的罪名。比如:作为儿子和老公的男人,面对婆媳矛盾时最为头疼,一方面是媳妇儿要陪你走一辈子,一方面是生养自己的父母,不忍心去伤害任何一方,不愿意做出选择。结果呢,两方都伤害了,还没有解决问题。
如果做不出选择,结果就是双方都被钳制,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鬼谷子也给了答案:“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于之为主。”
意思就是说,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为人做事呢,也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固定不变的准则,所以说对于圣人来说,有些话呢,有时可以听,有时可以不听,有些事呢,有时可以做,有时可以不用做,关键在于合与谋,顺应天道。
有下面两种情况呀,你自己去评判一下:
一、我去帮你工作,给你出谋划策,是因为这个事符合我的心意。
二、因为你是我的主人,所以我为你出谋划策。
这两种情况都是给人出谋划策,但是出发点不一样,所以区别也大不相同。如果你能理解这两种情况,那你做抉择的时候就很简单了,这跟鬼谷子所说的忤合术不谋而合,就是首先要符合自己的原则,接下来才有后续。
所以自古以来的圣人,不会被别人的看法或一些庸俗的思想所禁锢,只选择符合自己目标的方向。
就像姜子牙一样,在纣王和周文王之间来回徘徊多次,并不是始终效忠某一方。做任何选择,只要符合自己的目标就行,因为圣人是跟着天道走,不会被迂腐的思想所束缚。
但是鬼谷子先生说了这么多,我相信你看完之后呢,依然被固有思想束缚着,就像思维里的一堵墙,牢牢的将你拒之门外。
那么怎么才能跨过思维的羁绊,踏平荆棘,走向重生呢?
鬼谷子还说了影响做选择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
意思就是说,如果说不能像圣人那样理解深奥的境界,那你就不可能治理天下;如果说不能劳心苦思,认真思考,就不能弄清楚事情的根本原因;你不会全神贯注的考察事物的本质,就不可能看清天道,当然就不能声名远播;你的才识和素养不够,就不可能领兵打仗。如果你只有愚忠呆实的思想,没有真知灼见,那怎么能看到一个人判断他的心思呢?
其实说这么一大堆,就是一点,会做选择的前提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知识、才能、眼界要达到足够的水平。
来源:兰彦岭讲鬼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