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去听了一场由某平台组织的线下培训,主讲人是所谓的“外贸大神”。结果听了半场就果断离场了。
文|Tess
01
昨天收到Club一个会员(也是个老外贸)的一条信息。
他去听了一场由某平台组织的线下培训,主讲人是所谓的“外贸大神”。结果听了半场就果断离场了。
他之所以离场,主要是觉得这个大神可能没怎么做过外贸,夸大事实,对一些事的判断过于绝对和片面,案例经不起推敲,对新人有误导等。
这种讲座我没有现场听过,但看过一些人发的视频,也解构过内容,只不过过去是一带而过,今天跟大家详细聊聊这些带有误导性的外贸培训内容的相似之处。
一、夸大事实,制造热血幻觉。
“我朋友5封邮件搞定德国客户!”“客户要价格?你千万不能直接报,要让他求着你要!”“我之前一个案子,客户一口气下了100多个柜子。”“LinkedIn这个方法我亲测有效,客户都主动加我微信和whatsup。”“听了我的课后一个月,订单翻一倍。”一天回复200封邮件,在工厂走9公里,每天出300个柜子!"听起来是不是很燃?特别是外贸新人,一下子就热血沸腾了。
二、案例编造,细节模糊。
这类人会经常说:
“我有个朋友……”
“我社群里有个会员……”
“上个月有个粉丝跟我反馈……”
听起来像是人脉广,其实是没有亲身经历。因为只要一追问细节—产品什么行业?客户哪国?最终付款方式?多久收尾款?他就开始模糊处理,最常用的借口就是“商业秘密不方便透露”。
三、 个案包装成通例,制造错觉
比如:“我一个客户,一封邮件搞定了整个东南亚市场。”
“只要你把信写好,不需要打电话,客户就自动下单。”
这些话对刚入行的人很有吸引力,因为谁不想轻松赚钱呢?
真正做外贸的都知道,这世界上没有轻松的信任建立过程。
大多数的订单,是在漫长的博弈中被谈下来的,不是靠魔法邮件。
四、 判断极端、逻辑跳跃、非黑即白。
这类讲师常说:
“客户不回复你,是因为你话术不够好。”
“你没拿下客户,是你选错了赛道。”
“坚持就能成交,放弃是你不够狠。”
他们最擅长制造焦虑,让你以为成功失败都是你自己决定的。
但他们故意忽略了外贸的灰度世界,物流延迟、客户换人、全球经济下滑,这些不是你“坚持”就能改变的。
五. 用术语唬人,用包装掩盖空洞
他们会说:“你要做的是价值锚定、品牌心智占位和生命周期运营。”
听起来很高级,但你仔细问:
“品牌心智如何在首次报价中体现?”
“生命周期在一个一锤子买卖的客户身上怎么构建?”
他们就开始含糊其词,因为这些概念是抄来的,并不是他们自己干出来的。
六、 轻视坑,夸大捷径,制造幻觉
他们绝口不提:
被客户骗走样品、不给回馈;找到黑心货代,货物被“坐地起价”;寄过去三次样品后客户仍然“下次一定”;一个好项目因为出口认证卡关整整延误两个月。说这些会“影响招生”,说服你相信快速成功,才是他们的目标。
02
问题来了,一些大的B2B平台为什么爱请这种人讲课?
那是因为大多数B2B平台的客户经理并不懂外贸,他们懂的是流量和内容运营,自然地,选嘉宾也会优先看舞台表现力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实战能力。
这位老外贸遇到的人是培训圈很普遍的人,典型特征拿那种做过外贸,业绩不咋地,或者靠风口或者平台、运气做过一些优质客户,但他们普遍口才不错,是舞台感好的舞台型人。
为啥Tess外贸Club的嘉宾不同?
答案很简单,我不靠培训变现,Club的存在是以内容立足的。
我过去19年一直在一线,从0做现在,所以通过交谈,非常容易知道谁有真货、谁是假人设。
很多“大神”在我这里连初审都过不了,三言两语就把他们问得圆不下去。
最后我想告诉各位外贸业务员,做外贸别迷信“方法论”,要重视可以反复推敲和复盘的经历。
有些“大神”,站在舞台上演讲,台下坐满了焦虑的外贸人。
他们一边讲着“如何让客户爱上你”,一边盘算着“今晚直播间能不能多卖几套课程”。
他们知道你焦虑,知道你想成长,知道你想跳出困境。他们不是经验分享者,而是精准狩猎你情绪的生意人。
他们把个体的奇迹包装成通用的成功学,然后高价售卖。等你发现那些方法根本行不通的时候,他们已经赚完走人,下一场“巡讲”又开始了。
所以,你以为自己是在听课,实际上只是被收割的对象。
一个外贸人真正的修炼是跟客户硬刚报价;是被拒绝后反复重来;是收尾款前睡不踏实;是被骗子骗了一次后永远长记性,是很多血与泪和真金白银堆砌出来的经验教训。
和大家共勉!
来源:Tess外贸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