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清华教授齐聚清澜山聊AI,未来会玩的孩子「赢麻了」?

摘要:在这个阳光明媚,微风徐徐的初冬时节,清澜山第二届创新教育论坛暨中国深度学习年会顺利召开。来自纽约科学院、清华大学、哈佛中心(上海)、HTH美高科高等世界各地的教育界重磅嘉宾齐聚清澜山水木剧场,共话“深度学习:AI时代的趋势与应用”。

在这个阳光明媚,微风徐徐的初冬时节,清澜山第二届创新教育论坛暨中国深度学习年会顺利召开。来自纽约科学院、清华大学、哈佛中心(上海)、HTH美高科高等世界各地的教育界重磅嘉宾齐聚清澜山水木剧场,共话“深度学习:AI时代的趋势与应用”。

此次教育盛宴吸引了全国数十所学校对深度学习感兴趣的校长、管理层和优秀老师们及世界各地的教育专家、学者,近600名教育人士齐聚清澜山,共同探索与思考:

人工智能如何为创造力教育赋能?

青少年的创造力应如何培养?

AI时代应如何进行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如何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基础教育如何构建未来能力?

清澜山副校长林静姿和HTH美高科高GSE深度学习中心主任热情开场,联合主持了本次论坛。来自大洋两端的两位优秀教育人士表达了对与会者的热烈欢迎与感谢。

清澜山校长李文平女士

清澜山学校正在努力打造激发创新精神的教育共同体,创造一切可能培养创新的土壤,为孩子们的未来做好铺垫。

清澜山校长李文平女士开场致辞,并为大家介绍了创校八年来,清澜山学校在创新教育上做的尝试与成效。

李文平校长介绍道,一直以来清澜山就非常重视创新教育,并体现在课程设计、学科教学、教育生态顶层架构的方方面面。清澜山倡导“以学为本的多维课程”和“以人文本的全人教育观”以及“发展导向的多元评价观”,从跨学科的实践活动到螺旋式的培养方案,无不体现出清澜山学校对创新教育的重视。

在清澜山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在课程中融入项目式学习,小学-初中-高中,循序渐进,最终形成依托清翔计划等平台开展的个性化项目式学习、基于社团活动的项目式学习、基于评价的项目式学习、基于课程的项目式学习的多种项目式学习方式

为了更好地鼓励和支持老师们拥抱AI,在教育教学上有更多创新,在李文平校长的牵头下,清澜山学校成立了专门的人工智能委员会,还与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清华大学、深圳零一学院、深圳湾实验室等进行深度合作。李文平校长表示,清澜山学校正在努力造激发创新精神的教育共同体,创造一切可能培养创新的土壤,为孩子们的未来做好铺垫。

随后纽约科学院院长杜宁凯先生与大家探讨了AI对教育的变革性影响。AI时代的到来已势不可挡,他呼吁教育者在为学生准备应对AI主导的未来时,同时要促进对人类价值观、伦理道德以及科学与人文相互关联的深刻理解。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

全球创新学院副院长饶培伦教授

用多元教学与新兴科技更加赋能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未来,学校应继续加强学生在灵活思维转变、跨学科整合、口语与文字结合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鼓励、支持、培育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全球创新学院副院长饶培伦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人工智能在创造力教育的应用”的演讲。饶教授表示,在教育中,鼓励创新和冒险是非常重要的。

饶教授借用贝葛多(James C. Kaufman)和考夫曼(Ronald A. Beghetto)的创造力的“4C”模型(4C Model of Creativity)呼吁大家在宣扬称赞具有历史性或全球性影响的大创造力(Big-C Creativity)的同时应该多多鼓励学生们培养大胆提出新颖想法和见解的迷你创造力(Mini-C Creativity)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小创造力(Little-C Creativity)。饶教授鼓励学生们多多积极思考问题,与其寻找对方的弱点与不足,不如思考“怎么改进会更好”。

在介绍完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age(以下简称CAP)的相关内容和分析了中国学生在该测试中的表现后,饶培伦教授表示用多元教学与新兴科技更加赋能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未来,学校应继续加强学生在灵活思维转变、跨学科整合、口语与文字结合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鼓励、支持、培育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随后HTH教育研究生院教师培训中心主任为大家介绍了深度学习的几种类型: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于探究的学习(inquiry based learning),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实习(internships)以及其它与真实世界相关的学习方式。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大使衔代表杨进先生

STEM教育的核心特征是利用科学、数学、技术、工程知识来解决日常或社会问题,使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习更有意义和更加情境化。其中情境化是核心。学习的目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把知识用于实践。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大使衔代表杨进先生为大家带来了“学习的本质与青少年创造力培养”,杨先生诙谐幽默的演讲方式把今天的演讲带入了小高潮。

杨先生表示:真正有竞争力的能力就是能学习的能力。这个能力不在于对我们在学校学习过的问题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能够对学校学习过的领域以外的情况给予正确的反应。

杨先生从脑科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创造力的三大要素:严重的压力、负面反馈和睡眠剥夺。这三者会大量影响神经元突触的形成,从而影响创造力。

杨进先生还表示STEM教育的核心特征是利用科学、数学、技术、工程知识来解决日常或社会问题,使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习更有意义和更加情境化。其中情境化是核心。学习的目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把知识用于实践,因而“死读书”要不得。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白峰杉教授

数学学科其实充满艺术性,教学时应更注重玩的属性,如果把数学教成了技术,数学就失去了其原本的魅力。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白峰杉教授为大家带来对数学不一样的理解。白教授表示,数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但他却表示超越了“有用”之后的“无用”才是最重要的。作为数学系教授的白教授在会上直言数学学科其实充满艺术性,教学时应更注重玩的属性,如果把数学教成了技术,数学就失去了其原本的魅力。

谈及对好奇心和创造力的保护,白教授高度评价了清澜山学校的教育理念。认为其在课程设置上和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极大地保护了青少年的创造力。

在白教授看来,人工智能时代,A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教学,但无法取代教师在人性成长方面的作用。在众多学科中,数学是高纬度的,可以到达道法术器的道,而要到达道的境界就需要深度学习的能力。

随后在上海市协和教育集团校长卢慧文女士的主持下,哈佛中心(上海)执行董事王颐先生,北京海嘉国际双语学校校长欧阳华女士,碧桂园学校总校长程晋升先生,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校长万飞先生、广州市优联国际学校中方校长常燕女士开展了圆桌论坛:

“从AI素养到终身学习:基础教育如何构建未来能力”

哈佛中心(上海)执行董事

王颐先生

比起光鲜的学历背景,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有创意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雇主想要看到的。

北京海嘉国际双语学校校长

欧阳华女士

虽然AI在很多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但AI无法成为老师,代替母亲。因为回归教育本质,人性是不能取代的。

碧桂园学校总校长

程晋升先生

未来已来,地球村将缩小为地球“点”。因而在未来社会全球公民素养、全球胜任力和真善美的道德底线非常重要。

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校长

万飞先生

未来代表了不确定。只有创新才能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因而培养学生的视野,重视综合思考能力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很重要。

广州市优联国际学校中方校长

常燕女士

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培养一个人终生学习的能力。小学教育需要眼里有光,拥有自驱力,高中阶段能够持续蓄力,知道自己的目标。

上海市协和教育集团校长

卢慧文校长表示,正如今天各位嘉宾所说的,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技术性的工作和重复性的脑力工作很容易被AI取代,但人类情感和哲学层面的“道”,AI却无法企及。在此背景下,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深度学习的能力对孩子的培养非常重要。谈及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深度学习的能力的培养,王颐先生则表示,这离不开学校、家长的鼓励。学校需要有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有时间“玩”起来。在未来社会,知识将显得微不足道,因为我们无法跟Chatgpt较劲,因而面临快速变化的世界,大家需要找到自己的方向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

会议的最后,中国深度学习中心负责人,哥伦布州立大学终身教授方厚彬先生和清澜山学校副校长林静姿女士再一次为大家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教育创新是一场需要持续投入与坚持的旅程,清澜山学校始终站在探索与实践的前沿,为孩子的未来发展铺就宽广而坚实的道路。正如与会嘉宾所言,AI的崛起让技术与知识的获取变得触手可及,但对人性的理解、创造力的激发、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始终是教育的核心命题。

未来,清澜山学校、HTH及DLC将继续深度合作,在深度学习与创新教育领域不懈探索,为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创造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 参观学校,欢迎预约校园开放日

📖 联系学校

来源:留学全知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