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苹果手机,就有人预算,如果苹果公司将关税成本全部转嫁给消费者,iPhone 16 Pro Max顶配在美零售价将从现在的1599美元可能会上涨到3261美元(约合24025元人民币)。
最近,“美国加关税”这事闹得沸沸扬扬,朋友圈、群聊、财经新闻全在刷。
你可能觉得这是国家大事,离咱老百姓太远?
可其实,它对我们这些普通人,影响一点也不小。
很多人以为美国向中国加税,是咱吃亏,其实也不是。
你别看特朗普挥舞着“关税大棒”,喊得震天响,最后买单的,往往是美国的老百姓。
比如苹果手机,就有人预算,如果苹果公司将关税成本全部转嫁给消费者,iPhone 16 Pro Max顶配在美零售价将从现在的1599美元可能会上涨到3261美元(约合24025元人民币)。
就像过去国内进口车贵得离谱,是因为关税加得重。
现在轮到美国走这条老路。一旦加税,东西涨价最先砸在谁头上?还是自家的消费者。
这些年,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普通工人日子不好过,收入停滞、物价飞涨,美元在国内也不那么“好使”了。
于是特朗普就打出“重振制造业”的招牌,希望靠高关税把工厂搬回美国,把工人带回岗位。
听上去是个好事,但过程未必光鲜。就像要把树从别处移回来,中间要断根、运输、重新扎根,这阵痛,没人能逃得过。
从宏观讲,美国这一波关税是对六十多个国家下手,其中中国首当其冲。
很多做跨境电商、外贸的朋友,已经感到风向变了。
尤其是800美元以下小额商品取消免税政策,这一下子,把深圳、义乌、上海、杭州那一大批做小单快货的外贸人、运营团队、工厂工人,推到了悬崖边。
说白了,原本靠“薄利多销”的模式突然不成立了,利润没了,货卖不出去,公司撑不下去,工人也可能就地解散。
而那些做服装、玩具、小商品、日用电子的厂家,更是遭了大殃。
听说不少地方已经开始“裁员潮”,从流水线工人到跟单、客服、物流,都在这波冲击波里首当其冲。
面对这一波外部震荡,有人焦虑,有人观望,但真正有准备的人,其实早就悄悄在转向。
比如,有人把出口业务转向“一带一路”国家,有人在布局墨西哥、越南、非洲的新市场。
再比如,一些人抓住“出口转内销”的机会,干脆把外贸产品搬到直播间,开始内卷国内市场。
当然,卷也不是万能的,国内市场再大也是有限的,价格战打到最后,很多人是在“用命换销量”。
但这总比坐以待毙强。
还有不少技术岗,比如芯片、光伏、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从“做美国市场”开始转向“自研内供”。
虽然短期内也有阵痛,但至少方向明确。
有些变化是悄无声息的,比如:
电商公司跑路增加,白领转行进厂;企业砍掉海外部,采购、物流、客服全压缩;房市继续下探,连三四线城市的投资客都撤了;海外游缩水,朋友圈晒图的人少了,消费力明显弱了;电话诈骗又卷土重来,电诈从东南亚“回流”,信息泄露加剧。还有更深层的影响:越来越多年轻人考公、考编、考研,想找个“稳字当头”的去处。
但岗位有限、竞争激烈,一将功成,万千落马。
说到底,这波加税对中国职场人的影响,并不是“天塌了”,但也不能当成“耳边风”。
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你月薪1万块,关税的影响,大概相当于你少拿了五六百块提成。影响不算致命,但会隐隐作痛。
怎么办?继续提升自己,扩大选择面。
能进大厂,就别在小作坊耗着;能做全球市场,就别守着某一个平台死磕。
别指望谁来救你,时代不会为任何人停下脚步。唯一能依靠的,是你能不能在变局中稳住身形、找到方向。
愿你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贸易战中,依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哪怕风再大,也能站稳脚跟。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