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句劝:高血压不想脑出血,最好别碰3种食物,再馋也要忍住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1 10:47 2

摘要: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它往往在患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悄然破坏血管健康。,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7亿,每年因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死亡病例超过100万。

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它往往在患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悄然破坏血管健康。,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7亿,每年因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死亡病例超过100万。

许多患者在血压达到危险水平后仍不自知,继续摄入不当食物,最终酿成脑出血悲剧。有些食物看似普通,却是高血压患者的"定时炸弹"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征。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经多次测量确认,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按照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约占90%)和继发性高血压(约占10%)。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复杂,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而继发性高血压则由特定疾病引起,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高血压若不及时控制,会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其中脑出血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小动脉破裂导致的出血,约占所有脑卒中的10-15%,但其病死率高达30-50%。

存活者中约40%会留下永久性残疾。持续的高血压会使脑动脉壁增厚,弹性下降,当血压急剧升高时,血管可能突然破裂,导致脑出血。

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需警惕。若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视力障碍等症状,可能提示脑出血发生,应立即就医。

脑出血的发生通常与高血压控制不佳、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突然用力等因素相关。特别是在冬季清晨,血压波动较大,是脑出血的高发时段。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是"长期、规范、个体化"。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管理的核心,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

根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研究数据显示,规范用药可使高血压脑出血风险降低80%以上

然而,药物治疗必须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高血压的日常管理中,除了规范用药,饮食控制至关重要。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以下三类食物的摄入

第一,高钠食物。过量钠摄入会增加体内水分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使血压升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表明,中国居民每日食盐摄入量平均为10.5克,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5克限值。

高血压患者应特别警惕隐藏钠的食物,如加工肉制品、罐头食品、腌制食品、调味料、方便面、烘焙食品等。研究显示,将日均盐摄入量从10克降至5克,可使收缩压平均下降5-7mmHg。

第二,高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食物

这类食物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升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高饱和脂肪饮食可使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45%。

常见的高饱和脂肪食物包括肥肉、全脂奶制品、黄油、椰子油、棕榈油等;反式脂肪则主要存在于油炸食品、烘焙食品、人造黄油等加工食品中。

第三,含糖饮料和精制碳水化合物

大量摄入添加糖会导致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最终使血压升高。《柳叶刀》杂志发表的全球性研究指出,每天饮用含糖饮料超过355毫升,高血压风险增加13%。

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白米饭、糕点等食物血糖指数高,会使血糖迅速升高,进而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水钠潴留,使血压升高。

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健康饮食是基础,DASH饮食(即控制高血压的饮食方式)被证实可有效降低血压

这种饮食强调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奶制品的摄入,限制钠、饱和脂肪和添加糖的摄入。

中国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坚持DASH饮食3个月,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8-14mmHg。

适量运动是控制血压的有效手段。美国心脏协会和中国高血压联盟均推荐高血压患者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研究证实,规律运动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9mmHg。运动时应避免突然用力,如举重、爬山等,以防血压急剧波动。

戒烟限酒对控制血压同样重要。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而酒精则会干扰药物代谢,降低降压药效果。

研究表明,戒烟后血压可下降2-3mmHg;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25克酒精(约相当于啤酒750毫升或白酒50毫升),女性不超过15克,可避免酒精引起的血压升高。

心理调适也是控制血压的关键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使血压升高。建议高血压患者学习放松训练、冥想等减压方法,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剧烈波动。

北京协和医院心理科研究发现,规律的放松训练可使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平均降低3-5mmHg。高血压管理的新进展值得关注。

近年来,肠道菌群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取得突破,发现某些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血压。

2023年《自然》杂志发表的研究表明,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可促进有益菌群生长,产生短链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压。

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使血压监测更加便捷,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使高血压管理更加精准个体化。

若发现家人出现疑似脑出血症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保持冷静,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不要摇晃患者,不要给患者饮水或进食;记录发病时间和症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早期干预对脑出血预后至关重要,争取在发病3小时内(黄金时间)获得专业救治。

对于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应坚持以下原则:1.定期监测血压,最好每天固定时间测量,记录数据;2.按医嘱规律服药,不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

3.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减少钠盐摄入,增加蔬果摄入;4.控制体重,保持适度运动;5.保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通过合理用药、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监测,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预防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享受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年修订版).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9, 47(1): 1-29.

2.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 (2022). 中国脑卒中学会.

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 中国营养学会.

4. 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2023.

5.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外科袁医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