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俞敏洪的第258天,董宇辉自曝背后有高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1 01:38 1

摘要:日前,董宇辉与新浪财经CEO邓庆旭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再次将聚光灯投向了这位从教师转型为直播顶流的年轻人。

董宇辉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日前,董宇辉与新浪财经CEO邓庆旭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再次将聚光灯投向了这位从教师转型为直播顶流的年轻人。

董宇辉透露,与辉同行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成绩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背后的高人,他们提出的建议往往能直击问题本质......

01

董宇辉自曝:

走红是意外,背后有高人

“这是一个正常经营的公司,这个公司最草台班子的就是我自己。”

董宇辉在与邓庆旭对谈时,谦虚地表达了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也同时强调了团队的专业性。

回首这家初创公司,“与辉同行”成立仅一年,却拿下了羡煞旁人的傲人数据——2024年,“与辉同行”在抖音累计带货超102亿,累计订单量超1.6亿。

作为公司的灵魂人物,董宇辉在2024年累计涨粉293万,“与辉同行”累计涨粉2012万。

这番斐然数据的背后,不禁让人疑问:董宇辉的背后是否有一位高段位的职业经理人?

董宇辉称,“确实是有高人”。

“我有时候真的会看评论区,然后我有时候会看到一些人的建议,是非常直击本质的。而且一定是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并且有着丰富管理经验的人。”

高情商的董宇辉,把功劳都推给了“丈母娘”(董宇辉粉丝)。这也从侧面表达了,董宇辉和与辉同行会亲自聆听每一位客户的心声。

而在谈及走红的原因,董宇辉用"走红是意外"五个字轻描淡写地带过三年间的戏剧性人生转折。

2022年,彼时的东方甄选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直播间,也没有人听到过“阿拉斯加鳕鱼跃出海面”的声响。

当所有人都以为东方甄选的董宇辉,是被资本的流量公式捧红时,董宇辉在时隔3年后给出了答案:

"如果资本真能造星,那是对资本最大的侮辱。"

他觉得,有人说这是资本炒作的产物,我当时觉得有点委屈,但我换角度想想,如果我是一个旁观者,我也不会相信有一天再网上突然就火了的故事。

02

一年102亿,“与辉同行”的鲜花和掌声

脱离俞敏洪“庇佑”的一年里,与辉同行完成了一场教科书级的蜕变。

这位自称“不会管理”的董宇辉,带着与辉同行不仅干出了超100亿的成绩,还牢牢占据平台销量榜前列,超越了老东家。

数据显示,与辉同行开播一年,产品销售累计达到1.5亿单。全年销售产品均价远远低于其他头部直播间,仅为61.64元。

除了在主营业务上取得优异成绩外,“与辉同行”还大胆尝试了跨界合作。

2024年最后一天,董宇辉投资500万举办跨年音乐会,邀请郎朗、方锦龙等知名艺术家演绎中西合璧的乐章。

这场音乐会的成功举办,也为董宇辉的身份带来了全新的转变——从过往以嘉宾身份出席活动,到成为主办方做自己想做的事。

毕竟,办一场音乐会不仅需要人脉,还需要经济实力。前者,董宇辉凭借多年的沉淀积累了资源,后者也做实了“与辉同行”的成功。

过去一年里,董宇辉先后与官媒合作。其中备受瞩目的则是10月底,董宇辉携手CCTV-4《远方的家》栏目组开启了“阅山河江苏行”活动,期间直播间观看人次达到了6689万,场均在线人数超过10万,带货销售总额超过了1.3亿元。

坐拥业绩、人脉、经济实力的董宇辉,同样也肩负着责任与担当。

今年1月9日,这一天既是与辉同行的开播周年庆,也是董宇辉的单飞周年庆。

而早在2天前,与辉同行账号发布了“一周年策划,欢乐进行中”的视频。显然,他们要在那个别具意义的日子里举杯同庆。

可天灾无情,西藏倏然地震的消息牵动国人的心。董宇辉立即取消了原定的所有周年庆相关娱乐活动,并着手安排捐款事宜。

他的行为让这场“失约”,很有爱。

不难看出,离开东方甄选的一年里,董宇辉和与辉同行成长之迅猛,令人诧异。但成功并非一帆风顺。在“与辉同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董宇辉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03

曾经的高论,如今的刺刀

今年3月,极度排斥热搜,还因频上热搜而“退网”的董宇辉,再度登上热搜——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部分商家的冷冻虾仁磷酸盐超标。而这款商品曾出现在与辉同行直播间中。

消息一出,与辉同行迅速下架了相关商品。同时表示,不管调查的结果如何,都将会对购买过此类商品的消费者先行按照“退一赔三”的金额进行赔偿。

据媒体测算,与辉同行共销售相关虾仁产品约500万元,此次赔付金额或许高达2000万元。

尽管与辉同行的处理手段堪称果断,降低了公众对董宇辉口碑的担忧,但仍有不少网友开始质疑起其团队的选品能力。

毕竟,董宇辉曾公开表达过:

食品安全有专门的二三十人组成的团队在做。一直有安排人去工厂实地考察,卖的多的产品已经让员工带着检测机构的人去验厂,每个月检测费用近百万。

这番“百万检测费”的言论,曾作为董宇辉这个IP的信任城墙,如今也成了一把双刃剑,被大众重新审视。

这或许是所谓的“价值错位”。

用户既渴望IP的人格化陪伴,又要求企业级的品控能力,这种双重期待正在撕裂内容创业的商业逻辑。

就像小杨哥因虚假宣传被罚6000多万,东北雨姐因售假塌房,超级IP所捆绑的公司正在受到“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困扰。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初俞敏洪不愿意再捧一个“董宇辉”。尤其在当下苛责的环境里,超头IP极其容易造成一损俱损的局面。

或许个人IP的终极使命,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可复制的方法论,像MCN机构一样,打造达人矩阵,把篮子里的鸡蛋都放在不同处。

来源:老高电商俱乐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