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姥爷”王朝珠 ——翰墨连山海 “交深”情谊长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1 11:14 2

摘要:当北方小城的墨香穿越1800公里山海,落在深圳地铁10号线的站牌上,76岁的王朝珠老人没想到,自己写了一辈子的隶书,会以“姥爷体”的亲切称呼,在深圳市民的手机相册和朋友圈里刷屏。这位扎根吕梁山脉卦山脚下的古稀老人,用圆润洒脱的笔墨,让地铁站名成为流动的文化符号

王朝珠在卦山书院提笔运腕书写佳作 (图片来源:山西晚报)

深圳地铁10号线光雅园站名与王朝珠原稿同屏

交城“亲友团”迎接王朝珠回家

王朝珠为卦山题字

王朝珠在卦山书院接受交城融媒体记者专访

当北方小城的墨香穿越1800公里山海,落在深圳地铁10号线的站牌上,76岁的王朝珠老人没想到,自己写了一辈子的隶书,会以“姥爷体”的亲切称呼,在深圳市民的手机相册和朋友圈里刷屏。这位扎根吕梁山脉卦山脚下的古稀老人,用圆润洒脱的笔墨,让地铁站名成为流动的文化符号,这一刻,每一笔横竖撇捺都不再是简单的笔画,它们是卦山古柏的苍劲,是南海潮声的激荡,更是两座城市共同晕染出的文化情谊。

翰墨飘香 结缘鹏城

阳光透过卦山书院古朴的窗棂,洒落在满墙的书法作品上。“姥爷”挥毫泼墨,不一会儿,一幅“卦山”跃然纸上。

谈及参与深圳地铁站名征集的契机,王朝珠老人告诉记者:“是太原的书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鼓励我,让我也参与活动。”

彼时,这位在书法领域深耕多年的“姥爷”,已凭借圆润、饱满、洒脱的隶书风格,在山西书法界小有名气。他的作品多次斩获全国书法大奖,被众多单位收藏,《山西日报》《书法报》等报刊,也频繁刊登他的佳作。一些作品还被勒石入碑,近在卦山的清代交城知县赵吉士《凯旋题壁》碑文便由王朝珠书丹。

得知深圳地铁的征集活动后,王朝珠心中燃起了一股创作的热情,“深圳是一座充满创新活力的现代化大城市,能参与书写地铁站名,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展示自我、传播书法艺术的机会。”怀着对深圳这座城市的向往和对书法艺术传播的热忱,他依照征稿要求,郑重书写下了“光雅园”“禾花”等字稿,寄往了深圳。

幸运如期而至,王朝珠的作品成功入选,随后便接到了为10号线23个站点书写站名的邀请。他深知,这不仅仅是对他个人书法水平的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那段时间,王朝珠常常独自一人,一头扎进卦山书院的工作室里,全身心进行创作。他一遍一遍地查字典、翻资料、看字帖,反复揣摩每个字的结构与韵味,书桌上堆满了写废的宣纸,地上的纸团见证了他的执着与付出。为了将最好的作品呈现给深圳市民,也给来往的乘客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他精益求精。

2020年8月18日,深圳地铁10号线正式开通运营,王朝珠题写的站名镶嵌在了深圳的交通脉络上,为这座快节奏的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而“交深”情谊的种子也就此播下。

网络牵情 十里圆梦

时间来到2025年3月27日,随着王朝珠的外孙女张嘉慧“给姥爷寻字”的帖文在网络上火爆出圈,热心的深圳网友们纷纷前来回应:

“安排!马上拍!”

一时间,“姥爷”为10号线书写的23个站名的“现场照”被热心网友成功“接力”集齐,这场跨越地域的温暖互动,让王朝珠深切感受到深圳网友的热情。“想不到大家这么认可我的字,比我写得好的书法家太多太多了,我还远远不够,我还会继续努力!”王朝珠的神情激动溢于言表。

“深圳,我来了!”4月2日,在深圳地铁集团的盛情邀请下,山西“姥爷”王朝珠与家人一同来到了深圳。在深圳期间,他先后参观了岗厦北站、冬瓜岭站等多个站点。在心心念念的、与深圳结缘的光雅园站,“姥爷”像见到自己的孩子一样,细细抚摸,眼眶湿润,笑不拢嘴。

山西“姥爷”和深圳地铁站名的同框,不仅传递出一种跨越距离的“双向奔赴”,更温暖了无数人的心。他坦言:“能为深圳人增添书法的光彩,我很自豪。”

在深圳图书馆北馆、吉华二十四史书院、甘坑古镇等文化场所,现代化设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姥爷”对深圳这座“赛博”城市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这次来深圳,被深圳人的热情感动了。这座城市太有活力了,太有人情味了,处处都能感受到大家对文化的热爱。”热情与包容,成为了深圳留给“姥爷”王朝珠最深刻的印象。

传承书道 共鉴人文

王朝珠的“姥爷体”隶书能收获众多深圳市民、网友的青睐,也并不是偶然,这源于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热爱与长久坚守。

老先生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北白村的书香世家,自幼受父辈熏陶,对书法兴趣浓厚。二十世纪90年代,在时任山西省书画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兄长王朝瑞的影响下,王朝珠潜心钻研汉隶,自此与隶书结下不解之缘。多年来,他潜心练字、笔耕不辍,“集众长归于我,斯为大成”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在书法之路上获得今天成就的法宝。

十余年前,王朝珠机缘巧合来到了交城卦山,自此,卦山便成了王朝珠艺术生命的根脉所在。

交城是一座千年古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厚重的历史,为王朝珠的书法创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养分。在卦山书院潜心创作期间,王朝珠深受交城卦山天宁寺、石壁玄中寺建筑风格、壁画艺术,乃至周围山水树木自然之美的影响,他笔下的隶书,融入了古寺的古朴大气与宁静祥和,既有传统书法的严谨法度,又散发着独特的自然灵动与禅意情怀。

在这里,王朝珠的每一次挥毫泼墨,都是他与这片土地的深情对话,他将交城的历史文化、山川灵气凝于笔端,化为一幅幅饱含深情的书法佳作,也让交城的历史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书写着一座古城与书法艺术相互成就的动人篇章。

王朝珠常说,“艺术就是为了服务大众,要让大家都能接受。”年轻人对“姥爷”题写的站名给予高度关注与喜爱,不仅是对书法美感的欣赏,更彰显出他们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根脉的追寻。这些古朴又不失灵动的隶书站名,唤起了他们潜藏的文化基因,他们通过网络分享、热议“神仙书法”,意味着年轻人渴望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将古老的书法艺术从历史深处接力,带入充满活力的现代社会,使其在新时代语境下延续生命力,实现文化传承的代际传递。

“中国人应该写好中国字。”谈及书法传承,“姥爷”的目光中满是期许。他时常劝勉年轻人们要在繁忙的生活中,多留些时间给书法。

“姥爷”的子女、孙辈受老人的影响,也都深爱着传统书法艺术,都能写出一手好字。“姥爷还常常跟我们说,学习书法要多看、多写、多练,勤于动笔,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练出真功夫。”外孙女张嘉慧这样告诉记者。

中国字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独一无二的存在,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与文明,每一个笔画都蕴含着独特的魅力与价值。若人人皆能写得一笔好字,那便是对中华文化最质朴却又最有力地传承与弘扬。

而“姥爷”也愿化作书法传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以自己的经历与感悟,照亮年轻人前行的方向,让书法这一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为璀璨的光芒,绵延不绝,代代相承。

如今,书法早已成为王朝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游走于山水之间,沉醉于横竖撇捺的练习,不经意间也收获了无尽的乐趣。

双向奔赴 交深情长

当深圳地铁站内王朝珠题写的站名熠熠生辉,当交城卦山的墨香跨越千里飘入“鹏城”,这份因书法而起的“交深”情缘,也早已超越了地域的界限,成为两座城市文化交流的佳话。

如今,在深圳地铁10号线,每一位乘客都能在站台看到王朝珠“姥爷”的书法作品。这些散发着古朴气息的字迹,与深圳现代化的地铁站形成奇妙又和谐的搭配,为深圳的快节奏增添了一股悠然闲适的慢生活气息,也让交城的书法艺术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结束了在深圳的圆梦之旅,“姥爷”笑容满面,开心地与家乡人分享着此次圆梦之旅中暖心和震撼的瞬间,“感受非常深的就是深圳发展得快,科技确实发达,很有包容心,每走到一处都能让人感受到震撼,有激动到说不出话来的那种感觉。”王朝珠对记者说。

深圳不仅是一座经济发达的城市,更是一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这里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做法,值得交城学习和借鉴。“姥爷”希望自己的家乡山西交城,也能像深圳那样高科技地发展,在经济各方面实现飞跃,给家乡人民带来更大的幸福。也希望有更多的人珍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写下动人篇章。

王朝珠深知,结缘“鹏城”即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未来,他将继续努力,用书法传递文化,用行动推动交流,为交深两地的友好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深圳的孩子们,来交城卦山找姥爷,姥爷带你们免费游卦山!”告别深圳时,“姥爷”曾深情喊话“大家山西见”。当此之际,“姥爷”又向深圳发出了一份诚挚而暖心的邀请。

“交深”情缘,籍此深交。(张娟娟 范英哲 冀美丽 王敏)

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