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石药创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新诺威)发布了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9.81亿元,同比减少21.98%;实现归母净利润5372.63万元,同比减少87.63%;实现扣非净利润4234.19万元,同比减少94.31%。
导读:石药集团一系列资本运作虽曾推动股价飙升,却在业绩下滑后面临重重考验。
近日,石药创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新诺威)发布了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9.81亿元,同比减少21.98%;实现归母净利润5372.63万元,同比减少87.63%;实现扣非净利润4234.19万元,同比减少94.31%。
在医药行业风云变幻的浪潮中,新诺威这家曾经的市场宠儿正深陷多重困境。2024年年报数据如同一记重锤,砸向市场,营收与利润的大幅下滑令人咋舌;功能性原料价格波动、创新药研发投入高企等多因素交织,让业绩困境雪上加霜;石药集团一系列资本运作虽在短期内推动股价飙升,却也随着业绩下滑而面临考验;与此同时,关键岗位的人事变动更是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增添了诸多变数。新诺威究竟能否冲破重重迷雾,实现逆袭?
业绩大幅下滑:多因素交织的困境
单看2024年第四季度,新诺威情况更为严峻。单季度主营收入5.02亿元,同比下降16.57%;单季度归母净利润-8560.31万元,同比下降262.5%;单季度扣非净利润-9440.05万元,同比下降156.26%。曾经,新诺威是业绩宠儿,在市场上风光无限,如今却陷入如此困境,令人不禁唏嘘感慨。
新诺威业绩大幅下滑并非偶然,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这家曾经的咖啡因巨头,功能性原料咖啡因产品价格波动首当其冲。咖啡因作为新诺威功能食品及原料业务的核心原料,其价格波动对公司业绩影响巨大。2024年,咖啡因市场价格较2023年的高位大幅回落。从数据来看,2024年功能食品及原料业务分部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6.1亿元。
尽管2024年咖啡因类产品销量为1.48万吨,与2023年相比基本持平,但价格的下跌让营收大幅缩水。这也直接导致功能食品及原料业务分部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了5.75个百分点。新诺威对该原料业务依赖度较高,价格的风吹草动便对业绩产生了巨大冲击。
同时,创新药研发投入的大幅增加,也成为压在新诺威利润上的一块巨石。2024年,公司全年投入研发费用8.42亿元,较上年增加1.71亿元,同比增长25.44%。自2024年1月完成石药集团巨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股权交割,战略转型生物创新药领域后,新诺威在研管线超20个,涵盖帕妥珠单抗注射液、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等多个项目,适应症涉及晚期肿瘤、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等多个领域。
研发创新药本就是一条烧钱且充满不确定性的道路。前期大量资金投入在短期内难以见到回报,却实实在在地侵蚀着公司的利润。新诺威在创新药研发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但前方充满了未知的挑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在功能食品及原料业务下滑的同时,创新药业务未能及时填补业绩缺口,使得公司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资本腾挪,前路几何
在新诺威业绩困境背后,是石药集团一系列资本运作的身影。自2023年下半年起,石药集团便开启了创新药资产注入新诺威的进程。2023年8月,新诺威宣布以18.71亿元对石药集团旗下巨石生物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持股51%,实现对巨石生物的控股并表。
巨石生物作为石药集团创新业务的主要载体之一,拥有20余个产品管线,覆盖抗体、mRNA、ADC等前沿药物领域。它开发出国内首款上市的新冠mRNA疫苗,在医药行业声名鹊起。其ADC业务更是布局深远,有5款ADC处于临床研究阶段,还成功对外授权两款ADC管线,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实力。
2024年10月16日,新诺威又正式宣布以增发和现金方式购买石药百克100%的股权,作价76亿元。石药百克是集团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在热门的GLP - 1领域布局备受关注。其TG103注射液针对超重/肥胖和2型糖尿病适应症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司美格鲁肽长效注射液等产品也在研发中。并且石药百克旗下拥有年销售额20亿级别的“现金奶牛”产品“津优力”,这无疑能为新诺威的创新药研发提供资金保障。
这些资本运作在短期内对新诺威股价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宣布对巨石生物增资后,新诺威股价开启上涨行情。2023年股价涨幅超300%,从2023年8月30日公告当日收盘价12.78元/股,一路涨至12月6日最高48.74元/股,市值也从149.6亿元最高涨至570.7亿元。市场对其转型创新药的预期被极大激发,投资者纷纷看好其未来发展潜力。
然而,随着业绩下滑等问题逐渐暴露,股价也开始回调。在业绩发布随后股价跌幅超5%,反映出市场对其业绩表现的担忧。这就像一场梦幻般的泡沫,虽然美丽却脆弱,一旦业绩的真相被揭开,泡沫便迅速破灭。
从长期战略意义来看,石药集团将创新药资产注入新诺威,是为了打造一个创新药上市平台,借助A股市场对创新药的高估值,提升集团创新资产的价值。新诺威也得以从传统的功能食品及原料业务,转型为创新药企业,拓展了业务边界与发展空间。然而,当前也面临诸多问题。
当前新诺威在资本运作后也面临诸多问题。从业绩上看,传统业务下滑与创新药业务尚未盈利的双重压力,使得公司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在资产整合过程中,不同业务板块、研发团队、管理体系之间的协同难度较大。如何有效融合,发挥出1+1>2的效果,是新诺威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创新药领域巨头林立,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早已在创新药研发、销售等方面布局多年,拥有成熟的管线与市场份额。新诺威作为后来者,在产品研发进度、商业化能力等方面都需加速追赶,才能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人事变动,战略动摇
2024年,石药集团和新诺威经历了一系列人事变动。2024年4月23日,新诺威董事王怀玉因个人原因、总经理韩峰因工作调整需要双双辞职。9月23日,董事长潘卫东及董事杨栋又因工作变动提出辞任,同日,公司选举董事、总经理姚兵为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姚兵曾就职于石药集团旗下多家公司,曾任石药集团执行总裁,相关人士表示其在创新药方面经验丰富,更契合公司未来重点发展创新药的战略。
这一系列人事变动,反映出新诺威在战略转型关键期对管理层的调整优化。新领导班子或许会在创新药业务推进、资源分配等方面带来新的思路与决策方向。
石药集团层面,9月9日,信达生物前总裁刘勇军加盟,担任执行总裁和全球研发总裁,负责集团研发、管线战略及国际业务开拓等工作。然而仅仅3个月左右,刘勇军便离开石药集团,回归自己创立的华普生物担任董事长。可其快速离职,无疑打乱了石药集团部分计划,让集团在相关业务推进节奏、研发方向把控等方面面临一定不确定性。
高层变动对公司战略决策影响显著,新诺威新任董事长姚兵或许会将更多资源和精力倾斜到创新药业务,加快在研项目进度,调整业务布局,弱化保健食品等传统业务占比。在研发方向上,领导对创新趋势的判断会引导公司投入重点。刘勇军若持续任职石药集团,或许会凭借其专业背景,加大对免疫学、肿瘤学相关创新药研发投入。如今其离职,研发方向是否调整有待观察。
新诺威如今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业绩下滑的阴霾尚未消散,资本运作后的整合难题亟待破解,人事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又为未来蒙上一层薄纱。未来究竟是继续沉沦,还是破茧成蝶,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