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纸短 家国情长—红色家书每日展播(三)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1 07:07 2

摘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烈将自己的理想信仰和思亲念乡之情,都寄托在一封封家书之中。红色家书载忠魂,纸短情长激担当,家书纸短,镌刻的是烽火岁月里的铁骨柔情;家国情长,流淌的是百年征程中的热血信仰。从革命年代“未惜头颅新故国”的慷慨绝笔,到新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烈将自己的理想信仰和思亲念乡之情,都寄托在一封封家书之中。红色家书载忠魂,纸短情长激担当,家书纸短,镌刻的是烽火岁月里的铁骨柔情;家国情长,流淌的是百年征程中的热血信仰。从革命年代“未惜头颅新故国”的慷慨绝笔,到新时代军人“坚守战位、履职尽责”的铿锵誓言,每一封红色家书都是一扇窗口,让我们触摸到跨越时空的赤子之心。

近期天水市妇联将继续展播【家书纸短 家国情长—红色家书每日展播】专栏,让我们共同翻开历史的扉页,聆听那些蘸着热血写就的家国故事,感受英烈们用生命诠释的忠诚与担当。

来日当可得览大同世界

——任弼时致父亲任裕道

父母亲大人膝下:

前几天接到四号手谕,方知大人现已到省,身体健康,慰甚。千里得家书,固属喜极,然想到大人来省跋涉的辛苦,不能说是非为衣食的奔走所致,若是,儿心不觉顿寒!捧读之余,泪随之下!连夜不安,寝即梦及我亲,悲愁交集,实不忍言。故儿每夜闲坐更觉无聊。常念大人奔走一世之劳,未稍闲心休养,而家境日趋窘迫,负担日益增加,儿虽时具分劳之心,苦于能力莫及,徒叫奈何。自后儿当努力前图,必使双亲稍得休闲度日,方足遂我一生之愿。但儿常自怨身体小弱,心思愚昧,口无化世之能,身无治事之才,前路亦茫茫多乖变,恐难成望。只以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惟祷双亲长寿康!来日当可得览大同世界,儿在外面心亦稍安。

北行之举前虽有变,后已改道他进,前后已出发两次,来电云一路颇称平静,某人十分表欢迎。儿已约定同志十余人今日下午起程,去后当时有信付回。沿途一切既有伴友同行,儿亦自当谨慎,谅不致意外发生,大人尽可勿念过远。既专心去求学,一年几载,并不可奇,一切费用,交涉清楚,只自己努力,想断无变更。至若谋学上海,儿前亦筹此为退步之计,不过均非久安之所,此时既可成功,彼即当作罢论。

昨胜先妹妹来函云陈宅有北迁之举,不知事可实否?仪芳读书事,乃儿为终身之谋,前虽函促达泉大哥,彼对

儿无正式答复,可怪!

解 读

任弼时,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921年5月中旬的一天,上海外滩码头一艘苏联邮轮起碇了。船上有任弼时和萧劲光、刘少奇等年轻人,他们将奔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寻找救国之路。注目渐渐远离的祖国,遥望水天一片的远方,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任弼时心潮起伏。这是他第一次远离祖国,海风扑面而至,掀开了他人生中追求真理的关键一页。

就在从上海启程去莫斯科的时候,任弼时给父亲写了这封家书。这封信尚未结束,但其现存手稿至此而止。在信中,任弼时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的远大抱负,寄寓了他对父母、对未婚妻的牵挂和不舍。

来源:天水市妇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