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日料品类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随着市场持续回暖,2025年,我国日料市场规模有望回升至700亿元。面对行业存在的各种问题,日料品牌应积极探索转型之路,力求通过定位调整以及一些本土化创新实现破局。
近日,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日料品类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随着市场持续回暖,2025年,我国日料市场规模有望回升至700亿元。面对行业存在的各种问题,日料品牌应积极探索转型之路,力求通过定位调整以及一些本土化创新实现破局。
如今,日料已成为全球美食地图中的一部分。《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日料市场规模达到了690亿元,相较于2023年,实现了2.2%的同比增长。《报告》预测,2025年我国日料市场规模有望回升至700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在门店数量方面,日料同样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3月,全国日料门店数已突破5.4万家,较以往有了小幅度的上升。这些门店如繁星般分布在全国各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品尝日料的选择。
与此同时,日料在社媒平台上的热度也不容小觑。截至2025年3月,抖音平台“日料”相关视频播放量超1亿次的话题达6个,其中“日料”话题热度较高,视频播放量高达171亿次。抖音平台“日料”关键词的搜索指数在2023年1月至2025年3月期间,多次形成波峰,最高峰值突破了120万,消费者对日料的关注度较高。不仅如此,日料在小红书和微博等社媒平台上也保持着较高的热度。截至2025年3月,小红书“日料”相关的笔记数超221万篇,微博上的相关话题最高阅读量超过5亿次。
《报告》指出,日料在我国发展多年,已分化出众多细分赛道,各赛道发展状况各异。
寿司在日料细分品类中规模化程度较高,门店数占比最高,截至2025年3月,国内寿司门店数超过2.3万家。寿司赛道形成了单点寿司、回转寿司、外带外卖寿司等多种店型,其中人均消费35元及以下的门店数占比超五成。
日式米饭快餐进入我国市场时间早,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上餐速度快,较早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如吉野家在2015年门店数已超300家,食其家2014年进军中国,2019年门店数已达300多家。从城市分布来看,其在上海、北京门店占比最多。但近年来,该品类发展呈现增速放缓态势,面临人均消费价格偏高、产品创新乏力等挑战,同时受到中式米饭快餐品类快速崛起的挤压。为此,部分品牌如吉野家、食其家开始尝试本土化创新,推出麻婆豆腐牛丼饭、鱼香肉丝牛丼饭等菜品。
随着消费需求多元化,咖喱蛋包饭、烧肉饭、鳗鱼饭等小众细分品类市场热度上升,部分品牌也发展出了一定的门店规模。如蛋包饭赛道的池奈日式咖喱蛋包饭,烧肉饭领域的代表品牌失控猫元气烧肉饭等。
在日式拉面赛道,大部分品牌规模大多在5—50家门店之间。面对市场变化,一些日式拉面品牌积极在产品创新上发力,如寸屋拉面结合当地口味适当减少拉面咸度,还提供隐藏吃法;裕禧拉面推出多款日式丼饭;味千拉面推出味千酸辣面;丸龟制面推出酸汤肥牛叉烧乌冬面。
国内烤肉赛道的火爆带动了日式烤肉的热度,一些发展相对稳健的品牌如御牛道、大渔铁板烧、竹涟烧肉等势头较好。目前大部分高端日式烤肉品牌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为突破发展瓶颈,许多日式烤肉品牌开始探索本土化创新,如竹涟烧肉瞄准成都市场,聚焦90后消费群体,自研100多种蘸料,打破传统日式烤肉口味偏淡的局面,开创了辣味日式烤肉。
日式火锅作为日料传统品类,更多以区域发展为主,如北京的伊豆野菜村门店数达14家,但都分布在北京;牛膳寿喜锅门店数18家,主要集中在四川和重庆;今崎烧·关西寿喜烧7家门店均在广州。
在日料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报告》指出,同质化严重是日料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随着日料市场的不断扩大,众多日料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许多日料店采用相似的菜品、相似的装修风格和相似的服务模式,导致不同店铺之间的菜品相似度高。无论是寿司、刺身还是炸物,都缺乏独特的卖点。在环境和服务上,大多也缺乏记忆点。同质化不仅降低了消费者的用餐体验,也使得品牌在竞争中难以脱颖而出。
饮食习惯存在壁垒也是日料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日本的餐饮文化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烹饪方式和口味偏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不习惯生食的消费者,刺身等生食菜品可能会让他们望而却步。日料中的某些食材和烹饪方法也可能与中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有所差异,进一步限制了日料在中国市场的普及和发展。
创新性不足也是当前日料行业存在的问题之一。很多日料品牌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菜品和服务模式上,缺乏创新和突破,特别是一些传统的老牌日料品牌,经营策略趋于保守。品牌不愿意尝试新的菜品、新的服务方式和新的营销手段,害怕创新会带来风险。这种保守的经营策略不仅限制了品牌的发展空间,也使得消费者感到乏味和缺乏新鲜感。
《报告》建议,日料品牌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品牌应从产品、服务、环境氛围等多方面打造差异化,加强记忆点,增强品牌竞争力。在产品方面,要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多新颖、独特的菜品。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食材和口味,进行创新融合,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日料菜品,研发出融合川菜口味的日料菜品,将川菜的麻辣与日料的清淡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味觉体验。
服务差异化也非常重要,可以融入一些差异化的服务元素,设立产品观摩区,让消费者近距离观察寿司、三文鱼的制作过程,增加用餐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在店内装饰上,可以融入当地的传统元素,如剪纸、刺绣等,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同时,利用社交媒体、线上活动等创新营销方式,吸引消费者的关注,通过趣味性强、互动性强的内容,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提升品牌知名度。日料品牌还应增加产品丰富度,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除了传统的日料菜品,还可以推出一些新的品类,如日料小吃、日料甜品等。优化菜品的搭配和组合,提供更多的套餐选择,让消费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
(王佳仪)
来源:中国食品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