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央国企中,背靠背合同常被认为不合规或无效,主要是因为其条款可能违反公平原则或相关法律法规(如《民法典》)及《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 例》,由于央国企业务的特殊性,企业有必要通过其他合法方式不能过背靠背合同,就能实现“不收到下游款项就不付上游款项”的目的。
在央国企中,背靠背合同常被认为不合规或无效,主要是因为其条款可能违反公平原则或相关法律法规(如《民法典》)及《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 例》,由于央国企业务的特殊性,企业有必要通过其他合法方式不能过背靠背合同,就能实现“不收到下游款项就不付上游款项”的目的。
根据公司的业务实际,我们历史形成的背靠背合同,需另签补充协议,规定采用通过“分阶段付款”降低风险*或通过通过保函或保证金降低另签补充协议。不再使用背靠背合同。
一、背靠背合同的主要特点:
第一、付款条件依赖于第三方付款:
在背靠背合同中,付款方是否履行付款义务取决于第三方是否付款。这种条件的成就与否具有不确定性,因为第三方的支付行为是不确定的。
第二、有委托代理关系的性质:
背靠背条款通常涉及付款方与第三方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例如,在建设工程项目中,业主可能将款项预先支付给买方,买方再支付给卖方。
第三、合同性质的双重属性:
背靠背合同兼具买卖合同和代理合同的双重属性。在实际操作中,真正的付款方是业主,而卖方对此是明知的。
第四、法律效力的争议:
在司法实践中,背靠背条款的效力存在争议。一些法院认为这种条款违反了合同相对性原则,而另一些则认为它是有效的,因为它是基于双方真实意愿的合意。
第五、风险和责任的转移:
背靠背条款允许付款方转移支付风险和资金压力,而合同相对方则可能面临第三方不付款的风险。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背靠背合同的核心机制,使其在商事合同中被广泛应用,但也带来了复杂的法律和道德问题。
二、不通过背靠背合同实现下游付款挂钩的主要的方法
第一、通过“付款条件挂钩”实现风险转移
在不直接使用背靠背合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设计付款条件,将上游付款与下游收款挂钩。
1、付款条件条款的约定设计:
“上游供应商的付款条件为:企业在收到下游客户款项后X个工作日内支付。”
“若下游客户延迟付款,企业有权相应延迟向上游供应商付款,且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
2、风险分摊条款的设计:
“若因下游客户原因导致企业未能按时收到款项,上游供应商需同意相应顺延付款期限。”
3、优点:不直接使用背靠背合同,但实现了类似效果。条款清晰,符合公平原则。
4、注意事项:需与上游供应商协商一致,确保其接受该条款;避免条款过于苛刻,导致上游供应商拒绝合作。
第二、 通过“分阶段付款”降低风险**
将付款与项目进度或交付节点挂钩,确保下游款项到位后再支付上游款项。
1、通过分阶段付款条款实现风险转移的:
“合同总价分为预付款、中期款和尾款三部分,比例分别为**%、**%和**。”
“中期款在企业收到下游客户相应款项后支付,尾款在项目验收合格且收到下游客户尾款后支付。”
2、进度确认条款实现风险转移:
“上游供应商需提供阶段性交付成果,并经企业确认后方可申请付款。”
3、优点:降低企业资金占用风险。确保上游供应商按进度履约。
4、注意事项:需明确各阶段的付款条件和验收标准,避免因下游客户延迟付款导致上游供应商资金链断裂。
第三、通过“履约保函”保障权益,用尾款作为履约保函的金额
要求上游供应商提供履约保函或保证金,确保其履约能力,同时延迟付款。
1、以履约保函条款来保障权益、保函金额为未付的部分款项
“上游供应商需提供银行履约保函,保函金额为合同总价的**%,保函有效期至合同履行完毕。”“若上游供应商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企业有权从保函中扣除相应款项。”
2、用保证金条款保障权益,尾款为未付的部分款项:
-“上游供应商需支付合同总价**%的履约保证金,保证金在企业收到下游客户款项后无息退还。”如没有收到保证金,则以应付款项中扣除
3、优点:通过保函或保证金降低企业风险。无需直接使用背靠背合同。
4、注意事项:需确保保函或保证金的金额和期限合理。避免因保函或保证金要求过高导致上游供应商拒绝合作。
第四、 通过“第三方托管账户”实现资金安全
使用第三方托管账户管理资金,确保下游款项到位后再支付上游款项。
1、托管账户条款:
“合同款项由第三方托管账户管理,企业收到下游客户款项后,托管账户方可向上游供应商支付相应款项。”
“若下游客户未按时付款,托管账户暂停支付上游供应商款项。”
2、资金释放条款**:
“托管账户资金的释放条件为企业收到下游客户款项,且上游供应商提供符合合同约定的交付成果。”
3、优点:通过第三方托管账户确保资金安全。避免直接使用背靠背合同。
4、注意事项:需选择可靠的第三方托管机构。 托管账户的管理费用需由双方协商分担。
第五、 通过“合同拆分”实现风险隔离**
将合同拆分为多个独立合同,分别与上下游签订,确保付款条件独立。
1合同拆分条款的设定:
“企业与下游客户签订销售合同,付款条件为下游客户按项目进度付款。”
“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付款条件为企业收到下游客户相应款项后支付。”
2、风险隔离条款:
“上游供应商的付款条件与企业收到下游客户款项直接挂钩,但双方合同独立,不构成背靠背合同。”
3、优点:通过合同拆分实现风险隔离。避免直接使用背靠背合同。
4、注意事项:需确保合同条款的一致性,避免上下游合同冲突合同拆分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第五、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资金压力
利用供应链金融工具(如保理、应收账款融资)解决资金压力,同时延迟向上游付款。
1、供应链金融条款的设计:
“企业将下游客户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后支付上游供应商款项。”上游供应商同意在企业收到金融机构融资后支付款项。”
2、融资条件条款的设计:“融资款项的支付条件为企业提供下游客户的应收账款凭证,并经金融机构审核通过。”
3、优点: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资金压力。无需直接使用背靠背合同。
4、注意事项:需选择可靠的金融机构。融资成本需由双方协商分担。
三、结论
在不使用背靠背合同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不收到下游款项就不付上游款项”的目的:
1. 付款条件挂钩:将上游付款与下游收款挂钩。
2. 分阶段付款:按项目进度或交付节点付款。
3. 履约保函或保证金:通过保函或保证金降低风险。
4. 第三方托管账户:通过托管账户管理资金。
5. 合同拆分:将合同拆分为多个独立合同。
6. 供应链金融:利用金融工具解决资金压力。
需指出的是,每种方式均需根据具体业务场景和法律法规进行设计,确保条款合法、公平且可执行。建议在实施前咨询法律顾问,确保合同条款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来源:财务总监微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