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使苹果深陷困境,这些关税不仅抬高了在华组装产品的成本,还波及从印度(初涉iPhone生产)、越南(生产苹果手表和AirPods)等国出口的商品。
2025年4月9日,苹果公司重夺全球最具价值公司桂冠,股价飙升15%,市值超越微软。
这本是值得庆贺之事,背后却隐忧重重,根源便是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的贸易政策。
苹果与中国联系紧密,约九成iPhone于中国生产。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使苹果深陷困境,这些关税不仅抬高了在华组装产品的成本,还波及从印度(初涉iPhone生产)、越南(生产苹果手表和AirPods)等国出口的商品。
为降低对中国的依赖,苹果已将部分生产拓展至这些国家,可对它们加征的高额关税,加剧了苹果的成本压力。
特朗普政策转向,对除中国外的国家关税降至10%,并开启逐国贸易谈判,给苹果带来短暂喘息。4月9日,苹果股价飙升15%,市值超越微软,创25年来最佳单日表现。即便当日特朗普将对中国关税提至125%,处于贸易战火之中,苹果股价仍逆势上扬,显示出投资者期待美中能理智谈判,或特朗普给予苹果产品豁免权。
然而,若上述乐观情况未发生,苹果仍将被特朗普贸易政策牵制。
对中国关税越高,在华组装后销往美国的约7000万部iPhone成本负担越重。瑞银的大卫・沃格特指出,即便关税降至当前一半,如60%,也可能使一部iPhone550美元的生产成本增加330美元(关税针对生产成本,非零售价格)。
关税政策后苹果制造成本变化
成本增加后,苹果面临两难选择。若转嫁给消费者,难度很大。去年,iPhone销售额占苹果总收入超一半,如今销售停滞,部分原因是缺乏诱人的人工智能功能。最先进iPhone零售起价999美元,再涨价恐进一步流失客户。
美国消费者赶在关税生效前抢购电子产品,就反映出提价面临的阻力。
若不转嫁给消费者,苹果可能压缩投资者收益。
2024年,毛利率达46%以上的历史高位。
但因担忧关税致利润受损,苹果股价波动剧烈。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格里特・施内曼认为,苹果利润率高,相比三星等对手,承受冲击能力较强,还能促使忠诚供应商分担部分负担。
但不可否认,关税仍是沉重打击。
此外,中国的反制措施也给苹果带来许多风险。
中国反制关税可能使进口到中国的部分零部件价格上涨,如苹果“大猩猩玻璃”由美国康宁公司在肯塔基州生产,就可能受影响。
施内曼推测,中国对稀土矿物出口的限制,也会波及其他供应商。
苹果在中国的销售也面临严峻挑战。
去年,在华营收下降8%,主要因iPhone和iPad需求疲软。中国消费者可能将苹果视为特朗普闹剧的“替罪羊”,加速在华市场份额下滑。与此同时,华为、OPPO和小米等国产品牌吸引力与日俱增。
中国政府的监管措施也可能影响苹果。2月,彭博社报道称,中国反垄断监管机构考虑调查苹果向应用开发者收取的费用,这可能成为贸易战新的爆发点。
事实上,苹果在中国面临的风险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自中国疫情封锁后,苹果就着手将生产向亚洲其他地区转移。
4月7日,《华尔街日报》报道,因对中国关税高于印度,苹果计划增加从印度运往美国的iPhone数量。
但苹果在中国根基深厚,重新平衡供应链关系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哈佛商学院的杰里米・弗里德曼等人的研究指出,将业务转移到印度需大量投资、长期耐心和漫长时间,与在中国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面对亚洲供应链的脆弱性,特朗普团队认为苹果应回归美国。
白宫称,特朗普就职后,苹果承诺四年内对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是将生产回迁的前奏。但这一承诺的可行性存疑。
瑞银的沃格特指出,四年投资5000亿美元,远超苹果每年约1000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这更像是公关噱头。此前,苹果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承诺五年投资3500亿美元,拜登执政时也有重大承诺,均未取得显著成果。
除了投资承诺难以落地,苹果将生产业务回迁美国还面临许多技术难题。为苹果生产半导体的台积电,花费数年并依靠大量补贴,才在亚利桑那州投产。
要吸引iPhone电源系统、外壳及其他零部件的高科技供应商赴美,同样困难重重,且特朗普政府尚未出台有效激励措施。
美国银行分析师瓦姆西・莫汉表示,将iPhone整个供应链转移到美国,可能需要多年,甚至无法实现。
供应链研究公司Zero100的凯文・奥马拉认为,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本可早做决定,用机器人替代低成本劳动力,将更多生产转移到美国,但如今已错失时机,面临“时间紧迫”问题。
而且,成本也是无法回避的因素。
韦德布什证券公司的丹・艾夫斯称,一部美国制造的iPhone可能售价高达3500美元。
苹果身处地缘政治冲突的风口浪尖,处境比多数美国公司更艰难。但并非只有苹果面临此类问题,众多美国企业也面临中国风险,且从一些正赶在90天期限与特朗普谈判关税的国家出口产品。
美国企业界整体仍深陷贸易战的泥沼,难以轻易脱身,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笼罩着它们。
来源:奇葩综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