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9日,韩国企划财政部发布第2025-98号公告称,应韩国企业申请,对进口自中国出口商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Kanghu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及其关联企业和天津万华股份有限公司(Tianjin Wanhua
韩国对华PET薄膜启动反倾销期中复审调查
4月9日,韩国企划财政部发布第2025-98号公告称,应韩国企业申请,对进口自中国出口商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Kanghu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及其关联企业和天津万华股份有限公司(Tianjin Wanhua Co., Ltd.)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PET薄膜(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 PET)启动反倾销期中复审调查,审查是否需要调整现行反倾销税。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除另行延期外(最长四个月),期中复审调查将于四个月内完成。涉案产品的韩国税号为3920.62.0000和3920.69.0000。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伊泰伊犁1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开工
4月9日,伊泰伊犁能源有限公司1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的油品合成装置开工仪式举行。该项目规划总投资183亿元,计划于2026年10月30日实现中交。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第二循环水厂、净化装置及油品合成装置三大核心单元,其中油品合成装置作为关键产出环节,将依托成熟工艺实现煤炭向清洁油品的高效转化。
安徽普碳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产线正式投产
4月9日,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二氧化碳基新材料连续化生产装置投产仪式举行。安徽普碳年产30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项目,是该产品及工艺首套万吨级工业化应用生产工艺装置,由杭州普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项目一期工程投资约6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生产装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基多元醇装置。二期投资14亿元,年产25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和碳酸丙烯酯。
第二代固态电池正式量产
近日,安徽利维能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河昆仑新能源材料等产学研团队共同研发的第二代固态电池正式量产。据悉,该固态电池采用纳米固态电解质并结合柔性固态电解质成膜技术,柔性电解质可传输锂离子、兼容硅负极膨胀,提供导离子网络和粘附性。该电池能量密度超过 350Wh/kg,比主流三元锂电池高出约30%,助力新能源汽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循环寿命近1500圈,具备8~10C脉冲放电的能力,适配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高强度场景。同时还具备“宽温域”的优异特性,极端环境无压力:-40℃至100℃全温域运行,-40℃放电效率超75%,100℃高温持续充放电360小时后仍保持88%容量。该款固态电池满足GB 38031-2020要求,并成功通过过充(1C充至10V)、过放(1C放电90min)、针刺和180°C热箱测试等苛刻条件下的安全测试,未出现起火、爆炸现象。
嘉化能源24万吨合成橡胶公示
4月9日,嘉化能源公布,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浙江嘉化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投资的议案》,拟由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嘉化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化新材料”)投资建设高性能合成橡胶项目,布局高性能合成橡胶产业,本项目投资金额预计不超过12.5亿元。项目总体规划产能为24万吨/年高性能合成橡胶,本次投资建设项目为一期,即12万吨/年高性能合成橡胶项目。项目二期建设将视一期投产后经营状况及未来市场变动等情况综合判断后,再做具体投资决定。据悉一期建设内容包括,2条年产6万吨溶聚丁苯橡胶生产线,以及配套后处理车间、三废处理设施、配套罐区、化学品库、变配电室、冷冻站、控制室、管廊等配套设施,一期项目形成年产12万吨溶聚丁苯橡胶等高性能合成橡胶产能。
年产100万吨瓶级聚酯切片项目获批
近日,南通市数据局发布科森(南通)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瓶级聚酯切片(80万吨PET、20万吨RPET)及副产2178吨乙醛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拟批准公示。项目总投资23.4亿元,其中,一期总投资10.27亿元,二期总投资13.13亿元。项目拟建总规模为年产100万吨瓶级聚酯切片(80万吨PET、20万吨RPET)及副产2178吨乙醛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拟建2条年产20万吨PET生产线(包括酯化装置和聚合装置),1套副产乙醛回收装置(一期年产908.3吨,二期年产生量1269.7吨,二期建成后全厂年产2178吨),以及相应的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二期拟建2条年产20万吨PET生产线(包括酯化装置和聚合装置),1条年产20万吨RPET生产线(包括碎瓶片再生装置和聚合装置),以及相应的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项目PET合成过程采用直接酯化和连续缩聚法的五釜流程生产聚酯,用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为主要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生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罗姆化学宣布涨价
4月9日,罗姆(Röhm)宣布调整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模塑料的价格。罗姆表示,由于持续的地缘政治动态以及计划中提高的关税影响全球贸易,PMMA模塑料的生产和分销成本上升。因此,罗姆必须应对相应的关税上调。自2025年4月14日起,罗姆及其关联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受关税影响的PMMA模塑料的价格。以PLEXIGLAS®(在美洲为ACRYLITE®)、PLEXIMID®(在美洲为ACRYMID®)、XT®Polymers、CYREX®和CYROLITE®等商标销售的产品均受此措施影响。罗姆认为,此次价格调整是必要的,因为其部分特种等级产品的原材料、中间体和成品均需缴纳新的关税。对于受影响的产品,罗姆保留根据关税上调做出反应的权利。
Econic获得沙特阿美二氧化碳多元醇技术许可
近日,伊科尼克(Econic Technologies)已与沙特阿美技术公司 (SATC) 签署了一份全球许可协议,获得其二氧化碳基多元醇技术的战略性授权。通过将这项技术整合到其现有产品组合中,Econic Technologies将扩大其整体产品线,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涂料、粘合剂、密封剂和弹性体(CASE)及其他细分市场的新老客户。Econic Technologies的催化剂和工艺技术使制造商能够使用二氧化碳替代石化产品来生产多元醇。该公司将其技术授权给多元醇和表面活性剂制造商,这些产品用于汽车、服装、建筑材料等各种消费品。
盛禧奥与MagREEsource合作推进产品回收利用
近日, 盛禧奥(Trinseo)和MagREEsource正在探索创新、高价值回收解决方案的合作机会。此次合作进一步探索将盛禧奥专有的聚合物溶解回收技术与MagREEsource专有的稀土磁体回收模式相结合的机会。双方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MOU),标志着此次合作的正式启动。盛禧奥的技术采用物理回收工艺(溶解技术),只需极少的分拣,用选择性的溶剂,即可从所有报废产品中提取聚碳酸酯(PC),即使是在混合或受污染的材料中。提取出的聚碳酸酯被回收制成新材料,与原生聚碳酸酯相比,其从摇篮到大门的预计产品碳足迹减少超过70%,而包括磁体在内的非聚碳酸酯组件则可继续回收。这种两阶段工艺对于主要由聚碳酸酯制成且包含磁性系统的消费品和工业产品尤其有效,尤其是对于风力涡轮机、电动汽车电机和自动化等低碳应用至关重要的钕铁硼 (NdFeB) 磁体。
起亚EV3 Study Car概念车采用巴斯夫可持续高性能材料解决方案
4月8日 ,现代起亚与巴斯夫再次携手合作,推出其第三款概念车——起亚EV3 Study Car;这是一款与现代起亚集团AVP 本部基础材料研究中心共同开发的实验车型。起亚EV3 Study Car由巴斯夫的创新可持续高性能材料制造,通过在塑料、纺织品、轮胎和钢材等方面应用可持续材料解决方案,提升车辆的性能、设计和功能,并减少环境足迹。起亚EV3 Study Car 在车身的多个部件和组件中使用了8 种来自巴斯夫的可持续材料。这些材料解决方案包括Ccycled®和生物质平衡的工程塑料(Ultramid®和Ultradur®)、生物基和Cycled®聚氨酯(Elastoflex®)、在超临界发泡(SCF)中应用的聚异氰脲酸酯(PIR)Infinergy®赢飞力®发泡热塑性聚氨酯(E-TPU)、生物聚氨酯合成革(Haptex®)以及水性粘合剂(Acrodur®),这些材料的使用为整体碳排放的减少作出贡献。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