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侨领邵宜航的中非论坛观察:以侨为桥,共绘全球南方新图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1 18:31 1

摘要:在国际合作的宏大舞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不在聚光灯下,却凭借自身的智慧与力量,默默推动着世界的发展与交流。加拿大侨领邵宜航,便是其中一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在国际合作的宏大舞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不在聚光灯下,却凭借自身的智慧与力量,默默推动着世界的发展与交流。加拿大侨领邵宜航,便是其中一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2025年4月10日,福州中非经贸合作论坛的会场热闹非凡,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商中非合作发展大计。加拿大中华青年联合会主席邵宜航,作为唯一来自北美的闽籍侨领代表,身影频繁穿梭于各分论坛之间。他虽未登台演讲,可一开口,便抛出一组犀利观点:“中非合作已进入‘双向赋能’时代,海外华侨应当成为价值链的‘活性酶’。”这简短有力的话语,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也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侨领独特的价值逻辑。

在医疗健康分论坛的最后一排,邵宜航安静地坐着,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凑近一看,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关键词:“模块化医院”“5G远程手术”“疫苗本地化”。谁能想到,这位在加拿大房地产与家居行业深耕了20年的企业家,竟对非洲医疗基建有着如此敏锐的关注。

会后,邵宜航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了一段手机视频。视频里,南非约翰内斯堡市长正在演示“集装箱医院”模型。邵宜航的眼中闪烁着光芒,兴奋地说:“你看,这个模型让我立刻联想到了北美预制房屋技术。温哥华在模块化建筑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说不定能解决非洲医院建设的标准化难题呢。”

邵宜航能有这样的跨界思维,绝非偶然,这与他独特的商业基因密不可分。他开发的温哥华“福耀之光”综合体,可是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典范。凭借着对不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解码能力,早年他将福建木雕工艺巧妙地融入北美橱柜设计,如今这已然成为跨文化商业的范本。早在2018年,他就促成了加拿大UBC大学与福州三甲医院的医护交换项目,为自己在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

尽管在这场论坛中,邵宜航没有获得发言席位,但他可不是来当“听众”的。他以三种独特的方式,深度参与到了论坛之中,展现出强大的行动力和破局能力。

在茶歇区,邵宜航拿着手机,向周围的非洲代表展示“加拿大福建文化节”的影像。精美的画面、独特的文化魅力,一下子吸引了众人的注意。代表们纷纷围拢过来,主动与他探讨文化IP如何赋能产业合作。这种场景化社交,不仅打破了陌生感,还为合作搭建了一座无形的桥梁。

在与非洲药企代表交流时,邵宜航得知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由于冷链物流缺失,非洲的疫苗损耗率竟然超过了30%。这个消息让他心急如焚,当天夜里,他就马不停蹄地联系加拿大冷链企业,一起商讨制定解决方案。他深知,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能减少疫苗损耗,更能为非洲的医疗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根据论坛的内容和自己的观察思考,邵宜航起草了一份《侨界助力中非健康产业合作倡议书》。他计划将这份倡议书提交给下一届金砖峰会,希望能凝聚更多力量,推动中非健康产业合作迈向新的台阶。邵宜航笑着回忆道:“有时候,闭门羹里藏着金钥匙。当年我在温哥华橱柜厂打工的时候,就是通过观察客户退货记录,发现了华人定制家居的蓝海。”

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邵宜航提出了独特的“三度空间”理论,让人眼前一亮。

他认为,首先要有“温度”。通过举办“福州鱼丸VS加拿大龙虾”美食对话活动,用美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软化商业谈判中可能出现的对抗性,让合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

其次是“精度”。邵宜航致力于建立“非洲需求-中国产能-北美技术”数据库,就像一个精准的“资源匹配器”,将三方资源进行精准对接,提高合作效率,实现互利共赢。

最后是“韧度”。他通过“闽加青年创客计划”,培养了200名跨国协调员。这些年轻人就像一条条坚韧的纽带,构建起可持续的合作网络,为长期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这些理念可不是纸上谈兵,早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他牵头的“中加非数字医疗联盟”,已经吸引了23家企业加入,大家齐心协力,专注开发适应当地网络条件的AI诊断工具,为改善非洲医疗条件贡献力量。他还积极推动福建竹编工艺与非洲草编艺术联合申遗,为手工艺品进入北美高端市场铺就道路。不仅如此,他还计划在温哥华建设“全球南方合作中心”,打造一个常态化的交流平台,让各方合作更加紧密。邵宜航坚定地说:“西方总质疑中国在非洲的意图,但当我们把加拿大技术、中国经验、非洲需求‘三明治式’融合时,质疑者自然哑口无言。”

作为加拿大福建社团联合总会常务副主席,邵宜航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着三样特殊的“福建符号”。

一个精美的漆器茶具,每当与非洲代表品茶时,他就会拿起茶具,绘声绘色地讲解“海上丝绸之路”的茶文化传播史,让非洲代表们在茶香四溢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一份侨批复印件,这小小的纸张,承载着百年前闽侨“汇银信”的跨国信用体系。邵宜航会用它类比现代供应链金融,向世界展示中国先辈们的智慧和诚信。还有一个闽江口泥沙标本,别看它毫不起眼,却喻示着“滴水穿石”的闽商精神。在温哥华地产寒冬期,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邵宜航逆势扩张,成就一番事业。

邵宜航感慨地说:“现在是我人生第三个‘闯关’阶段。”2003年,他揣着仅有的3000加元,毅然闯荡温哥华。从一名普通的橱柜厂工人,一步一个脚印,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为定制家居之王,成功闯过了第一关。2015年,在地产行业的低谷期,他大胆决策,逆周期收购地产,打造出多伦多华人青年社区标杆,顺利闯过第二关。而如今,2025年,他以侨领身份,肩负着重构中加非合作生态的重任。他坚定地说:“这次要闯的是文明互鉴的关。”

结语:论坛闭幕式上,当聚光灯耀眼地聚焦于主席台时,邵宜航却静静地站在会场角落,与加纳卫生部官员认真地交换着联系方式。这个画面仿佛是一个生动的隐喻:新时代的侨领价值,并不在于站在麦克风前慷慨激昂地演讲,而在于他们能够默默编织无数这样的“隐形纽带”,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领域的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邵宜航曾留给记者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当非洲的模块化医院用上加拿大技术、当福建的竹编包出现在纽约第五大道、当温哥华的福建鱼丸店成为中非商务沙龙据点——谁能说这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世界语?”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邵宜航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他以侨为桥,在中非合作的道路上,在共绘全球南方新图景的征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更多人树立了榜样。

来源:商海说刘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