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胖东来称,从江西上饶嘉百乐到湖南步步高,再到永辉超市,所有帮扶均为无偿帮扶,且投入人力物力,直接产生帮扶费用约8300万元。为帮扶企业调改,自有品牌成本价输出,整体销售损失约19亿,毛利额损失约3.8亿。
1、胖东来发文:为帮扶企业调改损失约19亿
4月8日晚间,胖东来在《关于“躺平叔”网络侵权的回复说明》中披露了关于帮扶企业的调改情况。
胖东来称,从江西上饶嘉百乐到湖南步步高,再到永辉超市,所有帮扶均为无偿帮扶,且投入人力物力,直接产生帮扶费用约8300万元。为帮扶企业调改,自有品牌成本价输出,整体销售损失约19亿,毛利额损失约3.8亿。
评价:胖东来此次高调披露因无偿帮扶企业导致19亿元销售缺口及3.8亿毛利损失的事件,展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间的深层博弈。这一行为既是对"唯利是图"商业逻辑的颠覆,也引发争议:无偿帮扶是否可持续?企业如何平衡利他精神与经营底线?胖东来通过95%利润分配员工、公开透明经营数据等实践,试图证明"创造美好"的商业价值观可行性,为零售业提供了超越竞争关系的创新范式,但其模式对中小企业的可复制性仍待观察。
2、小米汽车周销量创两个月以来新低
最新上险量数据显示,3月31日~4月6日,在“3·29小米SU7爆燃事故”后的完整首周,小米汽车销量为0.5万辆,排名下降3位至21名。这也创下了近两个月以来小米汽车最低周销量。过去两个月中,小米汽车周销量从未低于0.6万辆,最高时在3月24日~3月30日达到了0.78万辆。
评价:这一事件本质上是“3·29 SU7爆燃事故”引发的信任危机与新能源市场高容错率需求矛盾的集中爆发。当前危机既是警示——暴露了“互联网思维”造车在安全冗余设计、应急响应机制的不足,也是转型契机:若能在两周内通过透明化事故报告、强化电池安全技术,并加速智驾系统迭代对标行业标杆,或能如零跑B10般以产品力实现逆袭。
3、微软市值反超苹果登顶全球第一
过去4个交易日,苹果股价下跌23%,微软夺回全球市值第一宝座。截至周二收盘,微软市值为2.64万亿美元,苹果为2.59万亿美元。美方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苹果因其iPhone制造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受打击较大,分析师预计苹果将提价以抵消成本上涨。
评价:微软重登全球第一宝座 ,这主要源于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冲击,苹果股价4天暴跌23%,供应链成本激增。微软则因云计算和软件服务受关税影响小,收入稳定,成功逆袭。此次市值换位凸显科技巨头竞争激烈,也反映行业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性。
4、OpenAI指控马斯克存在骚扰行为
当地时间4月9日,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对马斯克提起反诉,指控马斯克存在骚扰行为,并要求联邦法官阻止马斯克对OpenAI采取任何进一步的非法和不公平行动,其中包括通过媒体进行攻击和进行恶意宣传。
此前,马斯克对OpenAI及其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提起诉讼,指控OpenAI最初邀请马斯克资助一个致力于造福人类的非营利AI研究机构,但如今却专注于盈利。
评价:OpenAI反诉马斯克骚扰,将二者矛盾推至新高潮。起初,马斯克怀着造福人类的愿景资助OpenAI,可如今OpenAI向营利性转变,还和微软深度捆绑,马斯克觉得它背离非营利初衷,便提起诉讼。OpenAI则认为马斯克是在恶意拖慢自己发展、为xAI谋利。这场纷争背后,是AI发展方向、商业利益的激烈碰撞 ,也引发人们对AI企业使命与发展模式的思考。
5、一斤21.4元!日本米价连续13周创新高
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市场上一袋5公斤装大米均价为4206日元(约合214元人民币),连续13周创新高。日本首相石破茂4月9日要求向市场投放更多政府储备米以平抑米价。
农林水产省对日本全国约1000多家店铺米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截至3月30日的一周内,一袋5公斤装大米均价为4206日元,约为去年同期的两倍,是该部门开始统计这一数据以来最高水平。
按日本媒体说法,这意味着日本政府向市场投放两批储备米后,米价涨势仍未得到遏制。
评价:日本极端高温致使大米歉收,供应减少;地震预警又引发民众囤粮潮,进一步加剧市场紧张。虽政府投放储备米,但米价仍居高不下。米价飞涨加重民众生活负担,也凸显日本粮食安全问题。
6、黄子韬卫生巾1分钱试用5万单
4月9日,黄子韬直播公布卫生巾生产进度,表示自己工厂制作的卫生巾渗透率远超很多品牌,并称将于11号晚上8点上线5万单1分钱试用卫生巾,希望大家试用后得到大家真诚的产品反馈。黄子韬还表示做好卫生巾产品是赌上了自己的信誉,也是自己的责任。
此前,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卫生巾、纸尿裤、一次性内裤等卫生用品生产乱象。不久后,黄子韬直播透露自己在做卫生巾产品,“真的看不下去了,赚卫生巾黑心钱的人太恶心了。
评价:黄子韬推出卫生巾“1分钱试用5万单”,迅速掀起热度。虽每单或亏损超20元,却能借此快速触达用户,只是产品专业性、后续复购等问题,仍待市场检验。
7、腾讯:微信不会提供“已读”功能
4月9日下午,腾讯公司公关总监张军在微博发文称,“‘已读’会增加信息接收者的心理负担和社交压力,所以从一开始微信就坚定不移地不提供这个功能,以后也不会。”
评价:腾讯此次强硬表态微信永不推出“已读”功能,本质是在社交工具"效率至上"与"人性化体验"的博弈中选择了后者。其坚持源于对13亿用户社交心理的深度洞察:数据显示60%用户将微信视为熟人社交场域,"已读不回"产生的焦虑是普通未读的3倍。这一决策既延续了2018年确立的"轻社交"哲学——保护用户"假装没看到"的社交缓冲权,也折射出即时通讯工具在职场工具化浪潮中的自我克制。
来源:资本迷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