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壮阔画卷中,贵定、日照、高密、罗平四地农商银行以 “金融为民” 为底色,通过差异化的服务路径和创新实践,勾勒出一幅普惠金融、养老服务、产业赋能与文化建设的多维图景。从贵州山区的移动金融服务车到山东半岛的智慧农业大棚,从企业车间的驻点服务到西
金透财经 | 金龙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壮阔画卷中,贵定、日照、高密、罗平四地农商银行以 “金融为民” 为底色,通过差异化的服务路径和创新实践,勾勒出一幅普惠金融、养老服务、产业赋能与文化建设的多维图景。从贵州山区的移动金融服务车到山东半岛的智慧农业大棚,从企业车间的驻点服务到西南边陲的法人文化建设,它们以 “绣花功夫” 深耕区域经济,用 “金融活水” 滋养民生福祉,诠释着新时代农商行的使命担当。
贵定农商银行:普惠金融 “零距离” 服务暖人心
场景化服务破解特殊群体难题
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崇山峻岭间,贵定农商银行以 “黔农贵客 定享优服” 品牌为引领,打造 “移动银行” 服务网络。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和偏远地区客户,该行工作人员携带便携终端设备,深入田间地头、病榻床前,现场完成身份核验、业务办理等全流程服务。例如,为瘫痪在床的刘女士提供挂失换卡服务,为 98 岁的杨奶奶激活睡眠账户,这些案例生动展现了 “服务上门” 的温度。截至 2025 年 3 月,该行累计开展集中上门服务超百次,惠及特殊群体客户 200 余人次,实现了金融服务 “最后一公里” 的无缝衔接。
数字化工具提升服务效能
贵定农商银行依托 “黔农云” APP 构建线上服务生态,为客户提供账户查询、贷款申请等便捷功能。工作人员在上门服务时,同步指导客户或家属使用线上平台,实现 “一次上门、终身服务”。例如,为 78 岁的王伯伯激活社保卡后,详细讲解 APP 操作流程,帮助其子女远程管理账户。这种 “线下服务 + 线上指导” 的模式,不仅解决了客户的燃眉之急,更培养了其数字化使用习惯,推动普惠金融从 “物理覆盖” 向 “数字渗透” 转型。
日照农商银行:养老金融与特色农业双轮驱动
东港农商银行:社银协同构建养老服务新生态
在日照市,东港农商银行创新推出 “社银一体化” 服务模式,与市人社局合作建设全市首家 “社银一体化” 服务网点,实现社保业务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通过 43 个网点的即时制卡机,该行累计开立社保卡 26.44 万张,覆盖城乡居民 98% 的人口。针对老年客户,该行构建 “金色年华” 俱乐部,推出三重递进式服务体系,提供专属理财产品、健康咨询等增值服务。同时,组建流动金融服务队,开展 300 余次上门服务,解决老年群体 “出行难、操作难” 问题。例如,在 “社银一体化” 网点内,王奶奶仅用 8 分钟就完成养老金支取和慢性病药品购买,实现了 “金融 + 民生” 的一站式服务。
五莲农商银行:科技赋能特色农业升级
五莲农商银行聚焦 “中国西葫芦之乡” 的产业特色,创新推出 “慧农通” 数字服务平台,为种植户提供线上收付款、供应链金融等服务。通过区分收购商与农户角色,平台实现资金直达银行卡,解决了现金存储和手续费高的问题。截至 2025 年 2 月,该行签约 “慧农通” 农户 2267 户,累计交易 816 笔,金额 1056.13 万元。此外,该行联合当地电视台开展 “金融 + 直播” 助农活动,春节前的一场直播吸引超 1 万人次观看,推动特色农产品 “黑色西葫芦” 走向全国市场。这种 “数字工具 + 场景创新” 的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户的融资难题,更助力传统农业向数字化、品牌化转型。
高密农商银行:驻企服务打通金融 “最后一公里”
精准滴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高密农商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员工流动性强、融资需求急的特点,推出 “驻企办公” 服务模式。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车间,依据员工工资流水、社保缴纳等数据精准测算贷款额度,提供 “零担保、全线上” 的融资服务。例如,为某电子厂员工李女士现场办理 15 万元贷款,从申请到放款仅用 10 分钟。截至 2025 年 3 月,该行累计为 200 余家企业提供驻企服务,发放贷款超 3000 万元,惠及员工 1500 余人次。
金融知识普及筑牢安全防线
在驻企服务过程中,高密农商银行同步开展金融知识宣讲,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提升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例如,在某纺织企业举办的防诈讲座中,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如何识别 “刷单诈骗”“冒充公检法” 等常见套路,覆盖员工 300 余人。这种 “融资服务 + 知识赋能” 的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难题,更构建了安全的金融生态,实现了 “授人以渔” 与 “授人以鱼” 的有机统一。
罗平农商银行:法人文化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构建 “七种文化” 体系
罗平农商银行以 “三年专项行动” 为抓手,全力构建 “政治文化、合规文化、清廉文化、服务文化、创新文化、家园文化、品牌文化” 七种文化体系。通过将党建工作融入公司治理,该行推动 “党委议事清单” 与业务决策深度融合,强化 “三重一大” 事项的合规管理。2024 年,该行不良贷款率下降 0.3 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提升至 13.5%,实现了党建与发展的 “双轮驱动”。
文化赋能服务乡村振兴
罗平农商银行将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推出 “乡村振兴主题卡”“普惠金融夜校” 等特色服务。例如,在布依族聚居的鲁布革乡,该行设立 “布依文化金融服务站”,将民族特色元素融入网点设计,同时开展 “金融知识进布依寨” 活动,用方言讲解贷款政策和防诈知识。这种 “文化搭台、金融唱戏” 的模式,不仅提升了服务的亲和力,更增强了当地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认同感。
深度分析:农商行的差异化突围路径
场景化服务重构金融生态
四地农商银行通过 “移动银行”“社银一体化”“驻企服务” 等场景创新,将金融服务嵌入民生、产业、社区等多维场景。例如,贵定农商银行的上门服务解决了特殊群体的痛点,日照农商银行的 “社银一体化” 提升了养老服务效率,这种 “需求导向” 的服务模式,使金融服务从 “被动供给” 转向 “主动适配”。
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能
数字化工具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服务效率。贵定农商银行的 “黔农云” APP、日照五莲农商银行的 “慧农通” 平台、高密农商银行的线上贷款系统,均通过数据整合和流程优化,实现了 “秒批秒贷”。这些实践表明,科技并非农商行的短板,而是可以通过 “轻量级创新” 实现服务升级。
文化建设筑牢发展根基
罗平农商银行的 “七种文化” 建设和贵定农商银行的 “黔农贵客” 品牌,均体现了文化对战略的引领作用。通过将合规文化、服务文化融入日常经营,农商行不仅提升了内部管理效能,更增强了客户的信任度,为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区域深耕强化特色优势
各家农商银行紧扣区域经济特点,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日照农商银行的养老金融与农业支持、高密农商银行的小微企业服务、罗平农商银行的乡村振兴文化,均立足本地资源,打造了不可复制的 “区域标杆”。这种 “聚焦细分领域” 的策略,使农商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生存空间。
农商行的使命与未来
从贵州的苗乡侗寨到山东的黄海之滨,从胶东半岛到云南滇中的东大门,四地农商银行以 “金融为民” 为初心,用创新实践诠释了 “小银行、大担当” 的时代内涵。它们的探索表明,农商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深度响应国家战略,精准把握区域需求,通过场景创新、科技赋能和文化建设实现差异化突围。未来,随着金融 “五篇大文章” 的持续推进,农商行需进一步深化 “党建 + 金融” 融合,强化数字化转型,在服务乡村振兴、支持小微企业、守护民生福祉的征程中,书写更加精彩的 “农商故事”。
来源:金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