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西安演艺集团下属院团——西安话剧院立足本土文脉,以“天下长安”为主题打造系列舞台力作,通过《长安十二时辰》《长安第二碗》《长安号的笛声》《长安的荔枝》等多部大戏,串联起从盛唐气象到当代奋进的文明长卷,构建起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戏剧美学体系。
全文1902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图腾,“长安”承载着盛世气象与市井烟火的共生交融,凝聚着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
近年来,西安演艺集团下属院团——西安话剧院立足本土文脉,以“天下长安”为主题打造系列舞台力作,通过《长安十二时辰》《长安第二碗》《长安号的笛声》《长安的荔枝》等多部大戏,串联起从盛唐气象到当代奋进的文明长卷,构建起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戏剧美学体系。
话剧《长安的荔枝》
获长三角城市戏剧节殊荣
近日,第四届长三角城市戏剧节公布展演名单,西安话剧院与事吾剧戏联合出品的话剧《长安的荔枝》从16个省份102部申报剧目中脱颖而出,以不足8%的入选率,跻身8部优胜作品之列,成为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剧目。
本届长三角戏剧节以“文化共生、区域共融”为核心理念,首次吸引内蒙古、新疆、香港等地剧团参与,覆盖话剧、音乐剧、戏曲等多元形态。《长安的荔枝》的入选,标志着传统IP的舞台重构与地域文化的现代转化取得突破,成为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典型案例。
话剧《长安的荔枝》AI概念图
话剧《长安的荔枝》改编自马伯庸现象级IP,讲述“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历史故事,剧中主人公李善德从“工具人”到“觉醒者”的蜕变,既是对历史褶皱的挖掘,亦是对现实生存的诘问。
据悉,正在火热创作排练中的话剧《长安的荔枝》,大胆突破历史剧范式,以LED灯管矩阵构建现代性视觉语言。演员以高强度肢体模拟呈现千里奔袭,结合多媒体投影与各类音效,让“荔枝运输”化作一场跨越时空的赛博跑酷。舞台在唐风建筑剪影与科技光效间无缝切换,传统与现代碰撞出震撼的“赛博长安”效果。
话剧《长安的荔枝》排练现场
盛唐回响与时代切片
历史中的小人物见证大变迁
无论是与话剧《长安的荔枝》一样,改编自马伯庸爆款IP小说的话剧《长安十二时辰》,还是书写当代长安人在新时代发展进程中成长奋斗、合作共赢的话剧《长安第二碗》《长安号的笛声》,都在以不同角度串联起各时代下长安人的情感共鸣,编织出纵横千年的长安精神图谱。
话剧《长安十二时辰》用先锋戏剧语言重构大唐盛世。通过“双男主”叙事——死囚张小敬与靖安司丞李必的生死博弈,将戍边将士的“不退”精神与市井百姓的平凡理想交织,以象征性舞台设计打破时空界限,塑造出古今交融的“长安意象”。
话剧《长安第二碗》透过经营着泡馍馆的一个家庭的40年命运浮沉,映射改革开放浪潮下的社会嬗变。剧中秦腔唱段、钟楼钟声等地域符号与人物命运深度绑定,幕布上不断扩大的西安版图与旋转圆桌构成时代年轮,展现物质丰盈与精神坚守的辩证思考。
话剧《长安号的笛声》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以中欧班列“长安号”建设为叙事主线,通过旋转舞台与多语言对白,呈现跨国合作中的文化碰撞与共赢。剧中“大港口”与“小面馆”的意象并置,既彰显大国崛起的宏阔,又留存市井温情的细腻,被戏友评价为“用戏剧语言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
正如编剧陈彦所言:“在一滴水中看波澜壮阔。”从戍边将士“不退”的呐喊,到泡馍馆升腾的市井烟火;从荔枝运输链的当代隐喻,到中欧班列的命运交响,西安话剧院的“天下长安”主题舞台作品,始终在个体叙事与宏大历史间寻找平衡。
从西安走向世界
让“长安”成为天下人的“长安”
从盛唐的“万国来朝”到当代的“命运与共”,长安始终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的交汇点,是承载着万民幸福祈愿永恒“长安”。如今,西安话剧院持续打造的“天下长安”系列话剧IP正从“长安”出发,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其中,话剧《长安第二碗》已展开多轮全国巡演,跨越6个省,1个直辖市,14个城市,将长安文化、长安味道带向全国。今年,话剧《长安十二时辰》也将前往11个省,20余个城市,以盛唐气象和“不退”精神,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话剧《长安号的笛声》则将从西安出发,沿中欧班列重要始发城市,由中国走向世界。话剧《长安的荔枝》也将于上海首演,用赛博朋克式的视觉冲击开启“一骑红尘”的全国之旅。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西安话剧院“天下长安”系列剧目,也将载着长安这片热土的厚重积淀,将“长安”这一中华儿女心中共同的文化意象与其所承载的中国故事,带向全国,带向世界。让各地人民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携手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长安不只是一座城
更是镌刻在华夏血脉里的文明符号
见证着每个普通人
用柴米油盐焐热的盛世理想
未来,曲江新区各大院团也将继续
以文化自信为基石
以创新融合为动力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编辑:蒲阳
校对:蔷薇
初审:媛媛
终审:文静
西安曲江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曲江新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