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AI Siri 跳票背后:大公司病如何搞砸一切?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1 19:44 3

摘要:去年 WWDC 上,苹果展示了新的 AI Siri,惊艳全场:能读上下文、跨 App 操作、查航班、订午餐…… 这些功能让人们看到了 Siri 从 “人工智障” 进化为真正智能助手的希望。然而,一年过去了,这些功能至今未上线,甚至连测试版都没有。

上个月,苹果宣布将 AI Siri 推迟到 2026 年上线,这项被寄予厚望的功能成了一张空头支票。苹果也因此面临集体诉讼,被指控虚假营销、误导消费者。

这背后,是苹果 AI 团队换帅引发的混乱。今天,The Information 披露了更多幕后消息,直指苹果的 “大公司病”,正一步步将 Siri 项目拖入深渊。

去年 WWDC 上,苹果展示了新的 AI Siri,惊艳全场:能读上下文、跨 App 操作、查航班、订午餐…… 这些功能让人们看到了 Siri 从 “人工智障” 进化为真正智能助手的希望。然而,一年过去了,这些功能至今未上线,甚至连测试版都没有。

The Information 报道称,当时的演示更像是 “概念视频”,就连 Siri 团队内部也没见过实机运行版本。苹果在产品未成熟时就高调宣传,给用户许下了难以兑现的承诺,如今只能吞下苦果。

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苹果 AI 技术路线的反复变动。最初,苹果计划采用小模型本地跑、大模型云端跑的方案,试图在隐私和性能之间找到平衡。但后来,高层突然决定全面转向大模型,统一架构、云端部署。

这一转变打乱了整个开发节奏。团队不得不重新调整代码、优化算法,之前的许多工作付诸东流。而且,全面云端部署违背了苹果一贯强调的隐私理念,引发了内部员工的不满,导致士气低落、人才流失。

领导力也是 Siri 项目失败的一大原因。此前,苹果 AI 的负责人 Giannandrea 风格温和,偏好渐进式改进。他曾称 ChatGPT 类聊天 AI 毫无价值,在他的领导下,Siri 一直修修补补,从未真正重构。

Siri 日常负责人 Robby Walker 则更为保守。他花了两年时间,才去掉唤醒词里的 “Hey”,却把让 Siri 具备情绪识别能力的 LLM 项目直接否决。这种保守的决策风格,让 Siri 在日新月异的 AI 浪潮中逐渐掉队。

Siri 团队与 Craig Federighi 领导的软件工程团队长期不和,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Siri 团队被戏称为 “AIMLess”(无目标),节奏松散、待遇优厚;而软件工程团队以执行力强著称,加班多、压力大。两个团队文化冲突日益加剧,沟通协作困难。

在 ChatGPT 发布后,软件工程团队迅速用 OpenAI 模型做演示,展示了强大的生成能力。而 Siri 团队却反应迟缓,依旧执着于自研模型。直到高层发现自研模型不如 OpenAI,才决定破例合作,把 ChatGPT 接入 Siri。这对向来自研闭环的苹果来说,是罕见的妥协,也凸显了内部决策的僵化。

2025 年初,苹果做出重大调整:Siri 项目由 Craig Federighi 和 Vision Pro 负责人 Mike Rockwell 接手。Rockwell 风格激进,曾成功主导 Vision Pro 项目,被寄予厚望。Craig 也放开限制,允许团队用开源模型,只要效果好,不必坚持自产。

苹果的策略是 “先画饼,再补课”。WWDC 的演示虽然是空中楼阁,但好歹稳住了市场信心。新负责人 Rockwell 说得直白:“我们游了几百英里,但还没到夏威夷。” 但在 AI 这场竞赛中,时间不等人,用户也不会一直容忍苹果的跳票。

苹果 Siri 的困境,是大公司病的一个缩影:决策缓慢、内耗严重、创新乏力。在 AI 时代,苹果不能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否则,等待它的将是更多的信任危机与市场挑战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