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在阳曲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涌现出一批能力本领过硬,带领群众致富实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这些致富带头人平日里都在哪里忙活?今天就跟随小编镜头一起去找找他们吧!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在阳曲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涌现出一批能力本领过硬,带领群众致富实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这些致富带头人平日里都在哪里忙活?今天就跟随小编镜头一起去找找他们吧!
野菜丛中找
过去,阳曲县大盂镇南高庄村产业单一,主要依赖传统农耕,村民收入微薄,大量劳动力外流,村庄发展陷入僵局。张建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伊始,便立下誓言:“一定要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让村子重新焕发生机。”他四处奔走考察,结合村里的土壤、气候条件,发现甜苣菜种植潜力巨大。然而,推广初期困难重重,村民们因循守旧,担心市场风险,不愿尝试新作物。张建军挨家挨户做工作,带头流转自家土地建示范田,邀请农技专家举办培训班,手把手教村民种植技术。在他的坚持下,第一批试种户喜获丰收,产品一经上市便供不应求,甜苣菜种植迅速在全村铺开(甜苣菜即苦菜,属于菊科苦苣菜属,是一类很常见的野菜,具有补充营养、增强体质的功效)。如今,村内的甜苣菜产业链不断延伸,覆盖从耕种、灌溉、采摘、冷库保存等多个工序。目前单靠种植甜苣菜,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5000元。下一步,张建军将带领村民在进一步打开市场销路上努力探索。
豆角沟里觅
郭跃宏担任西凌井乡大卜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坚持党建引领,带领村民抢抓“豆角一条沟”发展机遇,蹚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富民路。党旗扬,产业兴。大卜村推行“支部+农户”模式,组织党员带头流转土地、引进技术,党员带头种植豆角50多亩,带动全村种植豆角200多亩,户均增收超万元,30多名脱贫户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成绩单背后,是郭跃宏带领村“两委”班子,扎根田野苦干实干得来的。从选种到销售,郭跃宏扎根一线,组建党员服务队在村里推广标准化种植,暴雨中带头抢修农田,借“专家脑”积极探索旱地豆角种植新品种,豆角亩产提升了40%,打造了“大卜豆角”地理标志品牌,并不断奔走多地开拓市场。如今大卜豆角名声大噪,种植时节还没到,一捆捆豆角架已经堆满乡街,蓄势待发,“泥腿子书记”用汗水浇灌出的产业丰景不断鼓动着村民的种植积极性。“让豆角沟变成‘黄金沟’!”郭跃宏正带领村民向着设施农业、研学旅游的新目标不断奋进。
直播间里见
“我手上拿着的是东黄水的小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原生态无添加,营养丰富,大家抓紧购买……”助农直播间里,东黄水镇红沟村党支部书记王科懿,化身“带货主播”,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把本地特色农产品搬到网上销售,让东黄水的“乡货”变成“香货”。王科懿回忆她第一次直播时的场景时说:“记得第一次架起手机支架那会儿,我的手都在微微发抖。但当我将东黄水的金色小米、新鲜果蔬、手工豆腐、天然蜂蜜、猪头肉等地方特色农产品一一呈现,给直播间的观众详细介绍产品的口感、来源、价格和制作方式时,直播间突然热闹起来,‘这豆腐怎么保鲜啊’‘蜂蜜能尝尝吗’看着弹幕里刷过的提问,我索性现场吃给大家看,这一举动更加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和购买欲。”随着直播带货的效果显现,不仅越来越多的本村村民意识到这一销售方式的潜力,将自己家的农产品带到直播现场,邻村村民也纷纷加入进来,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直播打开销路。去年,“双十二”开启了新小米助农直播,助销小米约40万斤,种植户户均增收800元。
服务链上探
郑伟在外经商办企多年后,毅然回到家乡发展。自2021年当选高村乡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以来,积极建强村“两委”班子,在合理盘活土地资源、仔细清查集体资产基础上,抢抓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大契机,成立了由村集体牵头的鑫装振兴伟业有限公司,为“太忻经济区”提供蔬菜、生鲜肉类、餐饮、保洁、汽车运输、机械租赁等一系列服务,100多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还建设了面积5000㎡的冷链物流仓储中心,预计正式运营后每年能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0万元。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提高,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问起接下来的打算,郑伟说:“我将继续谋划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项目,打造青少年农耕和文化实践营地项目,筹备建设食品加工厂项目,引领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
致富支书何处寻?菜丛里、豆角沟里、云里、服务链里……更在村民的心头里!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