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女儿回乡开养殖场 破败山坡买下七十亩 如今成旅游点年入百万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1 20:16 1

摘要:今年清明节前后,我们村上下可热闹了。周书记的女儿小秀从城里回来,带着一批城里人开着几辆SUV,满村转悠,拍照问价,手机定位。大伙儿议论纷纷,猜测她想干啥。

今年清明节前后,我们村上下可热闹了。周书记的女儿小秀从城里回来,带着一批城里人开着几辆SUV,满村转悠,拍照问价,手机定位。大伙儿议论纷纷,猜测她想干啥。

“听说是要在咱村投资。”理发店老板娘小声说。

“投资?”我嗤笑一声,“那得看有没有政府补贴。”

“你少阴阳怪气。”老伴儿踢了我一脚,“人家周书记女儿从大城市回来能投资咱们村,是咱的福气。”

这话我没接。

周书记在村里当了二十多年村支书,倒是挺实在的一个人,就是太念旧,不太懂现在这些新鲜事物。他女儿小秀大学毕业之后去了南方,在什么科技公司上班,听说挣得不少。这些年,小秀每次回来都给周书记买各种保健品,有一年甚至买了台跑步机,结果周书记把它当了晾衣架,上面挂满了毛巾和他那几件老背心。

我和周书记差不多年纪,算是熟人,倒也没什么矛盾。只是这些年来,咱们村招商引资的项目太多了,先后来了养猪场、塑料厂、混凝土搅拌站,后来又来了个开发商,说要开发观光农业,画了好大一张效果图,结果全黄了。倒是把村东头的山坡给糟蹋了,推平了一大片树,又挖了几个大坑,后来资金链断了,就那么搁着。现在成了村里的垃圾场,还有人偷偷往里倒建筑垃圾。

小秀回村的第三天,我在小卖部买烟,听见小秀和周书记在后院争论。

“那边山坡是最好的地方,视野开阔,空气好,交通又方便。”

“傻闺女,你知道那是谁的地?当初那开发商黄了,欠了一屁股债,那地现在是银行收的抵押物。”

“我都打听清楚了,七十亩,一亩三万块,银行愿意卖,就看咱能不能拿下。”

“那是两百多万啊!”周书记提高了嗓门,“咱家哪来那么多钱?再说那地方鸟不拉屎,又不是好地,种不了粮食。”

我当时就想,小秀这是要干啥啊,花那么多钱买那么一大片垃圾场。

两周之后,小秀真把地盘下来了。

听说她东拼西凑,找亲戚朋友借了一部分,还跟银行贷了款。村里人都等着看热闹,周书记一开始气得不行,后来也只能硬着头皮支持。我偶尔碰见他,那眼神活像是见了债主,赶紧掉头就走。

一开始,小秀请了挖掘机把那些废弃的建筑垃圾清理干净。那几天,整个村子尘土飞扬,我家的菜园子上落了厚厚一层灰。老伴儿骂骂咧咧地去找周书记说理,被我拦下了。

“你嫌灰大,你自己不也在院子里刨地?”我拿扫帚指着她,“人家是年轻人,有想法,咱就让她折腾呗。”

清理完垃圾后,小秀开始请人平整土地。这时候村里人才知道,她是要建养殖场。有人就开始嘀咕了:“又是一个污染环境的项目”,“这不是周书记给自己女儿开绿灯吗”,“肯定有猫腻”。

我还听李家老太太说:“那闺女大学念的是什么城市规划,在什么互联网公司上班,回来就养猪养鸡,这不是跟钱过不去吗?”

可小秀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她竟然养起了花。

准确地说,是各种各样的多肉植物和仙人掌。

我第一次去看的时候,地刚平好,小秀正指挥工人搭大棚。她看见我,笑着喊:“张叔,来帮我参谋参谋。”

“我有啥好参谋的?我连这是啥都不懂。”我摸着下巴上的胡茬,“你这是养啥呢?肉肉?”

“对,肉肉。”小秀笑了,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给我看,“这些叫多肉植物,城里人特别喜欢。”

我瞟了一眼,就几盆长得怪模怪样的小花花小草草,说实话,一点都不好看,看着像畸形秧苗。

“这玩意儿能赚钱?”

“当然能。”小秀一脸认真地解释,“现在城里人压力大,都喜欢在家里养点小植物调节心情。多肉植物好养活,造型又可爱,特别受年轻人欢迎。”

我听着一愣一愣的。压力大?养花调节?小植物还能这么赚钱?

后来她又说自己研究过市场,还去云南考察过大型多肉种植基地,她觉得咱们村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特别适合,尤其是有优质的泉水灌溉。加上她在互联网公司做新媒体运营,有渠道帮忙销售。

讲真,我一个字都没听懂,就点点头走了。

回家后我跟老伴儿说起这事,她却突然来了兴趣:“多肉?那不就是胖头菜嘛!我小时候家里就养过,肉嘟嘟的,旱了都死不了。”

“那你说能赚钱不?”

“谁知道呢,城里人的钱好挣着呢。”老伴儿放下针线活,若有所思,“咱家院子里好像还能种两盆。”

第二天一早,我老伴儿拎着个布兜子出门了,说是去小秀那儿要几棵”胖头菜”回来养着玩。

几个月过去,小秀的养殖场初具规模了。大棚搭好了十几个,还修了蓄水池和水渠。远远望去,山坡上绿油油一片,倒真像那么回事。

“那闺女懂事,天天早出晚归的,还雇了村里好几个妇女去干活。”理发店老板娘剪着我的头发,“周书记最近腰板硬气多了。”

“那是。”我笑着说,“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挣钱。”

“听说能挣钱呢。”老板娘压低声音,“她开了什么网店,听说一个月能卖十几万的货,前两天还拉了一车发往北京。”

我半信半疑。

到了夏天,小秀的养殖场开始热闹起来了。她在进场的路口搭了个简易棚子,摆了几张桌子,卖起了奶茶和冷饮。村里人经过那边,总能看见几辆外地牌照的车停在路边,城里人拎着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

我也去了一次,才发现小秀的养殖场已经规模不小了。不仅有大棚,还有露天种植区,各种稀奇古怪的多肉植物一畦一畦地排列着,像是一幅巨大的拼图画。有的像莲花,有的像玫瑰,有的像星星,颜色也是五花八门,红的绿的紫的黄的,看得人眼花缭乱。

“张叔,您来啦!”小秀穿着汗湿的T恤,戴着草帽,远远地向我招手。她正在给一群城里人介绍什么,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我摆摆手示意她忙她的,自己在地里转悠起来。

这才看清,小秀不只是种多肉,还种了各种仙人掌、吊兰、龟背竹,甚至还有一片小小的向日葵田。远处的蓄水池旁边,栽着几棵垂柳,风一吹,柳枝轻轻摇晃,倒真有几分景色。

一个扎着丸子头的姑娘蹲在地上拍照,我好奇地问:“姑娘,这有啥好拍的?”

“叔叔,您不知道吗?”姑娘眨着眼睛,“这是网红打卡地啊,小红书上好多人推荐呢!”

我一头雾水。啥是小红书?网红又是啥?

走到售卖区,我更惊讶了。一盆巴掌大的多肉,居然卖六七十块钱!更别说那些造型特别、颜色鲜艳的,价格更高。我看着城里人大包小包地往外提,心想这才是真正的”收智商税”啊。

回家路上,我遇到了周书记。平日里微微驼背的他,此刻竟然挺直了腰板,脸上也有了笑容。

“老周,生意不错啊。”

“还行还行。”他笑呵呵地递给我一支烟,“女儿有出息,比我强多了。”

“真没想到那片荒地还能这么用。”

“是啊。”周书记叹了口气,“开始我还骂她瞎折腾,现在看来是我眼光短浅了。”

又过了几个月,小秀的养殖场竟然在县里出了名。我知道这事是因为县电视台来采访,还上了新闻联播。这下村里人更坐不住了,纷纷跑去参观,回来后七嘴八舌地互相告知”最新情况”。

“人家那不叫养殖场,人家那叫’阳光花园’。”

“你知道不?人家已经注册了公司,还申请了什么有机种植认证。”

“听说光网上销售一个月就有几十万,还不算游客现场采购的。”

“人家做的是观光农业,种的是’网红经济’。”

这些词我听着怪新鲜的,但看周围人一个比一个懂行的样子,我也就不好意思再问。

到了秋天,更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小秀在养殖场的南边开辟了一片区域,种上了菊花、波斯菊和格桑花,还在边上建了几个小木屋。远远望去,花海中点缀着小木屋,倒真有几分童话世界的味道。

理发店老板娘兴奋地告诉我:“小秀又出新招了,搞什么’田园民宿’,听说一晚上好几百呢,还供不应求。”

这下我彻底服气了。

第二年春天,小秀的”阳光花园”正式升级为”阳光生态农场”。她申请了政府的农业补贴,扩建了规模,不仅有花卉区、多肉区,还开辟了采摘区、农事体验区,甚至还有亲子活动区。一到周末,城里人开着车扶老携幼地来游玩,整个村子的主要道路都堵得水泄不通。

村里的小卖部生意也好了起来,甚至连我家门口那条早就荒废的小路都被游客踩出了一条新的小径。老伴儿看准机会,搬出了祖传的腌酱菜配方,每天泡好几坛子,放在家门口卖,居然也有不少回头客。

去年冬天,小秀给养殖场加装了供暖系统,在亲子区建了个小型滑雪场,还组织城里人来体验”农家年味”,一到周末,我们村炊烟袅袅,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周书记更是乐开了花。前段时间,我去他家喝酒,发现他书柜上那些老旧的党建书籍和农业技术手册旁边,多了几本农业创业和营销策划的书。他告诉我,这都是小秀送的,他正在学习呢。

“老张啊,现在的年轻人思路就是不一样。”周书记端着酒杯,一脸自豪,“我们当年就想着怎么把地种好,多打粮食。现在呢,种的是景观,卖的是体验,赚的是城里人的钱。”

我点点头:“是啊,小秀厉害。”

“其实她一开始也走了弯路,”周书记放下酒杯,拿出一个破旧的笔记本翻给我看,“你看,这是她最初的计划书,密密麻麻写了好几本。中间有好几次都快撑不下去了,种的多肉死了一大片,投资回不来,差点关门大吉。”

我这才知道,表面上看起来顺风顺水的小秀,背后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从外地引进新品种失败、水源管理不当导致植物死亡、营销渠道受阻……一个个挫折差点击垮她,但她硬是咬牙挺了过来。

“年轻人吃苦受累,我看着心疼啊。”周书记叹了口气,眼圈有些发红,“好几次我劝她放弃,回城里上班,她不听,非说这是她的梦想。”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年轻时。那时候我也有过梦想,想在县城开个小饭馆,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如今看着小秀,我有些羡慕,又有些欣慰。

“现在好了,熬出头了。去年净利润过百万,今年估计还会更多。”周书记笑着说,“她还说要带动村里发展,计划跟几户有手艺的村民合作,开发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打造咱们村的品牌。”

听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对了,小秀结婚了没?”

“还没呢,”周书记摇摇头,“整天忙事业,哪有时间谈恋爱。不过最近她农场里来了个大学生,是学农业科技的,两人挺聊得来的。”

我笑了笑,没说话。年轻人的事,随他们去吧。

最近听说,小秀正计划把农场周边的荒地也一并盘下来,打造一个更大规模的生态农业科技园。她已经和几家旅行社签了合同,成为固定的周末亲子游目的地。村里人也跟着沾光,有的开起了农家乐,有的做起了特产生意,连七十多岁的张大爷都学会了用手机接单送货。

昨天傍晚,我在村口的小广场散步,看见小秀骑着电动车从农场回来,满身泥土和汗水,但笑容依然灿烂。我想起三年前第一次看到她规划图时的不屑,不禁有些惭愧。

“张叔,散步呢?”小秀停下车,热情地打招呼。

“是啊,消消食。”我笑着回应,“辛苦了。”

“不辛苦,挺有意思的。”她笑道,“对了,张叔,听说您老家的腌菜手艺特别好,我想跟您学学,咱们农场打算开发一系列特色农产品。”

“哎呀,那不值什么的。”我摆摆手,心里却美滋滋的。

看着小秀骑车远去的背影,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世上,成功不是因为有什么秘诀,而是有人愿意在别人嘲笑和质疑的时候,坚持自己的想法,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那片曾经荒芜的山坡,如今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就像我们这个正在复苏的小山村。

回到家,老伴儿问我:“今儿个散步看见什么新鲜事了?”

我笑着说:“看见希望了。”

来源:张富强聊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