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梁攀龙,我还攀过飞机!束清高空掉下来成了我一生的心理阴影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1 20:40 1

摘要:而就在同一天重庆的某个宠物店里,一个男人正细心的给一只瘸腿的流浪狗包扎着伤口。

2025年3月,一则“悬赏千万寻子”的新闻刷了全网。

而就在同一天重庆的某个宠物店里,一个男人正细心的给一只瘸腿的流浪狗包扎着伤口。

无人认出他就是20年前,曾经全国知晓的“扒飞机少年”:梁攀龙。
当年他伙同束清抓着起落架,试图穿越万米高空从昆明到重庆,结果是同伴坠亡,自己也是九死一生。

如今他褪去“奇葩”光环,却活成了更矛盾的样本:

叛逆、谎言、后遗症、辍学、闪婚闪离……

这个“作死少年”,为何最终在宠物店找到了心的安宁?

图片来自网络

1. 网瘾毁掉的童年
2002年,湖南怀化的一个黑网吧里,12岁的梁攀龙盯着电脑屏幕,《热血传奇》游戏是当年很火的游戏,手指在键盘上都敲出重影,他可以一整天24小时不间断的玩这个游戏。

他曾是美术生,他的山水画让带他的老师都看到了他在这方面的天赋。

不过很不幸的是,自从迷上网络,他成了“扒火车专业户”,翻墙逃学、跨省流浪、捡废品换网费,甚至打了那个撕掉他的游戏账号卡的父亲。
母亲左君至今记得他离家出走的那个夜晚:

她打着手电筒在铁轨边嘶吼儿子的名字找遍了大街小巷。

而梁攀龙正蜷缩在一个货运车厢里,用泡面渣喂一只刚捡来的流浪猫。

“他对动物比对人都亲。”

左君苦笑道。

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发现这种矛盾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对现实他是冷漠的,却对生命有着本能共情。

看看他的“丰功伟绩”你就知道,他是多么叛逆的一个人:

2004年3月:扒火车到张家界,流浪一周;

2004年9月:离家出走逃至贵阳,被车撞伤,经警方救助后回家;

2004年11月:扒货运列车逃至昆明,被解放军战士送至救助站后送回。

图片来自网络

2. 起落架上的90分钟
2004年11月11日,昆明机场的围栏有个缺口,14岁的梁攀龙和束清像两只野猫般钻入停机坪。

束清,云南人,父母离异,已流浪1年,两人可能有共同的经历,所以两人走到了一起。

他们原本的目的只想“看看大飞机”,不过他们是爬上了大飞机。

这份好奇心让他们总是意识不到后果,他们进入到机舱下舱的时候,心情还很激动。

两人甚至在机腹睡了一晚,直到第二天飞机起飞他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飞机起飞加速时,束清突然像片叶子被吹走了。”

梁攀龙事后回忆。

零下30-40℃的极寒中,他的耳朵灌满飞机发动机的轰鸣,手指扒住金属杆,他呼出的空气很快都凝结成冰。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诡异的是,他竟感到燥热,脱掉外套缠在起落架上。
1.5小时后,重庆机场地勤发现了他。

从机腹弄出来后,他右耳膜穿孔,左眼充血,却还在倔强地对警察撒谎:

“爸妈离婚了,现在没人要我了。”

这句谎言让母亲左君在电视前哭的稀里哗啦。

1. 法庭上的搞笑逻辑
事件曝光后,梁、束两家起诉机场索赔。

法院却泼了盆冷水:

“若判赔偿,等于鼓励扒飞机。”其实正常逻辑肯定不能怂恿他们这么做,这是明令禁止的,可是面对两个未成年的小孩,他们又能怎样呢?

最终航空公司仅出于人道补偿5万梁家和7万束家。

有律师就尖锐指出机场有管理的漏洞:“2004年机场监控覆盖率不足30%,铁丝网高度仅1.8米,而且飞机起飞之前没有做最后的检查,这场悲剧是机场安保漏洞与少年叛逆的结果’。”

图片来自网络

3. 被篡改的叙事
梁攀龙一度被塑造成了“问题少年典型”例子,后来一位记者挖出深层故事:

他的哥哥被父母送进学费过万的体校,而他只能穿哥哥穿过的旧鞋,这种差异对待让他心生不满,而彼时的梁攀龙又是一个倔性子;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在家,回到家唯一的教育方式也只是七匹狼炒肉。

“他想用这种极端行为证明自己存在,他想用这种方式报复父母对自己的“不公”。”

心理专家分析,束清坠亡后,媒体大肆渲染所谓的“同伴怂恿论”,而束清的母亲夏会芬,至今仍在昆明郊区的蔬菜大棚打工,7万赔偿金也还了外债。

谁怂恿了谁?谁又跟随了谁,此时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

图片来自网络

1. “反面教材”的正面价值
梁攀龙事件之后意外推动了航空安全的全面改革:

2005年起,民航局强制要求机场围栏高度升至2.5米,并加装了红外报警系统。

更隐秘的影响在家庭教育领域,有的中学将此案例编入心理课反面教材,讨论“如何与叛逆期孩子对话”。

一位班主任说:“我们告诫学生,梁攀龙的扒机行为不是什么勇敢的表现。”

2. 幸存者的心墙
劫后余生的梁攀龙陷入另一种困境:

他听力损伤让他生活很是不方便,更让他揪心的是有时候听不清女儿跟他说话;

高空脱衣的“反常举动”被媒体演绎成了一种“濒死幻觉”。

他在采访中突然哽咽:

“束清死了,我却靠他的死出名,这比冻僵更难受。”

这种幸存者内疚,成为比后遗症更深的隐痛。他算是良心发现了,可是谁也不能为了他当时的叛逆买单。

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的梁攀龙,把宠物店开在重庆老巷的深处。

他性格从一种跳脱,到了另外一种极端的躲避,这也许是他成熟之后的反思。

“四川美院肄业证书”也是他的另一个遗憾。

墙上挂着女儿画的是《爸爸和飞机的故事》。

当年治疗耳疾时,一只流浪狗总蹲在医院门口等他。

这是他收养的一只流浪狗取名“铁轨”,为了纪念那些扒火车流浪的那些个夜晚。

有次女儿问他:“爸爸,你扒飞机时不害怕吗?”

他笑而不语!

图片来自网络

梁攀龙的故事,曾被人贴上很多的标签:

网瘾少年、叛逆少年、奇迹少年、扒机少年....恶心炒作……

但剥开这些标签的外衣,内核不过是个孤独少年与世界的对抗。

当他在宠物店给瘸腿狗治疗时,有某个瞬间突然与14岁的自己和解了。

(完)

(参考资料来自公开权威资料,文中观点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娱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以下为部分公开资料截图:《扒机少年,劫后余生2022-08-27 13:27:29来源:澎湃新闻》、《梁攀龙,离家出走的背后(12月12日播出)--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02日 16:13》

来源:山中微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