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营电商“救”不了网红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1 19:33 1

摘要:4月8日,合肥三只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只羊”)旗下的自营APP“小杨臻选”在多个应用市场上线。虽然截至目前,小杨哥至今没有出现在直播间,但“小杨臻选”APP的上线,仍然引发了网络热议。上线当日,关于“小杨臻选”的相关话题,便冲上了微博热搜。

不是解药,而是试炼场。

听筒Tech(ID:tingtongtech)原创

文 | 小 听

编 | 饶 言

停更半年的“疯狂小杨哥”终于重现江湖,不过,这次他们换了一种方式。

4月8日,合肥三只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只羊”)旗下的自营APP“小杨臻选”在多个应用市场上线。虽然截至目前,小杨哥至今没有出现在直播间,但“小杨臻选”APP的上线,仍然引发了网络热议。上线当日,关于“小杨臻选”的相关话题,便冲上了微博热搜。

不过,与热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更多的观众反应冷淡。在“小杨臻选”APP的直播间,人数仅数百人,与过去“疯狂小杨哥”直播间的疯狂形成了鲜明对比。

实际上,头部网红尝试做自营,“疯狂小杨哥”并不是第一人,此前,辛巴、李佳琦、薇娅,甚至东方甄选,都做过尝试。但截至目前,鲜少有几家真正将自营这条路跑通。

自营之难,即便是鼻祖京东,也深有体会。供应链管理之复杂、流量获取之困难、采销团队投入之大,都与平台直播做电商有云泥之别。更不用说,于惨烈“翻车”的“疯狂小杨哥”而言,甚至连用户的基本信任都未能建立。

这也意味着,一定程度上,小杨哥的这场“独立宣言”与直播江湖的猜想终局如何,只能说,“让子弹再飞一会”。

-01-

小杨哥要押注自营

毫无疑问,小杨哥下场押注自营,本身就是一场直播“翻车”后倒逼的转型。

4月8日,“小杨臻选”APP正式上线,且小杨甄选旗下主播已在该APP开启直播,这也标志着小杨哥团队正式卷土重来。

市场对小杨哥还是有一定期待的。比如,4月10日,在苹果App Store购物类应用榜单中,上线三天的“小杨臻选”APP,下载量排名第八,高于山姆会员商店和唯品会。

据《听筒Tech(ID:Tingtongtech)》观察,这款独立应用,集购物、直播、短视频于一体,会员年费99元,主打自营产品专属折扣,和“省不够包退差额”的承诺。

品类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休闲食品、个护家清(主要为自有美妆品牌”娇润泉“)、日用百货、饮料乳品和服饰箱包商品。

图:小杨甄选APP部分选品和直播情况

来源:小杨甄选APP 《听筒Tech》截图

目前来看,小杨甄选的模式,与东方甄选类似,都是在做“私域属性”非常明显的自营,因此,小杨哥的尝试,也被市场称之为“摸着东方甄选过河”。

不过,作为超头主播,小杨哥的首战成绩略显惨淡。据媒体报道,小杨甄选首日直播在线人数仅维持在200-400人,且频频面临技术卡顿问题,用户质疑声不断。

4月11日上午,《听筒Tech》进入小杨甄选直播间,主播正在销售小杨甄选的“椰子水”和“面巾纸”,在线人数仅为89人,这与昔日“疯狂小杨哥”场场直播观看人数突破10万的成绩相去甚远。

从价格来看,以小杨甄选面巾纸为例,80抽(20包装)的品类售价为39.9元;相对应的,相同规格下,东方甄选平台上的售价与小杨甄选相近。

不过,即便如此,小杨甄选的生意也十分清冷。在小杨甄选APP商城中,最好的产品销量显示为”200+“,而还有很多产品销量仅为个位数,甚至是0。

从“自播”到“自营”,小杨哥似乎正在试图押注自营来实现自救。而小杨哥的转型,本质也是经历直播危机后的“断臂求生”。

去年9月,因虚假宣传美诚月饼等产品,三只羊被罚没近7000万元,停播整改半年,粉丝流失超1200万,GMV损失预估超百亿元。而整改期间,三只羊的签约主播也从2000余人锐减至778人,头部达人如“红绿灯的黄”等相继解约。

自营,被小杨哥视为重建信任的“救命稻草”。此前,在三只羊发布的整改通报中,承诺“合作品牌压减80%”,试图通过掌控供应链强化品控。

不过,阔别市场半年后,小杨哥再次上线的自营业务,网友似乎并不买账。而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主要在于自营模式核心“去平台化”的困境。

实际上,通过私域流量降低对抖音等公域平台的依赖,这本身无可厚非。

只是,小杨臻选的矛盾在于,用户对小杨哥的信任因多次“翻车”被严重透支,很难短时间内快速重建品牌形象;其次,从目前来看,自营品牌现阶段选品以“杂货铺”模式为主,还未展示出如东方甄这种聚焦“三农”的品牌画像。

以至于,在社交平台,有网友评论,“未来翻不翻车,还是两说。”

不过,依然有粉丝在小杨甄选直播中,追问大小杨哥何时复播。三只羊旗下主播回复,“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直播,小杨哥、大杨哥后续可能随时会来到直播间。”

-02-

超头主播的尽头是自营?

实际上,头部主播“另起炉灶”做自营,并非新鲜事。

薇娅和东方甄选,跑出了两种不同的范式。

2021年,薇娅隐退后,背后的谦寻文化完成了多轮转型。目前,通过孵化自营品牌“锋味派”和矩阵直播间“蜜蜂惊喜社”,谦寻文化完成了个人IP的弱化,以供应链能力支撑品牌的独立。

据《锦锻》报道,谦寻文化的核心逻辑是,将直播行业的重心,从前台带货转移到供应链和产业链,通过协助新主播及扩充自有品牌业务,确保自己在行业中的资源掌控力。

一个代表性案例是,此前,谦寻文化与谢霆锋联合创立了“锋味派”品牌,售卖意大利面、烤肠等预制菜产品。目前,据媒体报道,“锋味”IP相关产品销售额已突破30亿元。

而东方甄选方面,则选择了一条垂直深耕农产品的逻辑,强化私域建设,并以董宇辉等内容IP提升品牌调性,形成“内容+供应链”的双轮驱动。今年3月,东方甄选发言人表示,2024年,自营产品已成为公司核心收入,占比达46%。

实际上,面对随时不可控的货品、舆论翻车,以及公域流量增速的断崖式放缓,其他超头主播也将希望放诸于自营。

如淘系主播李佳琦,在推进“去中心化”策略的同时,美ONE也在构建个人IP+全品类带货模式,并于去年上线天猫自营店,还在线下开店,构建更多元的直播矩阵。

“快手一哥”辛巴也推出了“辛选帮”APP,启动“辛造”项目,采取C2M(消费者到制造商)生产模式,与工厂合作,共同开发自有产品。

相比之下,小杨哥的自营路径却显得有些摇摆。

电商从业人士大李就告诉《听筒Tech》,“小杨哥依然希望通过曾经的辉煌让客户买单。比如,在小杨甄选APP内,短视频专区摆满了两兄弟的搞笑内容。某种程度上,他们既想借自营摆脱平台的束缚,但又不得不依赖曾经的IP来做引流。”

而这种“IP依赖症”,也暴露了小杨哥做自营的深层矛盾。实际上,若无法摆脱个人流量效益,自营终将成为另一个流量变现工具,而非独立品牌。

大李认为,超头主播集体奔赴自营,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他们追求的新增长答案。

一个事实是,在直播电商进入了“后顶流时代”后,平台流量分配趋于分散,用户对单一IP的忠诚度也在下降 。艾媒咨询数据就显示,2024年超头主播GMV占比,已经从2022年的35%下降至18%。

而另一方面,平台方也不再仅依赖超级IP。此前也有接近抖音电商人士表示,目前抖音店播GMV占比超30%,中小主播也在快速崛起。

在大李看来,“更不用提,从’全网最低价‘到品控合规,主播已经不能再靠打擦边球生存。在此背景下,超头主播们转战自营,或许是眼下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03-

自营不是解药

不过,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

尽管诸多头部主播均试图自营,但遗憾的是,自营或许并不是确定性的增长良药。

在大李看来,实际上,头部主播自营背后,本质是网红经济与品牌经济的冲突。前者依赖流量瞬时爆发,后者需要长期沉淀,二者在基因上难以兼容。

诚如大李所言,网红经济的核心是“人设变现”,人设一旦崩塌,商业价值便急速缩水。

以“疯狂小杨哥”为例,因“翻车”事件,三只羊支付近亿元罚赔,粉丝流失、主播解约、切片授权生意停滞,甚至出海业务(如东南亚直播)也因口碑拖累进展缓慢。

而目前,通过自营试图用品牌逻辑续命,但若无法解决根本的“信任赤字”危机,一切努力终将徒劳。

而于自营本身而言,作为一种传统的电商模式,本身也具有很强的挑战性。

一个事实是,即便自营为东方甄选带来了不小的增长,但东方甄选仍要面临建仓、选品的重资产投入承压。

界面新闻就曾这样报道,“研发自营产品、进入更多线下渠道,这是另外一个更’重资产‘的商业故事,其风险不亚于投入直播。”

实际上,对自营的执着,一定程度上也拖累了东方甄选的收入水平。

数据显示,2025财年上半年,东方甄选开发了600款SKU,自营产品贡献了GMV的37%,毛利率仅提升至33.6%。与此同时,东方甄选自营品及电商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从3.7亿元增加至4.6亿元,同比增长24.3%。

这也成为了导致东方甄选净利润下滑至0.33亿元(剔除出售与辉同行的财务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至于,在社交平台,网友这样评论,“自营品占比过高,毛利率下滑,虽然业务增长了,但长期下去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还是要平衡一下自营和第三方产品的比例。”

而参考老牌电商公司京东,作为自营电商的佼佼者,京东也曾自建仓等方面的投入,毛利率长期低于平台电商。以至于,为了追求整体盈利,京东内部也一直在平衡自营与开放第三方商家运营之间的关系。

而于小杨哥本身而言,小杨甄选或将随时面临供应链失控的风险。

据媒体报道,三只羊自营品多为贴牌生产,如美妆品牌“娇润泉”实为代工,一旦品控失误,将引发连锁危机。另据媒体报道,小杨哥目前仅签约了3家第三方机构,体量尚不足以支撑海量选品。

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直播行业正从“个人英雄主义”转向“系统能力竞争”。也即是说,若小杨哥无法完成从“网红”到“企业家”的认知跃迁,自营终将沦为一场华丽的自救表演。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供应链透明化的时代,三只羊能提供的资源并非不可替代”、“自营不是解药,而是试炼场。”

在大李看来,小杨哥的自营实验,暴露了网红经济的致命短板,流量可以瞬间聚集,但品牌需要时间沉淀。当用户不再为“疯狂”买单,平台算法不再倾斜顶流,唯有回归商业本质,以产品力和信任值重建护城河,才是真正的出路。

大李更是直言,自营救不了网红,但却能检验网红是否具有打造真正品牌的资格。而这场试验的结局,或许将定义直播电商的下一章。


(文中均为化名。)

(头图及部分内文配图由AI生成。)

(声明:本文仅作为信息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参考建议。)

—END—

来源:听筒Tech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