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抗病、抗倒、高产、优质的要求前提下,中矮杆、中穗和中大穗型是选育夏玉米亩产1000~1400公斤以上,春玉米1500公斤以上的紧凑型高产品种的主要方向。”
“要提高玉米单产,必须提高种植密度,必须培育抗倒抗病和在较高密度情况下有较高单株穗粒重的耐密性品种。”
“以‘一粒封顶’或以‘封顶性’评价一个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是不够正确的,以单株穗粒重的产量为标准是更科学的。”
“ 紧凑型杂交玉米虽有耐密和高产能力,但 不可盲目进行高密度种植”“ 不能以小穗型品种的高密度去种植中大穗型品种,应分类施密。”
“在抗病、抗倒、高产、优质的要求前提下,中矮杆、中穗和中大穗型是选育夏玉米亩产1000~1400公斤以上,春玉米1500公斤以上的紧凑型高产品种的主要方向。”
日前,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李登海在会上作题为《紧凑型杂交玉米耐密性实践与探索》的报告,分享关于玉米创高产的看法和体会。
01
53年800多块不同密度的高产攻关田表明:紧凑型是我国玉米高产育种的发展方向
从1972年至今的53年来,李登海带领团队在高产耐密性玉米品种的探索上做了大量工作,一是通过高密度高产攻关,探索杂交玉米的耐密性和高产能力,二是通过对不同类型品种进行不同梯度密度的试验,为高产攻关提供高产耐密品种。
李登海带领团队每年培创10~20块一亩以上的夏玉米高产攻关试验田,53年来不间断地累计进行了800多块不同高密度的高产攻关,实施用不同穗型不同株高的品种按不同的高密度种植的攻关方案,采用直播、移栽、套种和不同宽窄行、不同等行距等不同种植方式进行攻关试验。
夏玉米区的高产田攻关十年九灾,成功率不高,高产纪录突破不易。 因为夏玉米区 自然灾害频发,风灾、冰雹、涝害、低温寡照、高温干旱和多种 病害,加之高产田在高密度和高肥水的情况下,植株显著增高,倒伏风险大。
但也可以通过多年非毁灭性灾害年份,试验出不同品种类型的高限种植密度,对紧凑型高产品种的密度高限有一个大概的认定。
李登海指出,紧凑型高产品种的耐密性的考察重点,主要是不同穗型、不同株高的紧凑型杂交种在高密度、高肥水栽培条件下,表现出的抗倒伏、抗病、单株穗粒重、以及实现高产突破的能力。
在连续多年对不同类型品种进行不同梯度密度的试验中,李登海团队发现,在平展型品种上,当密度增加到4000株以上时,就会出现空杆和倒伏现象,产量最高地块达到674.25公斤,没有一个地块能突破700公斤。
李登海分析,平展型玉米杂交种在每亩种植密度达4000株以上的情况下,由于叶片平展,叶片交叉重叠互相遮光,通风透光差,田间郁闭现象严重,造成植株和穗位过高而不抗倒伏,并出现严重的空杆现象,高产田严重的空杆率达13%以上。
1979年,在夏玉米区,紧凑型玉米“掖单2号”在面积1.49亩、密度4542株的条件下单产达776.9公斤,紧凑型玉米“掖单3号”在面积1.52亩,密度4450株的条件下单产达774.9公斤。
李登海介绍,紧凑型玉米掖单2号、3号的高产攻关产量纪录,突破了多年来平展型玉米杂交种难以超越的700公斤大关,实现了我国夏玉米高产纪录的历史性突破,开启了紧凑型杂交玉米是我国玉米高产育种的发展方向。
02
最高单产突破1600公斤,紧凑型玉米是我国高产能力最高、种植密度最大、耐密性最强的类型
在1980年至1989年,紧凑型玉米的高产攻关陆续突破亩产900公斤、1000公斤的大关, 1989年,抗倒伏、中矮杆、大穗型、中晚熟的紧凑型掖单13号,在面积14.999亩,密度5579株的条件下,平均单产达1008.598公斤,其中1.09亩密度5008株的田块单产达1096.29公斤。
但自1989年开始的19年间,由于气候条件、品种问题等种种原因,始终无法打开亩产1100公斤的大关。
直至2005年,抗倒伏、矮杆大穗型、晚熟的紧凑型登海661,在1.09亩、密度6574株的条件下,实现亩产1402.86公斤。2014年,抗倒伏、中矮杆、低穗位、中穗型的紧凑型登海618,创造在百亩丰产方(面积102.6亩)、密度6030株的条件下,亩产达1151.65公斤。
李登海介绍,通过夏玉米高产攻关试验证明,紧凑型玉米大、中、小三种穗型较平展型玉米在密度上提高了25%-80%以上,高产能力提高了一倍以上。
在春玉米区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高产耐密性方面,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李少昆带领团队在新疆开展高产攻关研究,登海618连续三年重复突破1500公斤,登海550连续二年重复突破1500公斤,登海1769突破1600公斤。
数据显示,在1979年至2024的45年间,我国玉米高产攻关不断突破,夏玉米单产由700公斤跃升至1400公斤,密度由4000株提高至7250株,春玉米产量由800公斤跃升至1600公斤,密度5000株提高至9000株。
李登海指出,夏玉米和春玉米的高产攻关实践,充分证明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是高产耐密性品种类型,是迄今为止我国高产能力最高、种植密度最大、耐密性最强的品种类型。
从全国范围看,紧凑型玉米也引领了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从1990年开始推广紧凑型玉米至今36年来,紧凑型杂交玉米一直是我国玉米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
03
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美国玉米亩产最高超2600公斤,与中国拉开差距
报告中,李登海提出了多个认识体会: 一、平展型与紧凑型的主要差异, 平 展型株型的穗上叶夹角较大,叶片较平展弯披,当超过4000株时,叶片 相互交错且上下重叠,田间郁闭现象严重,通风透光性差,导致空杆率增加,紧凑型玉米的穗上叶片上冲或近于直立,株型紧凑,通风透光性好,利于密植。
二、紧凑型与平展型讲的是植株的形态,是由形而成型, 株形紧凑、叶片上冲讲的是形,平展型讲的是叶片平展植株的形,将这种形态的株型分别称为“紧凑型”和“平展型”; 业内讲的紧凑型耐密性是指耐密的“性”或“特性”,不是“形”和“型”。
三、 以“一粒封顶”或以“封顶性”去评价一个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是不够正确的,应以单株穗粒重的产量为标准才是科学的。
四、 应根据产量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紧凑型品种采用合理密度,紧凑型杂交玉米品种有大、中、小三种不同穗型类型,不能以小穗型品种的高密度去种植中大穗型品种,应分类施密。
以实现单产900公斤为例, 大穗型亩密度在4000-4500株, 中穗型亩密度在5000-5500株, 小穗型亩密度在6000-6500株。
五、 紧凑型杂交玉米虽有耐密和高产能力,但不可盲目进行高密度种植。 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光照条件、土壤肥力条件、灌溉条件、自然灾害情况、栽培管理能力、产量指标要求、品种类型特点等进行合理密植。
目前紧凑型大、中、小三个类型的玉米品种都能达到900公斤的高产能力。 而黄淮海平均单产才450~460公斤水平,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在600~800公斤水平,极少量有条件的地块能达到900~1000公斤以上,应根据产量的要求进行合理密植。
六、 具有高抗倒伏能力的中高杆大穗型紧凑型玉米杂交种,通过良法栽培技术,也能够达到1200公斤以上。
七、根据高产攻关实践,在抗病、抗倒、高产、优质的要求前提下,中矮杆、中穗和中大穗型是选育夏玉米亩产1000~1400公斤以上,春玉米1500公斤以上的紧凑型高产品种的主要方向。
当前,美国玉米最高亩产已超过2600公斤,与中国的最高产记录仍有很大差距。“继续攀登玉米高产的新高峰!努力实现高产纪录的新突破!”李登海说。
李登海表示, 在“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上加强加深对紧凑型杂交玉米高产能力的科学研究, 同时建设一流研发创新团队,做强做优产业化民族种业。
编辑丨农财君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来源:我在吉林创业